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答 我想问的是《鸿门宴》中有一个句子“先破秦入关者王之”,不知这“王”字作使动用法呢还是意动用法,教参有不同答案,我们存在争议!如果可能的话,敬请回复!谢谢!
使动
意动 为动
文言文中的三类特殊动宾关系。
一,使动的动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
如《孟子·梁惠王下》:“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斲(zhuo2)而小之,则王怒。”(建筑师得到了大木头,国王很高兴,……匠人斫削,把它弄小了,国王很恼火。)这里的“小之”,就是“使它小”的意思。
二,“意动”的动词,对宾语含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味。
如《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登上东山,感到鲁国很小了;登上泰山,感到天下很小了。)这里的“小鲁”、“小天下”是说“感到鲁国小了”、“感到天下小了”的意思。
使动,必须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发生变化;意动,只是一种主观的认识。
三,“为动”的动词,对宾语含有“为了它而怎样”的意味。
如《史记·陈涉世家》:“等死,死国可乎?”(同样是死,为建国大业而死不是更好吗?)
这里的“死国”,就是“为国而死”的意思。
——
参照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师手册》
由此可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是使动用法。
(谁)先攻破强秦、进入咸阳谁就是王。动词“王”,使他成为王。“之”,宾语,指代那个“先破秦入咸阳者”。
这里的“王”,是名词作为动词使用,通常是读作四声 wang4 。
谨此
回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