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总理轻松破了“监听门”
本报特约评论员文凌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领导的国家党20日拿下第一组阁权,若不出意外,约翰·基将第三次入主总理府。尽管有着“互联网海盗”之称的网络大亨多特康姆先前对约翰·基口诛笔伐,并请出斯诺登、阿桑奇、格林伍德三位“揭秘高手”共同打造了一扇新西兰版的“监听门”,但显然,这扇“门”没能阻断约翰·基连任。总理轻松“破门”,可能缘于多特康姆描绘的这扇门太空泛,给选民一种生搬硬套的感觉。
选后没多久,多特康姆就承认,他帮助创立的因特网B马纳党失利。其实,何止是失利,这个被戏谑为政治怪胎的小党在本次选举中彻底遭遇滑铁卢。因特网B马纳党原本是两个政党,各有席位,但在多特康姆的撺掇下,两个原本没有太多相同政治根基的政党被动联姻,联合参选,本想借助多特康姆的网络影响力拉拢选民,未料在选举中未获一席,彻底被踢出议会,难怪多特康姆连连道歉,称自己“害了因特网B马纳党”。
一边是约翰·基拿下选举,一边是“监听门”制造者一败涂地,显现出“监听”这张牌在西方世界并不好打。这两年,斯诺登虽然连连爆料,但并非每爆必火。这次通过互联网与新西兰人连线,斯诺登只是道出了他对新西兰情报机构可能参与美国监听项目监视新西兰网民的怀疑,并没有拿出真凭实据。退一步讲,虽然斯诺登先前针对美英等国爆出猛料,却没有产生动摇这些国家执政根基的力量。监听这个词,虽然让民众不爽,但随着时间推移,正逐渐失去其心理爆破的效果。监听门,并非扇扇都是铁板一块。
多特康姆试图借助监听制造出虹吸总理的漩涡,显然这步棋欠考虑、不周全。另一方面,多特康姆在美国犯下版权侵权案,一度差点儿被新西兰方面引渡至美国,与约翰·基多多少少有些过节,但这些纠葛,明眼人一看就知是私怨。不管孰是孰非,对选民而言,都不是决定选票去向的考虑因素。所以,虽然多特康姆在选前针对约翰·基使出浑身解数搞攻击,却无法逆转约翰·基及其国家党的赢势。另外,多特康姆还涉嫌向民众出示伪证并屡次夸海口而不兑现,这些都让他的形象大打折扣,甚至使选民对总理更加深信不疑。选前一周,一些媒体已经给多特康姆扣上“大忽悠”的帽子。
不过,选情明朗后,《新西兰先驱报》还是给了多特康姆一句“正面评价”:虽然“监听门”不实,却提醒了媒体,可以在约翰·基的第三个任期好好敲打敲打总理,让他更加透明地公开情报计划和方案,让选民看一看“五只眼”中的“新西兰之眼”到底在看些什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