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1今日书摘(班主任之友2022.07-08)
文/铠心
1. 好老师的最大成就,不仅是帮助最好的学生迅速成长,也是帮助落后的孩子得到最大发展,但这还不够。教师应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一般的教室里很多孩子是被忽略的。我们的课程设计使得大部分孩子都难于跨越,离开了日常的生活,孩子们最需要的东西我们没有给他们。在一间教室里,是否能够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教室的主人?是不是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班级里的快乐?这是最关键的。同时,老师还要学会正确地关爱自己。老师也是一个独特的生命,像废寝忘食之类的事,可以作为拼搏的状态,却绝对不能成为常态,老师要学会科学、合理、从容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教室的幸福,该从何而来
朱永新)
2. 一个教师,做好几件事情容易,对待几个重要的日子容易,但是要对待每一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人的情绪有喜怒哀乐,有高涨时,有低落时。但是要每一天都用心去做,这是关键的。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并不在于那重要的几天,往往在于日常的生活。一位老师抓住了每一天的生活,关注了每一个教室里的每一个日子,让每一天都值得孩子记住,他就能够创造教育的传奇,就能够拥有真正的幸福。所以,珍惜每一个平凡的日子,用心过好每一天,是教师幸福感形成的重要途径。(教室的幸福,该从何而来
朱永新)
3. 我深深地明白:“任何一个组织良好运转都必须要做到依法治理。”法制意识的培养,也是贯彻“做一个对他人、社会负责任的人”这一友善班重要核心班级理念的应有之义。法制意识的培育不能空洞说教,如果将其与班规的形成联系起来,做到依法依规治班,让班规随着班级不断变化的实际不断完善,贯穿于一个班集体锻造的全过程,那么学生的体验感会更足,更易深化法制认识。(政治老师的友善班是这样炼成的
孔令根)
4. 很多年前,我曾写过这样一段话:“对于一个具体的孩子来说,‘教育’意味着什么呢?我认为,首先意味着让他成为一个现在就感到快乐的人。需要解释一下:这个‘快乐’显然主要不是指吃得好穿得好,甚至也不仅仅是指成才以后将来谋得一份好职业以便过上好日子,而是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充分体验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而且还充分体验到纯真友谊的快乐,来自温暖集体的快乐,来自野外嬉戏的快乐,来自少年天性被纵情释放、青春的激情被随意挥洒的快乐…”(我所理解并实践的缔造完美教室
李镇西)
5. 我们经常用“善待”“呵护”“陪伴”“引领”“关怀”等词来表述教师对孩子成长的态度。其实,这里的成长不但是师生共同的,而且是互相促进的。也就是说,“善待”“呵护”“陪伴”“引领”“关怀”这些词同样可以用来描述孩子对老师成长的作用。只不过教师对学生的成长促进是主动的,有意识的,而学生对老师的成长促进是被动的,无意识的。但成长本身是共同的,而且是同时发生的。(我所理解并实践的缔造完美教室
李镇西)
6. 一班一世界,探索班级本身的独特性、整体性与发展性是一项富有创造意义的教育实践,也是特色班级创建的意义旨归。具体而言,特色班级的创建过程是一种有温度的体悟,扎根于“这个班”以及“这个班的学生”的生存状态,关注学生的可能发展空间,给予学生足够的时空去选择、去实践与创造,尽情享受班级生活的多彩与快乐,自觉追求具体个体的生命成长;特色班级的创建过程是一项更新着的实践,充满着蓬勃的成长气息和创新活力,以长程的意识设计不断生长着的班级特色,并将班级特色弥漫在班级建设的各项工作之中,逐步内化为师生的素养,形成班级师生特有的风格、精神、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既是特色班级创建的标志,亦是其过程价值的体现。(特色班级创建的过程价值及其开发
夏宇清)
7. 另外,通过这个事情,有些事情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借此说明:1.在没有了解事情真相前,不要下判断,你知道的真相只是从自己的孩子口中得知,可能是片面的、不客观的。毫不客气地说,一般都是言及对自己有利的部分,所以会失真。2.作为家长,一个成年人,我希望我们大家的沟通能更加理性,有一个文明成年人该有的样子,合理表达自己的诉求,不言辞激烈。3.如果您有什么问题,尽量与我单独沟通,尽量不要影响其他家长。最后,对被影响的家长说一声抱歉,也希望大家朝着共同的愿景,希望学生越来越好,一起努力。(私下反馈,还是公开处理
张志景)
8. 尽管现实中人各不同,各种个性、各种层次、各形各色的人都可能成为我们的学生家长,在我们的教师职业生涯中,家校合作的对象不可能个个都理想。但只要对方跟我们还是单纯的“家教”关系,互动的内容没有脱离孩子的教育,即使有分歧或冲突,也没有突破为孩子成长更好的这一大原则,那么除了“有效沟通,默契合作”这一要务以外,其他的都是鸡毛蒜皮。我们大可以无视那些随时可能随风起舞的鸡毛蒜皮,抓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真问题”,直奔使命,拿“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般的痴情,付之以君子之心,以足够的尊重、真诚、宽容和耐心,去团结、引导家长,培育合作育人的最大默契。这不但不会矮化我们自己,也无伤教师的自尊,反而折射出了我们优秀的专业素质和高尚的职业品格。正所谓,“无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当然,对于那些“糙”得泯灭了单纯“家教”关系的家长,先礼后兵,另当别论。(做好家教关系的主导者
钱卫东 熊娅)
9. 这么些年来,由于家校之间权责不明,各地处理家校矛盾的方法各不相同。人们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时候,家长对老师唯唯诺诺,敢怒不敢言。而现在的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像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中心城区的家长的平均学历其实是远远高于老师的平均学历的。维权意识强烈的家长渐渐占领了主动权,老师的“处境”大不如前。那种可以随便施展威严的舞台不复存在,老师们不得不约束自己的言行,处处比对未成年人保护法,比对师德规范,经常觉得自己活得窝囊,不得空间施展。于是,老师的潜意识里会有一一不能对孩子怎么样,家长总可以吧。我们都知道,孩子越小,家长越怕老师不高兴。幼儿园和小学生的家长非常积极地在群里回复“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很多时候并不是出于真心感谢,而是怕自己不谢,老师对自己的孩子不好。于是,长期沉浸在家长的吹捧和感谢中的老师会将家长的乖巧视为理所应当。家长有意见难道不应该小心措辞,私聊我吗?怎么还敢在我的群里公开挑衅?怎么还敢把我的地盘当成她的主战场?我都处理完了,怎么还敢质疑我?张老师的气愤和伤心大概来自于此吧。我们为师之路因为社会的不断变化,会遇到很多新问题。当我们觉得沮丧和难过的时候,我们进步的机会就来了。观念的更新会带来行为的改变,也会推动社会进步。(只要心存平等之心
代佳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