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12.13今日书摘(当代教育家)

(2022-12-13 13:54:38)
分类: 读书

2022.12.13今日书摘(当代教育家)

/铠心

2022.07

1. 芬兰著名的儿童与青少年建筑学校Arkki(Schoolof Architecture for Children and Youth),专门提供建筑课程作为爱好课程给4岁到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孩子们必须上满1300小时,才能拿到证书。所谓学建筑,并不是教师做模型示范,教孩子怎么做,而是教师提供材料,让孩子自己发挥创意。其次儿童也可以参加都市建筑规划,他们的共同提案,会与专业的建筑师提案并列,甚至被民众票选为最受欢迎的提案之一。课程会设计不同的内容,让孩子去玩!让孩子不知不觉地从游戏中去学习,并观察建筑结构,培养孩子们对建筑的兴趣。(芬兰:给学生上1300小时的建筑课,却不是为了培养建筑师)

 

2. 网络游戏是最大的校园毒品,每年被取消学籍的同学中90%都是因为玩网络游戏,100%不值得同情。(徐江荣)

 

3.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不应被解读为迎合学生、无条件赞美学生、设法避免被学生抱怨。味给予学生即时满足、照顾他们当下的感受,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教育其实是在否认学生的成长潜力。(妮娜·鲍威尔、瑞贝卡·瓦尼可)

 

4. 《大卫去上学》是我们给孩子们讲的第一个故事。调皮又可爱的大卫,虽然总是不遵守规则,但是放学时却得到了老师的一颗星星。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不仅仅是上孩子了解学校的规则,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建立对于环境的安全感。学校不仅有趣而且有序,这样才会让亲爱的孩子们感到安全,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学习的乐趣。在这一天放学时,董老师也像故事里的老师一样给了每个孩子一颗星星贴纸。关于规则和秩序,我们也会在之后每一天的班级生活中,不断地提醒孩子,鼓励孩子。(第一周周报)

 

2022.08

5.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倒退,也不可能在过去停留。你是弓,你的孩子是弦上即将发出的生命箭矢。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箭射得又快又远。你们怀着愉悦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致孩子  纪伯伦)

 

6. 今天,我们所缺乏的不再是知识和观点,而是看待问题的逻辑和思维。相应的,工业化时代知识改变命运已经成为过去,我们相信对信息时代的人而言,思维决定命运。(郑泉水)

 

7. 在过去知识不发达时代,人们难以获得知识,所以知识就是力量。而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容易只相信符合自己习惯或者价值观的所谓知识。现今充满越来越多的知识,却给人们越来越少的意义。(钱旭红)

 

8.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对全国2万多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进行的家庭教育状态调查。调查表明:在成绩优秀的小学生中,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比例最高,为43.11%,有求必应的比例最低为2.12%。在孩子专门负责一两项家务活的家庭里,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也相对较高。这样看来,并非把所有的时间都留给孩子学习和休息才是明智的选择。那些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3.17%,而认为孩子应该做些家务的家庭中,此比例为86.92%,两者相差悬殊。(调查显示,这些家庭的孩子成绩更优秀)

 

9. 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10.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11. 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陶行知)

 

12.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蔡元培)

 

13. 一个没有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姆林斯基)

 

14. 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一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苏霍姆林斯基)

 

15. 我认为有巨大教育意义的一,点,就是使孩子能看到、理解、感受到去唤醒大自然中的生命是一个很大的秘密。第一批春天花朵的开放,幼芽的萌发,第一批嫩草破土,第一只蝴蝶飞舞,第一声蛙叫,第一只春燕飞来,第一声春雷,麻雀第一次春浴,这一切我都当作永恒生命的美展现在孩子们面前。他们受到这种美的感染越深刻,去创造美的欲望就越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16. 有些老师之所以很容易被学生激怒,原因很多,比如近来工作压力太大,或者是家里出了问题没有处理好。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至今未被重视,那就是这些老师很可能在成长过程中有过创伤经历。(如何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 茅卫东)

 

2022.09

17. 其实,一个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不可能仅仅停留在学科和课堂的层面,也不可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归根结底,它是人对人的影响,生命对生命的影响,心灵对心灵的影响。一个老师除了自己的工作,假如还有那么一两项高雅的独特的爱好,那么这位老师的生活会变得有情有趣,丰富多彩。这种情趣盎然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当下许多名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爱好并把这种爱好开发成了课程,例如已故语文大师于永正,他喜欢唱京剧而且颇有造诣,他的语文课堂就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气息,有着独特的魅力,深受学生喜欢。丰子恺曾经回忆弘一法师(李叔同),大致的意思是:李叔同教国文比国文老师教得好,教油画比油画老师教得好,教音乐比音乐老师教得好是因为,他的生命中有光,文化的光,智慧的光我的理解,这个光,就是各种高雅的爱好融汇而成的一种素养。可以这么说,老师的爱好,不仅仅为个人增添魅力,只要学校善加利用、充分开发,还可以让这些爱好转化为鲜活灵动的课程,带给学生深刻而独特的学习体验。(把老师的爱好转化为课程 李振村)

 

18.  2022年莫斯科国际象棋公开赛上,一个7岁男孩正在对战一台国际象棋机器人。然而就在下一秒,机器人的机械臂突然狠狠地住了小选手的手指。小男孩十分痛苦地挣扎,但是机械臂却迟迟未做出任何反应。随后数名成年人冲进现场,在几人合力之下,才将小朋友的手指从虎口中拿了出来,而此时小朋友的手指已经处于骨折状态。对此,莫斯科国际象棋联合会主席谢尔盖·拉扎列夫解释:小棋手没有等待机器人完成移动就去移动棋子,违反了操作规定。并且他还呼吁象棋机器人的公司必须重新考虑设计方案。这一事故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警惕。(俄罗斯:人工智能棋手对弈时折断7岁男孩手指 《卫报》

 

19. 我们的教育在用一种竞争的方式启动着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动力,一旦失去竞争,他们就丧失了这个动力。而且,这种动力都是外在的动力,而不是内动力。(李希贵)

 

20. 在对待差生这个问题上,最基本的教育常识是:学生是千姿百态的。如果学生个个聪颖过人,就没有教师什么事了。(林忠玲)

 

21. 反思的价值就在于让我们不断停下匆忙赶路的脚步,反思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反思自己的得失,重新整理,重新前进。(打开教育家殿堂的大门,需要这五把钥匙  李振村)

 

22.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面对着千万条道路,如果我们没有选择,就像驴在磨道里转来转去,转上一辈子也还是原地打转。只有选择了明确的目标,才能真正的走向远方。(打开教育家殿堂的大门,需要这五把钥匙  李振村)

 

23. 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与众不同的。你成为自己的品牌,有了自己的专业风格,有了自己的专业个性时,你这一生就会感到幸福且充实,因为你找到了只属于你自己的东西,找到了你生命中最亮的那个点。(用品牌意识驱动教师成长

 

24. 相信学生。每个人天生都好奇、爱探究,都有自尊和实现自我的需要。青春年少的孩子们自尊心更强,更看重学习成绩,也更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只要老师能够耐心倾听,正确引导。他们就会用积极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应试也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其实,应试也是一种能力,学生以后进入社会,仍然会遇到很多考试。在理解和接纳应试的前提下,你要研究考题,研究考题背后需要学生具备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和保证应试成绩之间是不矛盾的,从根源入手。学生有兴趣、有能力了,应试成绩自然也不会差。(问策)

 

2022.10

25. 好的教育,一定是润物无声的,一定是伴随着情感体验的,一定是学生具身参与的。无论我们教育者怀有多么崇高的目标,如果忘记了这些基本的原理,我们的教育可能还没开始就已经失败了。(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还没开始就已经失败了 李振村)

 

26. 辛苦地学,和不喜欢硬被逼着学完全是两回事。孩子可能学得很辛苦,但是并不等于姚让他很痛苦。(吴军)

 

27. 往往越是年龄大的教师,对教学改革越有抵触,因为一个人的受教育时间越长,教育记忆越深,它的惯性就越大。一个人待在这个教育记忆舒适区的意愿也就越强,也就越可能成为改革的绊脚石。(邬大光)、

 

28. 汪秀梅说:一年级小朋友刚刚走出幼儿园成为小学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并没有因为结束幼儿园生活而有任何改变,他们依然是小萌宝,敏感脆弱的心灵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和小心翼翼的呵护。这个时候,做好幼小衔接比什么都重要!幼小衔接不是知识学习的衔接,不是行为规矩纪律要求的衔接,而是心理和情感的衔接句话,要用爱和包容来迎接孩子,而不是用纪律、规矩和知识迎接孩子。在番附,我们对一年级小朋友的期望很简单一安全而自由地玩,在玩耍中爱上上学。(汪秀梅:从追光人到播火者  丁翌)

 

29.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奖,关注每一个生命,为每个生命喝彩,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他们理应获得对生命的赞美和激励。(幼小衔接不是转换开关——《当代教育家》专访汪秀梅)

 

30.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教育最好的状态不应该是一个机械化、冷冰冰的工厂。而一个自然的村落,炊烟袅袅,鸡鸣狗吠,牛羊徜徉其间,邻里之声相闻,更自然,更接地气,工业化的东西更少,更抵近教育的原生态和教育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讲,把校长叫做村长,意味着对教育语言生态的追求和向往。(未来中国化就是国际化,教育应该怎么办——专访全课程创始人李振村)

 

31. 我想起一百年前蔡元培当中华民国教育总长的时候,和教育次长范源濂的争论。范源濂说,小学最重要,如果没有好的小学,就不会有好的中学;没有好的中学,就没有好的大学。而蔡元培的意见正好相反,他说没有好的大学,中学的师资从哪里来?没有好的中学,小学的师资从哪里来?因此要先办好大学。现在来看,小学比大学更重要,应该是没有问题了,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要接受大学教育,而所有的人几乎都要接受小学教育。所以,我说过一句话:小学课本,尤其是小学语文课本,代表着一个民族文明的底线。为什么说是底线?如果说,一个民族的文明高度是由最顶尖的知识分子决定的,那么一个民族整体的文明水准,则是由所有中国人决定的。所有的中国人受到什么样的小学教育,这个民族基本上就是什么样子。(教育是为未来埋下伏笔——中华民国教育掠影 傅国涌)

 

32. 我们今天的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追求有用,也太过追求有意”“刻意。我们把这些看得太重了,而对无用非常排斥,对无意”“不经意看得很轻。等到未来十年二十年之后,我们没有什么可以拎起来的线索,因为你的生命中本来就没有埋下什么伏笔。(教育是为未来埋下伏笔——中华民国教育掠影 傅国涌)

 

33. 民国时代的学校基本上都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老师和学生有大把的时间自己去读书,自己去玩想玩的项目。学校里有很多不同的社团,有很多让学生去从事文化或其他活动的空间。所以下面我想说的关键词是:兴趣、健康、能力。如果一所学校能让学生发现自己兴趣之所在,这样的教育才有可能变得丰富、健康,也才能把一个人的能力挖掘出来。我看到在某些领域做出重大成就的人后来回忆自己的中小学时,不约而同地讲到,自己在中学或小学时代,在某个阶段遇到某个老师,这个老师激发出他某个方面的潜能,然后他在那个阶段就奠定了今后发展的方向。(教育是为未来埋下伏笔——中华民国教育掠影 傅国涌)

 

34. 教师行业当中有一个最重要的规则:如果你要教孩子们成为什么样,那么你就要首先做出榜样,因为学生永远看着老师在做什么,他们每分每秒都会关注你。(我从不惩罚学生,我要做的是防患于未然——专访雷夫·艾斯奎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