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任性扑面而来

标签:
游记 |
巴黎,一个超有性格的城市,去的次数多了,有了新的发现。
酒店的自助餐明显换了风格。土豆和鸡蛋都是煮熟,绝不油炸。清淡,健康,美味成为新的风向标。
不仅吃的健康,法国人还保持了浪漫和悠闲,仿佛骨子里种植了时尚的基因。俊男靓女,个个时髦有品位,卡纳尔运河上的潮人们的仿佛都受过模特的训练。她们尝试各种混搭,不论看上去多么可笑,他们都昂首挺胸,自信满满。
法国的政治影响力超过英国和德国,至今大半的非洲仍然是她的势力范围,法国的企业控制着大半非洲的油田,矿山和港口。于是人们有足够扎实的经济基础来优雅,艺术,思考人生。
从文学的角度讲,法国是获得了最多诺贝尔奖的国家,共十五次获奖。这是美英德俄都无法媲美的骄傲。
法国人爱读书,地铁里人手一本。他们的文学作品和电影中,蕴含了哲学意味,比法国红酒更加意味深长。
法国对待犯人的惩罚,思维极度活跃,观念跳得令人措手不及。
1981年之前执行死刑时还残忍地让犯人走上断头台绞刑,1981年突然就把死刑给直接废除了。根本没有中间阶段,好比苹果1直接跨入苹果7。
法国的法律有一条规定,商家有权拒绝给客人找零钱。
一开始傻傻搞不懂,站在咖啡店等着,看人家没找钱的意思以为是自作主张收小费了,后来问起当地人才明白了法国有这样的一个法律。
当所有都以为我活的风生水起的时候,我不过是走了一段又一段搞笑的弯路。
年过半百的人差点当了回萌娃。
巴黎的女人即使满头白发依然非常优雅。我喜欢欣赏这样的女人,在傍晚的街边餐馆,偷听旁边小桌的闲聊,十分有趣。
桌子辣么小,挨得辣么近,却各有一方天地。如今,不再有争执的艺术家和哲学家。
一个时代似乎过去了,另一个时代正在匆匆赶来。
每一个餐馆都一尘不染,这样的环境不喝些法国红酒对不起人生。
法国菜量少,却极其精致,不油腻,不厚重,注重的是一个品字。
我说的这个品字,意思是刚好三口吃完,口留余香,意犹未尽。
使用的器具流露着自身的格调。
巴黎的风情有一多半都藏在路边的咖啡馆餐馆中。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巨大的玫瑰玻璃窗,在那久远的年代也是一份独一无二的奇迹。
玻璃窗上画着圣经故事,中世纪的欧洲,很多人不识字,靠这些画理解圣经。
追寻着梵高的这张油画,找到了下面的咖啡馆,依旧营业,生意兴隆。
时光穿梭机一下子把人带回到梵高的世纪。恍惚如梦。
环绕着古香古色的咖啡馆,是巴黎最古老地势最高的小镇。
站在小镇的最高点眺望巴黎在灰色的雾霾中若隐若现。
法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在军队里养信鸽的国家,信鸽像军犬一样享受特殊待遇。
他誓死捍卫一份独属于法国的浪漫,即便是军队。
全世界最挤作一团的地铁在巴黎,十四条线,245个站,总面积只有90平方千米。
一个彻头彻尾的鸟巢。
地铁里搞得五颜六色,像极了拉斯维加斯的赌场天花板。
在车站我看到了钢琴,看到了正在弹琴的演奏者,钢琴在成人中如此普及,彰显了法国人的艺术修养。
2011年,一场小型音乐会结束之后,一架钢琴留在蒙巴纳斯火车站等待着被包装搬运回去,一放就耽搁了好几天。
路人们并不知道真正的原因,都高兴的以为摆在这里就是供大家展示音乐的,于是纷纷上前,你一首来我一曲,你方弹罢我登场,高兴得不亦乐乎。
看到大家玩的如此之嗨,法国运输公司索性将所有的火车站都摆上了一架钢琴供人们自娱自乐。暖心吧?
法国只有四川那么大的国土,却有超过1000家的麦当劳餐厅。真真搞不懂!
巴黎怀旧,骄傲滴珍藏着往日的格局,而变化最多的是人们的心态,风度以及时尚的精神。
正在拍照的兴奋之中,一阵警笛传来,只见法国警察的摩托车在几个黑色闷罐车的前面和后面押车开道。
五辆黑色闷罐车接连驶过广场,看上去是监狱在转移犯人。所有车辆给他们让路。犹如皇帝驾到。
巴黎旅行,获得一些终生有用的感悟。一个生命,应具有怎样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以及看待生命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