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前定期测评,避免3岁后发展障碍
(2012-12-20 09:50:51)
标签:
宝贝全计划发展测评教养感觉统合育儿 |
分类: 心理咨询 |
如果我们有幸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高校学习儿教专业,就会发现儿童心理是主要教学的方向之一,然而从上个世纪末,强调从心理角度分析幼儿行为的学派逐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讨论儿童发展及阶段任务。和儿童心理和儿童发展最大的差异,是心理现象注重一般而广泛性的特征,认为某个阶段的某种类型应该具备某些心理或行为状态,而发展则是一种进行的过程,虽然也有阶段任务,但是早期发展和个体差异对后期成长起到重要的影响。从心理学发展至今一个世纪多的时间,教育学者从实证研究中发现许多发展障碍都具备进行性,如果没有在适当的时机介入,发展障碍的病征就会越发明显严重,而早期针对发展障碍给予治疗,也对日后发展起到积极性的效果,所以近年教育学者更从重视进行和差异的儿童发展,但,这和父母的教养有什么关联吗?
理解宝宝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是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父母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要求宝宝事事比人强,如果能接受这个观点,相信许多父母的焦虑感就能降低许多了。其次,通过测评了解宝宝的发展状态也是父母重要的教养工作,毕竟个体差异和发展障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既然能通过适当的刺激训练降低或解除宝宝未来可能出现的发展缺失,父母的确没有借口不帮宝宝定期做发展测评。宝宝三岁之前很多潜在的发展障碍不容易在日常生活中被忙碌的父母看见,等到三岁宝宝行为开始固化之后,父母才意识到宝宝可能需要协助,虽然及时介入仍是必须的,疗愈效果却不如三岁之前进行来的明显。这里就列举几个三岁之后容易发生的发展障碍,和三岁前应该观察的重点,提供父母做参考。
1.
语言障碍:这里指的是口语或发音的障碍,宝宝可能有意愿也能说话,却很难被旁人听懂或理解,伴随着年龄成长,无法沟通的状况造成宝宝情绪不稳定,自我封闭或具有攻击性,因为不能很好的和他人互动,形成更依赖父母或主要教养人。这一类的宝宝一般智力发展及感觉系统正常,多半存在听觉和前庭的发展障碍,听觉筛查有或没有问题,虽然三岁之后语言训练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却必须在专业治疗机构长时间进行。三岁之前宝宝的行为看似活泼,却经常不听指令,父母容易因为宝宝看得懂自己的意思而忽略了宝宝听知觉发展需要协助。同时这一类宝宝一般也伴随前庭发展的状况,特别喜欢爬高、旋转等比较危险的行为。如果在三岁前针对听觉视觉和本体觉联合训练指令服从,加上足够的前庭刺激训练,宝宝的语言发音就能有很明显的改善。
2.专注力缺失:这是最常见的幼儿发展障碍,尤其在宝宝进入幼儿园参与集体学习之后,注意力缺失的症状就更加明显。除去更严重的发展障碍,这类宝宝通常也伴随着冲动、过动等症状,一般不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宝宝三岁前过于保护,活动训练的比较少,太早接触电视电脑手机等3C产品,加上前庭及手眼协调先天后天的不足,最容易造成专注力障碍。和语言障碍不同的,这类宝宝在三岁前感觉起来耳聪目明,父母容易觉得孩子什么都听的懂,什么也都会去做,只是持续的时间很短,只要有新的事物出现,一定会转移注意力。出去更严重的发展障碍,这通常是前庭不足的反应,如果三岁前父母能多给宝宝做前庭刺激类型的活动,比如荡秋千溜滑梯,就能协助宝宝获得足够的刺激经验,也就更能控制自己的身体。
3.过度依赖:送到幼儿园就哭闹,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陌生环境,过于怕热或怕冷,明显的挑食偏食,不喜欢和同龄孩子游戏,更遑论上台表演。很多父母在孩子三岁之后发现这样的症状,以为这是性格的问题,而求教心理咨询,当然鼓励参与集体活动和培养自信意识能帮孩子做得更好,然而这样的孩子更有可能是触觉敏感或触觉防御,在三岁前宝宝可能就不喜欢接触新的人事物,不喜欢洗澡,对衣服尿布的品牌或质量特别要求,过度认生,容易从睡眠中惊醒,比较容易哭闹不易安抚。因为宝宝触觉敏感,情绪起伏也比较大,父母容易认为孩子是个磨人精,很难心平气和的教养,导致孩子更容易封闭自我,不信任陌生人。如果在出生早期父母能通过按摩抚触,以及其他适当的触觉刺激训练宝宝,也能协助宝宝调整适应能力,不致成为过度依赖的孩子。
以上容易在三岁之后观察到的幼儿发展障碍,都肇因于三岁前的感觉发展,如果父母能及早定时帮宝宝进行发展测评,在适当的时间了解宝宝发展状况,并且给于适当适时的刺激训练,就不用在日后烦恼宝宝发生严重的发展障碍了。
前一篇:不焦虑,孩子更有安全感
后一篇:宝宝语言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