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星隐退 李娜模式应该可以复制
本报特约评论员肖良志
2014年9月19日,全世界的网球迷们从李娜的口中听到了一个让他们心碎的声音:退役。李娜知道,打败她的终归是时间;李娜也知道,两条伤病累累的腿,已经无法让她续写神话。因此,她选择了在最高光的时刻退役,留给世界一个光辉的背影。
在人生和职业生涯最关键的阶段,32岁的李娜做了最明智的选择。李娜在取得澳网大满贯后不久宣布退役,是中国网球乃至亚洲网球的巨大损失,却是她最好的归宿。以这种方式结束职业生涯,令她的形象更加伟岸。她在网球职业生涯中缔造的传奇,将成为中国网球、亚洲网球乃至世界网球的宣传书和播种机,让网球更加大众化。
依靠倔强的个性、专业的团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与生俱来的天赋,李娜在2009年单飞之后,树立了中国网球和亚洲网球的里程碑。她创造的辉煌已无需赘述,职业生涯中超过500场的胜利,沉甸甸地刻在那里,谁也偷不走。然而,李娜的传奇,有无可供复制的模式?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国家体育总局网球中心宣布国家队的主力队员可以单飞,这让一直不满国家队管理体制与训练方式的李娜如获至宝,像当初闯荡NBA的姚明一样迅速组建了自己的专业团队,处理打球之外的一切事务,使自己不再为角色扮演和利益纠葛而分心,全身心投入训练和比赛。正是这种运营模式,让李娜内心的小宇宙完全得到释放,跻身与威廉姆斯姐妹、莎拉波娃比肩的超一流行列。
显然,这种单飞模式可以复制。但必须说明的是,网球的李娜、篮球的姚明、台球的丁俊晖,都是难得的天才,他们的成功仍是个例,很难成为常态。可能未来很多年内,中国都不会出现李娜第二、姚明第二、丁俊晖第二。当然,他们的偶像地位,最大化推动了各自运动领域的发展。因为姚明,2004年开始了NBA中国赛,钟爱篮球的孩子成倍增加。因为李娜,移师中国的网球赛事从原来的两个增加到十个,网球运动在中国更加大众化。
退役之后,李娜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球学校、基金会为中国网球传经布道。在“李娜第二”横空出世之前,娜姐的魅力无可替代。当然,如果娜姐退役后甘心做一个温柔的小女人,不再因为火爆的脾气和口无遮拦树敌太多,就更加完美。祝福李娜和姜山,演绎另一段童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