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纱碎语·涟涟(七)
(2011-06-28 20:51:02)
标签:
碎语涟涟文化 |
分类: 桃花小筑 |
清纱碎语·涟涟(七)
浮云翩跹,时光荏苒,沧海桑田,我们再也回不去当初了。相见已非从前,只是情依然,可还会执手同欢娱?把酒临风今又是,从此可会换新天?我不敢去想,也不想去想。我只想将那些青涩与美丽的岁月一一收藏,在心底。那样,至少我可以,活在静好的回忆里。
时间已将红尘润泽成珠玉,保存下来留给两个真正相爱的人,一起在黄昏时细数,哪些是云卷云舒下淡淡的喜悦,哪些是花开花落中悠长的思念······经历了那么多年淡定从容的静静守候,终于迎来了夕阳西下的携手相依。
原来那些在生命的角落里静静地开着的,那些写着初恋和青涩的并不起眼的花,是只有一个人才懂得的幸福啊。即使今生等不到,我等来生。那样的决绝和坚定令人惊心动魄,却也令人敬佩不已。那场注定成为开在两个人伤口上的璀璨烟花,情虽在,爱犹真,却隔了一条永远无法泅渡的河,两个人永远在彼此的彼岸······
渡河,彼时是渡河,此时是渡河,渡过了昨天的河,渡过了今天的河,又要去渡明天的河。彼岸,遥不可及;彼岸,若有似无;彼岸,也是此岸。
她不过才二十五岁啊。不知道穿越这一条蜿蜒曲折的长河,哪里才是她停靠的对岸·····可是明明不知道哪里可以停下,为何又总是能在似有若无间看到那条河流的尽头,一直通往迎接她的轮回之处呢?
【心之一点】中间没有点的“心”,乃虚心、空心是也,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应保持一颗谦虚的心,虚怀才能若谷;中间一点点得很高的“心”,乃提心也,提着心做事总要受牵挂的,做人还是行事坦荡的好;中间一点放得很低的“心”,乃放心也,很多事拿得起也要放得下,心平气和地对待;中间多了一点的“心”,乃多心也,俗事多了必起怀疑,必自找烦恼;中间一点反着写的“心”,乃反心也,为人处世应诚心,不要出尔反尔······
就个人而言,我更为喜欢少了一点的“心”。从虚心角度看,我喜欢虚怀若谷这个词,它给我的感觉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还妙意无穷:谷,给人一种幽深绵远、空灵神秘的飘渺虚静的感觉。而从空心的角度看,我想到了佛家的“空”,保持心性的空灵,一无挂碍,不也很好么?
“活鱼的水面不结冰”这句话好像是在《思维与智慧》上读到的,当时不觉得如何。现在回过头来,越想越觉得有哲理。这句话表面上的意思很简单,无非就是说,冬日里有鱼的水面不会结冰,因为鱼儿在欢腾地游着,欢快地整个水面都有了生机了,是不会结冰的。可是,在往深处想想,似乎也是在说人的—— 或者是在说家庭,或是婚姻、爱情,更深一层或许是在说一个团体,一个企业,乃至一个社会:只要充满了活力,充满激情,即使再严寒的季节,我们的”水面“也永远不会结冰!因为我们的活力,因为我们的正能量,足以使寒冷融化!因为我们有活性,所以水永远是流动的,所以永远不会有心上的坚冰,不是么?
人生若苦茶。苦本是生活的常态,几乎日日都有之。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化苦”。《诗经·邶风·谷风》里有:“谁言茶苦,其甘如芥”,这是化苦的至高境界,已经不单是将苦化为平淡了,而是化为回甘了。在浓浓的苦涩中,飘散着缕缕的回甘。这是一种乐,肃穆的乐,庄严的乐,诗意的乐,悠远的乐。
春风化雨,苦尽甘来。这是自古以来的谚语,当然也是好的结局。然而现实生活中往往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苦尽了有时仍旧还是苦,并没有甘,但那也是一种生命的历练,过程虽苦,却是生命的升华。一如狂风暴雨之后不一定会出现美丽的彩虹,但是不经历风雨是断断不会有彩虹的!
所以,不要再计较你今日所吃的苦,会不会白吃;因为,即使明日它不能为你换来甘甜,你的生命也已经得到升华了呢。人生短暂,安之若素,苦乐随它好了。
正如庄子所说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颜回在陋巷,箪饮瓢食,却能不改其乐,不也是因为他的“安”吗?如果形势不是像上面说的那么严峻时,我们还可以学学庄子的《养生主》,他在那里面找到了一个方法,是“避”,当然此避非彼避,个中意思看官们自己去寻味吧!嘻嘻,“名可名,不可名。”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李密蓭诗云:“帆张半扇兔翻颠,马方半缰稳便。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看破浮尘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有时也可以叫做“留白”的艺术。人生需要在“半”的状态中不断修炼,我们要“半”得智慧,“半”得有学问,“半”得有修养!那么,你将享受到“半”的恩赐 。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要知道花儿美艳盛放之时,便也是她残败凋零之日啊!物极必反。其实,看开了,你就会领悟到“半”中隐藏着的无限妙机:那已不仅仅是生成的哲学了,更是虚实相生的美学境界。因此,留白给自己吧!那样我们可以不断地填补,不断地修炼,不断地完善自我。
忽然想到了六祖的一句偈语:“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从某种角度上,是不是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留白呢?
养生妙方:治愁方——吟诗;却老方——读书;避祸方——清廉;消暑丹——心静;长寿丹——独眠······人,不要到老年的时候才想起“养生之道”,其实人的一生都需要这些“灵丹妙方”来济困助生。而所有的养生妙方,其本质无一不是在养心。只有心落地了,神才能安逸,人才会长寿,不是么?
我想我有必要纠正一下自己若干天以前犯的一个错误:“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这是出自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的词句,曾经我以为原句本是“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人非草木,谁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于是,原谅自己······
哦,那一句是我杜撰出来的,原句本是“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应该是《左传》里面的话
抓不住的爱,我们又能如何呢?放下,在此时虽然艰难,却是伤害性最低的最佳选择。长痛不如断痛,蛊只会越种越深,最后会反噬。所以,在还没有侵入到心花时,悬崖勒马吧。回头是岸,缘起缘灭,住往成空。舍亦是得,谁说不是呢?从此,你的笑里只有生活里的甜蜜,再也不是浮华的光阴一瞬了。
对不起,只是突然很想你。今夜,我睡意全无,倍觉伤感。请允许我最后一次再灯下把你想念。不知怎么,我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假若未曾生别离,我们可会走到一起么?可又不敢再往下去想了,因为曾经看到一段文字:“爱情故事在克服障碍的最高潮结束,当然,在别处,也一样。”
我真的不忍心再去想象那些俗套的故事情节。过去了,终究是过去了。于我来说,那是我此生无悔的选择。若,有重来,我想我还是会对那个明朗小少年一见钟情,还是会无可救药地喜欢上李白的《长干行》,还是会喜欢达利园的青梅绿茶······
“而这个爱他爱到一半的女子,注定,是他一生的朱砂痣,如一粒生动的钻石,在他心里,珍贵,并且,让他感觉到疼痛。”又一次读到雪小禅的这篇《我爱你爱到一半》。喜欢雪小禅的文字,美好的让人心疼。几乎是,每一次读完她的文,我都会对爱情小小的向往一下:不求结果,只求那一场美丽的邂逅与真情。
许是今晚伤感的文字看得太多了吧,自己的伤感也被层层剥开了。想到一句话:“你的隐藏,我的忧伤”。忘记了,最初是从哪里看来的,犹记得当时自己泪流满面。当一个男子和你在一起却又无时无刻无处无地不在隐藏你时,那末,只有一个表示——这个爱情诗假冒伪劣的!他或者是不想被牵绊, 或者是想有更多的选择·····总之,一句话,你最多也只能成为他退而求其次的备用品。我并不伟大,我希望自己的付出也有回报,哪怕是一点一滴。当我开始说服不了自己时,我开始清醒,不再“云深不知处”,因为我心已不在此山中,我向往云开雾散的清明世界了······
我于是优雅地转身,果断地离去。这样的男子,你还在对他奢望些什么?离开是最明智的。人生不是只有爱情,除却爱情,你还有理想,还有追求,难道要将自己毁在这场镜花水月的爱情中么?你应该庆幸,彼时,你可以全身而退。
当所有风云散尽,迎接我们的是已失色的容颜,以及彼此衰老的身体。在你眼中,我可还是美人依旧么?在我眼中,你可还是明朗如初么?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回风中深情凝望,多少回露冷浸衣啊!当繁华落尽,我们漫步斜阳,嘘寒问暖时,一生的相濡以沫得以无言的诠释。这是人世间最美丽的结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