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人生只若初见——纳兰篇(未完)
(2011-04-30 09:15:11)
标签:
何如不相识文化 |
分类: 文学漫步 |
若,人生只若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一)如初见
【如初见】
有太多的人喜欢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
可见我们遗憾深重。命运像是最名贵的丝绢,怎样的巧夺天工,拿到手上看,总透出丝丝缕缕的光,那些错落,是与生俱来的原罪。
纳兰词,长于情也短于情,有时太过于直抒胸臆,显得浅了,反而没有多少余味。这一阙也有这个毛病,但有了第一句,其他都可以忽略不记。
这一阙,“人生若只如初见”后面的话其实是可以略却不看的。其他的七句,是为了迎合这个词牌而存在的。而“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泄露的天机,在浩如烟海的词赋里,也是独绝的存在。实在难找到可以和这句话比肩的句子。用力去想,好像也只元好问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勉强可以相当。
两句话,都参透了世情,问懵了苍生。
······
······
如若,人生若只如初见,愿宝黛初会就各自转身,两两相忘,省却那滴不尽的相思血泪抛红豆。如若,如若,人生若只如初见,诸葛亮隆中相见,清茶奉君,转身就该掩了柴扉,关门高睡,不要六出祁山,光复汉室。梁山好汉只管跟着晁(cháo)盖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生辰纲这样的不义之财来多少劫多少,不要跟着宋江去混什么狗屁功名,图什么正途出身,搞到廖儿洼招魂幡动,依稀鬼哭。万世豪情一朝散。什么是正途?可知,刘项原来不读书。
爱情用来遗忘,感情用来摧毁,忠诚用来背叛,在时之洪流中起落,人心常常经不住世事熬煮。一切都在变数。猜得着故事开头,却往往料不到最后结局。我们躲不开。尘世后那只翻云覆雨手。
人生若只如初见。短短七个字,炸断了多少故事尾巴。无论是词还是人生,这后面都该是······
初见即是收梢,不用惋惜,不要落泪。留得住初见时心花无涯的惊艳,才耐得住寂寞终老。
(二)只消一句,便已倾倒众生
这一首《木兰花令》无疑是纳兰词中最著名的。仅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便道尽前人所未道也,颠倒众生。人与人的聚散离合,最消受不得的怕就是这一句了。
······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一句语出谢朓(tiǎo)《同王主薄怨情》:“平生一顾重,夙惜千金贱。故人心尚永,故人心不见。”汪元治本《纳兰词》误刻后句“故心人”为“故人心”,这一错误常被现代沿袭。
······
[1]顾贞观
······
只是我们往往会把这首词、这句词从三百多年前的背景中抽离出来,用它来诉说自己的不幸,仿佛它一直就属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生活背景,属于我们每一个独特的、不为任何人所知、也不容任何人窥探的私密空间。谁会知道呢,当顾贞观接到这首词的时候,他读到的内容,完全不同于我们任何一个人的理解。事情正像本雅明说的那样,古典的诗歌传统已经破碎了,诗人头上的光环重重地摔在人行道上,诗歌语言终于从公共空间走进私人空间,并且在私人空间的小巷子里越走越深,越走越曲折,小心翼翼地接近那个影影绰绰的目标。最后能不能找到,就看每个人的悟性与运气了!
这首《木兰花令》常被我们当作爱情诗来读,其实只要稍微下一点功夫的话,就会在道光十二年结铁网斋刻本《纳兰词》里看到词牌下边还有这样一个词题:“拟古决绝词,柬友”,这就是说,这首词是模仿古乐府的决绝词,写给一位朋友的。
汉魏乐府如今的读者已经很少了,但它毕竟是唐诗宋词的一大源头,有许多著名的诗词都以乐府旧题的形式,比如李白《将进酒》,在诗体分类上我们很容易把它划作七言或杂言古诗,其实应该划作乐府,而决绝词本来也是乐府旧题,属于乐府当中的相和歌辞,本来是汉代街头巷尾传唱的歌谣,用丝竹乐器交相唱和的。元稹就写过三首很著名的《决绝词》,收在宋人郭茂倩编纂的百卷乐府当中。“君情既决绝,妾意已参差。借如死生别,安得长苦悲”,这是数百年前诗人元稹在同一题目之下的绝情之语,容若现在用到这个古老的题目,又表明“柬友”二字,可是要与故交决绝么?
不!如果读不懂词中的深意,又怎能称得上容若的第一挚友,又怎能当得起与容若并称的康熙词坛双翼之一!·····
······
[2]沈宛
······
沈宛重读爱人的词句,透过所有迷惑人的字眼与典故,慢慢看清爱人的无奈与执著——无奈是对命运的无奈:我们终须决绝,无缘聚首;执著是对爱情的执著:纵然诀别一世,初心永远不改。“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是的,有过了“骊山语罢清宵半”的刻骨缠绵,纵然生当泪雨霖铃的生离死别,口中心里,也始终没有一个怨字。
但是,“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唐明皇这个“薄幸锦衣郎”总算和爱侣有过“比翼连枝”呢喃私语的缱绻一幕,而我们,在永恒的诀别面前,竟连这样一个幸福的瞬间都不曾有过呢!
·····
[3]严绳孙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