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庸人自愉
庸人自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614
  • 关注人气:1,9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根溯源话“罪己”

(2022-08-29 17:31:14)
       前几天小孙子在与其姐姐嬉戏玩耍时,不慎摔倒,正巧面部磕在了茶几桌面棱上,意外招灾。活泼可爱的小一力疼的嗷嗷叫,作为爷爷奶奶十分心痛,为此深感内疚。事后,便随笔写下了“罪己祈福愿”。
       这次爷爷罪己是诚心诚意的自我批评,完全是在自省管教不严,疏忽大意之过失。认为自己没有尽到爷爷的职责,应当主动承担失察和监护的责任,自省其过,意在取得大家的理解和体谅,而并非有直接行为过错。
       其实,追根溯源,罪己的本意就在于此。
       古人认为“罪己诏”是从“禹、汤罪己”开始的。《吕氏春秋》里商汤罪己的故事,说是“罪己诏”的起源。
       据古籍记载:大禹登上帝位后,有一次,无意中看见了犯罪的人,就伤心地哭了起来,左右问其故,禹曰:尧舜之时,民皆用尧舜之心为心,而予为君,百姓各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禹见民心涣散,深感惭愧与不安,认为自己没有当好这个帝王,于是自省自责,主动承担失查和保护的责任。
       商汤逢大旱,因遇到天灾造成灾难而罪己,布告天下,安抚民心。在“汤诰”中,汤检讨了他自己的过错,说自己德不配位才遭“天谴”。天下万方若有罪,都让我(汤)一人来承担。
       这种勇于承担自己治国失误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贵在自省其过,以此表达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有愿意把事情办好的愿望,从而求得人们的理解和原谅。于是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后来经附会神化,遂成为后世皇帝效法的“罪己诏”。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颁布“罪己诏”的人是汉文帝。
       罪己诏就是封建时代皇帝发布的命令、诏书里的一种特殊文种,一般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危机时,皇帝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而发布的一种口谕或文书。
       纵观中国历史,包括袁世凯在内(即他的撤消帝制总统令),总共有八十九位皇帝下过罪己诏。
       不过,历朝历代的罪己诏,类似禹、汤真心实意诚恳罪己者少之又少,大多是在被迫无奈的前提下,罪己并非出自他们的本意,而是言不由衷的虚情假意,迫不得已而为之的敷衍塞责,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后来的罪己诏只不过是在形式上与禹汤罪己相雷同,而本质上已经完全被颠覆。所以,事危抱佛脚,罪己难以笼络人心,根本达不到预期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