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帮宝宝睡好觉

(2013-04-11 14:28:53)
标签:

宝贝全计划

睡眠品质

作息节奏

活动阶段

教养

分类: 心理咨询
在回复教养提问时,发现好多父母都关心怎么让宝宝睡好,不过闭眼就睡,何至于让父母伤透脑筋?原来大部分父母看见了现象,却忽略了本质,这一切得从睡眠的本质说起。
昼出夜伏是大部分哺乳类动物的基本习性,所以父母也和容易认为宝宝也该懂得这个规律,只是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十个月的时间,哪来的日夜节奏?所以初生婴儿的作息节奏只能依靠基本的内驱反应:吃饱了睡、睡醒了吃,基本做其他的活动。根据观察研究,初生婴儿还是有作息节奏的,婴儿的内在生物时钟大致上是4个小时为一循环,前提是每次喂食都要饱足,如果没吃饱,初生婴儿也会一两个钟头就哭闹,而这个现象尤其容易出现在母亲母乳分泌不足的时候,如果辅以配方奶,有些吃得足够撑的宝宝也能睡6个钟头,所以认为出生婴儿的生物时钟是4小时制主要是让父母能直观的用成人的作息时间来理解,我个人更相信出生婴儿的作息是紊乱的,只遵循某些内部驱力调控的。
当过父母的都明白,宝宝吃饱了就睡那是多幸福的事儿啊!然而换个角度想,要哪个孩子一辈子都吃饱了只会睡,恐怕父母能担心死了,所以随着婴儿的逐渐成长,调整生物时钟配合生存需求就是发展过程最自然的事儿了。初生婴儿作息节奏紊乱,那是因为子宫里没有昼夜之分,但是咱很多宝宝几个月大了,婴儿房成天还是昏昏暗暗的,你让宝宝怎么学会调整生物时钟呢?我个人建议满月之后的宝宝,只要身体发展状况允许的,白天就应该多出门遛弯、多玩耍活动,夜晚也要保持睡房的安静昏暗,让外界刺激配合宝宝作息节奏的调整。另一种状况不是睡房昏暗,而是父母总熬夜,半夜一两点还开着灯看电视打电脑,宝宝整天都处于光线充足的环境中,这也不利宝宝调整作息。
当宝宝具备24小时昼出夜伏的环境后,宝宝的身体就会自动配合逐步调整成24小时制。只是这时候还有父母在担心,怎么宝宝总会夜半惊醒,舞动四肢甚至哭闹。这样的状况首先要排出的还是饱足感,在婴儿期饱足感还是很强大的内驱力,是安全感的基础,所以如果宝宝真是饿了那没话说,醒了就得喂饱。只是很多时候宝宝并不是饿了,而是在做梦、或是在浅眠状态,一天24小时宝宝会经历几个活动状态:深睡、浅睡、昏沉(刚醒或将睡)安静清醒、活动清醒、哭闹,其中浅睡和昏沉都是处于睡或醒的中间状态。让我们这么说,睡你旁边那一位夜里翻身不?打呼噜不?说梦话不?你会因为身旁这位有了一点动静就把他拉起来吃夜宵、或是和他说工作这点事儿?我们都明白翻身打呼梦呓都是睡眠,甚至有人一边做梦一边哭,而我们多半不会惊扰,让这人继续找到自己入睡的方式...如果对于成人我们明白这道理,自然就能理解宝宝偶尔半夜的小骚动是浅眠状态的自然反应,只是宝宝练习作息节奏和睡眠的时间不够我们这么多,所以宝宝的浅眠阶段很多时候会很像清醒状态,让紧张的父母觉得宝宝可能醒了,如果这时候父母真的把宝宝抱起来或者喂食,更可能真的把宝宝唤醒了,又得想方设法让宝宝入睡,闹得父母疲劳,宝宝也得反复练习作息节奏,所以当宝宝已经开始出现整夜睡眠的趋势时,当宝宝半夜有动静,父母可以先等一等,确认宝宝是否在浅眠状态,很多时候浅眠状态的宝宝能自己找到重新入睡的方式,这样不论对父母和宝宝而言,都能得到更好的睡眠品质。
至于有些父母不知道如何训练宝宝独立睡眠,这点得看父母认为孩子的安全感该如何建立,有两种思考方式,第一种是宝宝的安全感来自父母,在这个前提下,要不要培养宝宝独立入睡就不是主要问题,总有一天孩子会主动不想和父母睡的,只要耐着性子等就行了。另一种观点是所有人的安全感都来自于自身的感觉平衡,包括内在驱力和外部刺激,那么父母只要帮宝宝准备自己的房间和床、确保符合作息节奏的要求,和足够的安全感,当偶发状况出现时,父母也能及时赶到处理就行,那么越早开始训练效果越好。最怕的是,父母心里想的是第一招,但执行上又想着第二招,那只能锻炼出孩子从进自己房就开始哭,哭到抱回父母床上才甘愿睡。这件事情没有绝对,只要父母明白,统一思路,认清问题的本质,就能协助宝宝拥有更好的睡眠品质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