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营救护车“转正”问题值得探讨

(2015-07-10 07:03:31)
民营救护车“转正”问题值得探讨
   前不久,杭州市民张先生想带患癌症的父亲转院,护士给他叫了一辆私人改装运营的山寨救护车,除了呼吸机和氧气瓶之外,车上没有其他急救设备。更令张先生愤怒的是,这辆车在途中发生了追尾事故,而且50多公里路程收费高达1600多元,正规救护车仅500多元。
    按卫生部“每5万人配备一辆救护车”的标准,杭州主城区应配备72辆救护车,但实际仅有50多辆救护车在运作。正规救护车数量不足,让民营救护车看到了商机。这种现象并非杭州独有,各地医院附近都活跃着大量的民营救护车。
    非正规救护车收费高、设备差、安全性没保障,理应依法打击。然而,在医疗体系尚不完善的当下,救护车资源短缺还将长期存在。如能转变思路,民营救护车“转正”的命题值得探讨。
    “黑救护车”问题,与几年前的“黑出租车”问题有诸多相似之处。“黑出租车”同样是因为正规出租车供不应求而出现的,同样存在收费不规范、缺乏安全保障、没有运营资质等问题。多年来,政府部门一直表态要治理“黑出租车”乱象,但由于市民有用车需求、司机有钱可赚,政府治理举措的成效并不明显。
    然而,近几年“专车”等服务软件出现之后,私家车资源被充分盘活并成了化解“打车难”顽疾的积极力量,公众的出行更便捷、便宜。这启发我们:如果能有好的制度设计,民营救护车资源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
    总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对民营救护车进行规范:一是对民营救护车进行定级、注册,并纳入地方120急救中心统一管理;二是通过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满足急救需求并确保行车安全;三是职能部门对正规救护车收费项目和标准的规范,也应该适用于民营救护车。
    “互联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很多历史难题如今都得到了解决,比如我们已经可以通过手机叫外卖、叫车甚至租飞机。医卫部门或许也可以解放思想,转变管理思路,推出民营救护车调度平台或与有成熟管理经验的企业合作。当然,急救资源调配是很专业的命题,需要经过周密论证和评估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但无论如何,通过多元手段化解资源紧张问题是大势所趋。
    本报特约评论员 汤嘉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