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唤醒“呼呼大睡”的财政资金

(2015-06-12 10:38:42)
标签:

股票

怎样唤醒“呼呼大睡”的财政资金


  本报特约评论员 徐立凡


    “一些地方钱拨下去了,再迟迟不开工,我们就要依法把那些趴在账上多年的财政拨款收回来,调到那些中央已经确定的重点项目上去,调给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地方去!”在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再次就盘活存量财政资金部署“硬措施”。


  在此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第三次廉政会议上,总理已多次强调要盘活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之所以重要,是为了应对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一季度,全国GDP同比增速创下了7%的新低,尽管仍在合理区间运行,但下行压力有增无减。这在二季度已经公布的经济数据中,表现得尤其明显:5月,全国CPI同比涨幅回落至1.2%,PPI连续39个月同比下降,前5个月,全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了7.8%。


    激发经济活力,需要灵活中性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配合。基于过去刺激政策的副作用还没有消化,人民币国际化布局需要汇率相对稳定等战略考量,货币政策的运用受到“下限”制约,因此,需要更多倚重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实到位。铁路机场建设、棚户区改造、农田基本设施改造等项目,就是为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平台。


    然而,一些地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过低,与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要求形成了鲜明对比。相当一部分财政资金要么“趴”在账面上“呼呼大睡”,要么“撒了胡椒面”,没有统筹使用。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大概有四个方面:一是担心项目审批、工程建设引发争议会祸延己身,因此选择了“无为而治”;二是由于财政收入出现下滑,收支矛盾开始凸现,对于公共支出没有积极性;三是财政预算编制和实际需要严重脱节,编预算时唯恐其少,使用时无处可花;四是决策不科学,导致需要动用财政资金的项目因为客观情况发生变化半道下马,资金就此冻结。


    唤醒因为种种原因而“呼呼大睡”的财政资金,需要从根子上抓起。一方面,要加强财政预算的科学性。此次常务会议提出各级财政要严格控制代编预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不仅应着重将违法违规行为作为“标的”,还应将资金使用效率作为“标的”。此次常务会议决定,对地区和部门结余资金及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一律收回统筹用于重点建设。对项目预算执行慢的,同级财政可按一定比例收回用于其他方面,可谓对症下药。将部门和地方的财政“利益”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绑定,还可以有效治理“懒政”“庸政”行为,提高部门与地方决策的科学性。


    需要指出的是,唤醒“呼呼大睡”的财政资金,不代表可以胡乱支出。既要酣睡的财政资金醒来,又要让其有序运转,要求财政纪律的全面硬化。这实际上也是财税体制改革最重要的命题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