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鱼嚼字(一)蠹鱼·唐诗·宋词·散文
(2012-10-25 22:27:00)
标签:
文化 |
分类: 源远流长 |
【蠹鱼嚼字】
蠹鱼·唐诗·宋词·散文
蠹鱼
蠹鱼,也叫衣鱼,不是鱼,它游的不是江湖而是学海,它吃的是字,吐的是时间的灰。
古人有记:“衣鱼多在故书中,久不动,帛中载有之,不若故纸中多也。身有厚粉,手搐之则落。亦啮毳(cuì)衣,用处亦少。其形稍似鱼,其尾又分二歧。”清钱谦益有诗:“静听儿童喧竹马,闲看几榻走衣鱼。”又指唐朝的紫服和鱼袋。唐时三品以上官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官位不及者,帝命赐紫服,同时赐鱼袋,以为恩宠。
蠹鱼对书的品味很高,古籍、线装书都是它的最爱,所以李商隐说:“自探典籍忘名利,欹枕时惊落蠹鱼。”(欹,音yī)有时吃掉了李白的酒杯,有时咬掉了杨贵妃眉间的花钿。李白盼信不至,有心写信却无兴落笔,而蠹鱼吃掉了他的题目正好帮他消灭了这份无奈——“裂素持作书,将寄万里怀。眷眷待远信,竟岁无人来。征鸿务随阳,又不为我栖。委之在深箧,蠹鱼坏其题。何如投水中,流落他人开。不惜他人开,但恐生是非。”(箧,音qiè)
有时想做这样的蠹鱼,把尘封在古籍间的文字吃进去,绣口一吐,就吐出古典的盛时之花来……
唐诗
山中的狭径,通往高处,且行且见风云。是山上的皓月,落到人间,落到王维落满桂花的青衫上,落到李白的葡萄美酒夜光杯中,落到白居易听琵琶而青衫湿透的船上,落到杜甫的浣花溪里花多处……
是花中的牡丹,层峦叠峰。
是苍茫的秋草,风吹草低见牛羊。
是奔腾的江水,当中孤帆一朵,携青山而下,两岸的猿声啼不尽……
宋词
是花间的小道,通往曲廊;是窗前含一口月,吐出一朵梨花;是岸夹桃花锦浪生的宋词,万水夭夭泻为桃花溪……
是欧阳修载酒的画船,行云行在行舟下;是柳永的酒醒杨柳岸、晓风残月处;是王安石登临送目地,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征帆去棹残阳里;而苏轼在这里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
散文
是一朵诗的银河,洒作满天星。
是近看的一朵词,远看是千朵万朵压枝低。
把紧缚着诗经的绳索散开,用白话讲一遍它的故事,就是一篇篇美丽的散文。
是张晓风的春天,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雷再也撑不住了,扑哧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棉被的春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