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07.01今日书摘(班主任之友)

(2022-07-10 20:15:26)
分类: 读书

2022.07.01今日书摘(班主任之友)

/铠心

2020.7-8

1. 目前,学校落实“整本书阅读”,障碍还是在社会。社会的阅读水平,一定会影响学校教育。坦率地说,目前相当多的家长自身没有阅读意识,在家庭,学生看到父母成天泡在手机上。学校开家长会,一些家长也离不开手机,头都不抬。人们迷恋手机到了这个地步,“整本书阅读”也就很难形成氛国。如果不是课标把它纳入课程,纳入考试范围,很多学生将缺少阅读一本书的方法。“整本书阅读”其实不难。我曾对老师们说,这不是什么新课题,书店卖书,从来都是整本书卖的,图书馆也只会“整本书借出”,只是对不读书或是不想读书的人而言,“整本书”太重了,他永远搬不动。怎样读一本书,很简单,两句话:一,先读起来,只有在读书过程中才能学会读,不可能先学完教科书传授的方法才敢去读一本书;二,只有个人才能读书,读书方法的积累不可能在课堂完成。多少代人的阅读,都是从“自己选一本书读起来”开始的,读了几本或是一批,积累了经验,阅读的质量得到提升,养成阅读趣味。所以,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只要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教学得法,根本不难。20多年前,有老师主张每天课外阅读不少于一万字(经过测算,绝大多数学生能超过);阅读方式可以自行决定,也未必要精读细读,可以“漫不经心”地浏览,发现趣味,则细读甚至反复读,一万字,大约只需要40分钟。但如果学校作业超量,学生会放弃这样的阅读。现今一些学校作业负担过重,不仅让学生荒废了阅读,甚至挤占到学生的休息时间了。(自己选一本书读起来  吴非

 

2. 观察已有的课例,大致发现三种原因造成教学困难,归结起来就一个字“多”:教师想多了,要得多了,做多了,自然就给自己找来麻烦了。关于“多”的第一种问题出现在准备时期,动静闹得很大。造成南辕北辙的结局。很多老师让孩子在课前做好各项准备,围绕着书,又是做摘抄,做批注,做导图,画图谱…做的比读的还多,在各种因读而生的“娱乐”活动中,娱乐至死。关于“多”的第二种问题出现在课堂进行时,信息量太大。造成囫囵吞枣的尴尬。想一想就能明白,一本书的信息那么多,课堂中什么都呈现,小孩自然吃不下,无法消化。四十分钟,即便什么都不想,仅接受信息,也是有限的。而很多老师希望把一本书中林林总总的好处都让孩子感受,真的是“败坏胃口”的做法。再想一想,每次导读总不断重复几样,小孩自然读不香,没胃口。太多的课,一上就让孩子看封面、看目录、看作者、看名人推荐…每次都这么上,上两次小孩就烦。关于“多”的第三种问题出现在课后,布置的任务很复杂。但大多属于虚晃一枪,不了了之。且不论课堂上教给的阅读方法有没有用,临下课前往往会布置阅读任务,提出阅读要求。但随着铃声响起,小孩各奔东西,谁也没有去落实方法到底能不能用,管不管用,没人在乎书到底有没有读,还要不要读。反正课已上完,只在当下,只需完成秀场,整本书阅读指导课,不顾后果地上一次小孩就知道你有多假,自然就不会有真正投入的下一次。课后,阅读也被抛在脑后。整本书阅读课,你不要想太多了 何捷

 

3.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可见教师在学生的阅读生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在师生共读活动中不应该是权威式的进入,教师站立的位置应该是:前面引着,身边陪着,身后推着。师生共读中教师的角色 李丹

 

4. 所谓“任务云”,取意云团,就是设定一个不那么容易完成的、相对较大型的学习项目。在这个项目的完成中,一定要阅读。这样用项目驱动阅读,读得很扎实。例如,可以让学生关注“小学生应具备的科学常识有哪些”;可以让学生关注“垃圾分类好处是什么”。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而阅读,查询资料,汇总信息,书写表达。任务完成的结果依赖阅读,仰仗阅读,在这个驱动过程中,读就变得系统、精深了。阅读的另外一种功能也凸显出来——对任务完成的辅助功能。因特殊需要而专项读,必须成为整本书阅读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预防整本书阅读过热的四个建议 胡元华)

 

5.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果戈里)

 

2020.10

6. 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泰戈尔也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首先就是要帮助学生成为有人性的人。那么,就从爱生活、爱自然开始吧!久违的美好 王娅琼

 

2020.11

7. 事情就是这样,清清浅浅,一眼就能看到底。小男孩打架的理由就是这么简单。为此,在班级里找了好几个证人,来还原当时的情景。费了这么大的工夫,值吗?我觉得很值。是错误的打架,也是教育的契机。我们能从中挖据出什么呢?不仅仅是不要撒谎的问题,更应该是勇于承担的问题。做错了事,可能面对受惩罚的后果,会惧怕是正常的,但还是要勇敢承认,直面过错,不可推卸给他人。A应该向B诚恳认错。还要指导的,是面对和他人的分歧,我们应该怎么做。当你不想跟同伴玩耍打球的时候,你应当怎样处理?不能简单地一走了之,应该诚实而有礼貌地相告,取得别人的理解和同意,给别人一个有始有终的交代。唯一的一个篮球该让谁带走?这个棘手的问题可以用石头剪刀布来解决,输了的人不能耍赖;也可以轮流玩,不论是谁先玩,约定时间到了以后,就要让给下一个人玩。这样玩,才能玩得开心。不仅在游戏的时候,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寻求公正的分配,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也一样。拳头是野蛮的,也是无效的。我们应当做更好的大人,要更宽容,也要更有智慧。而这一切的起源地,是你对儿童,对人,都怀有一颗充满善意的心,对这个世界带有思考的习惯。大人好了,孩子也会好。很好很好的小孩长大了,就会变成很好很好的大人。我们应当做更好的大人 王悦微

 

8. 小王子里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先不要雇人收集木头,也不要给人分配任务,而是教会他们渴望大海就好了。深以为然。我们老师平日里一直致力于把班级打造成没有矛盾纷争、和谐美好的样子,并为此用上了各种规章制度、条条框框去约束孩子们的行为。可我们都忽视了,班级里老师只是引导者,而孩子们才是班级的主人。希望班级氛围融洽是正确的愿望没错,可这只是我们老师的一厢情愿,并没有征求孩子们的意见,要想孩子们自发努力,必须要在思想上和老师达成统一。我会在开学时让每个孩子写下你希望拥有怎么样的班级并签名,然后把每个孩子的愿望纸贴在墙壁上。因为这是每个人的希望,而且就张贴在教室墙壁上,它就像孩子们心中的一个警钟,时刻提醒他们遇到事情时要找方法,避免矛盾的发生,才有可能创造我们心中的美好班级。加减乘除解矛盾 陈坚义

 

2020.12

9. 可是,让我不安的,常常是学校对班主任的“管理”一作为一名“管理者”,仍然要接受学校的“管”,而他们未必比我们有恒心、有智慧!学校要干预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事事要请示汇报、等待批准,每天要在学生和学校之间奔忙…一名有经验的班主任,没有工作的主动权,这是很奇怪的现象。班主任需要安静的工作环境  吴非

 

10 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都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爱因斯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