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的原作,值得一读

标签:
杂谈 |
前些日子,电视剧欢乐颂引发了一个不小的热潮。每个人看完后都试图在里面找到自己。笔者以为,每一个热爱生活的现代人,都应该去读一下阿耐的作品,那几乎是一个写作的百科全书。
这么长的电视剧,却一路死死地抓住了观众的心。作者让五个姑娘各具鲜明性格,然后围绕着她们的男友,工作,以及家庭展开各种尖锐的矛盾冲突,每一集都为后面留下了伏笔,其逻辑性可以和谍战片媲美。
作者擅长以细节和对话表现当今社会的各阶层之间的冲突和博弈,看得出,她搜集了大量最流行的网络语言,这就使得80后和90后们读起来分外亲切,仿佛就是发生在自己闺蜜身上的各种奇遇。
一部作品是否具有价值,要等她的热度褪去之后,人们仍然记得她,可以反思里面的意义,这就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了。
在这个极度浮躁,快速遗忘的时代,一部作品有如此的亲和力,可以抓住众多眼球,并撬动人们大脑去细细思考,不愧为一个成功的典型。
随着热播的结束,剧本的作家阿耐也渐渐浮出她的冰山一角。准确地说,是犹抱琵芭半遮面。当初签合同时,就在合同上白纸黑字写了不能透露她任何个人信息。至于签多少年的保密协议,也“不能透露”。出版商说,自己也还没有见过阿耐,沟通书的出版,也是通过网络。
越神秘便越是引发好奇。于是有消息说,她是六十年代生的人。在世界五百强任高管,上班地点就在江浙一带。白天紧张忙碌地处理着企业的各种事物,经历各种商场挑战,看尽江湖各种博弈和较量,男人般睿智冷静,干练理性。到了华灯初上的夜晚,她摇身一变成为细腻敏锐的女作家。
剧本中的安迪内心世界和作者最为相像。每个作家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年轻的自己。在作品里,她的全部梦想和遗憾既可以尽情展现,又可以逐个破碎。创作的过程就是她再生的过程,达到了这样得心应手的创作境界,是她享受创作最为快乐的时候。
阿耐因为太过忙碌以致有些阳春白雪,和者盖寡,颇感孤独。但是沉淀的多了,诸多的故事自然需要一个出口,否则,她抑郁了也很有可能。于是,她随意写了扔在网上。但是,网友互动神速,她不忍辜负,于是一路写来。结果,她的作品因将社会的诸多现象深刻展现,引发广泛的读者共鸣而一发不可收。
无心插柳柳成荫?更可怕的是有才华的人比你更努力。
这部电视剧的轰动效应是她在写作的最初完全没有想到的。
直到今日,身边的好友同事,仍然不知道她在写作,甚至她公司里追剧看欢乐颂的同事们也不知道她就是那个作者。这个场景是否比电视剧本身更加有趣?外面如此热闹纷繁,里面却是一片清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为什么她对自己的真实身份遮遮掩掩呢?
在她的小说“不得往生“中,阿耐用平实甚至略显粗糙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个不为人知的业内秘闻,虽然从故事到人物都是虚构的,但细节却令读者感到出其不意的真实。很多事情就发生在她的身边,她也只能藏在暗中,这其中的创作过程,可以想象,她是多么的纠结。
在中国这个复杂的大环境里,她必须低调低调再低调,以保护她自己。就像电视剧中说到的,真相说出来时,往往会把人刺痛。
我们花了大把的时间去追剧,如果追完之后,我们花些时间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在这个剧里,已经含括了当今社会的众生相,五个女人折射出当今的职场,爱情,都市人的纠结,几乎全部掉进钱眼的残酷现实。
对于现代人来说,该剧更值得我们对人物,对情节冲突,对场景描述,一一回味,咀嚼之后,发现我们可以学到不少有趣的干货呢!你同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