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亏真的是福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题过几副著名的匾额,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吃亏是福”这副字。
其实,这得从一个故事说起。
据说郑板桥的弟弟郑墨在家务农,忽然有一天,郑板桥收到了弟弟一封来信。弟兄俩经常通信,然而这一次非同寻常。
原来,郑家与邻居的房屋共用一墙,郑家想翻修老屋,邻居干预,说那墙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不是郑家的,郑家无权拆墙。虽说契约上写得明明白白,那堵墙是郑家的,后来邻居借光盖了房子。
为了这堵墙,官司打到县里,尚无结果。郑墨越想越难过,感觉太受人欺负了,心里的怨恨实在咽不下去。
于是自然想到了在外做官的哥哥,觉得自己有契约在,再加上哥哥出面说情,这官司就必赢无疑了。
可郑板桥知道此事后,很不自在,考虑再三,给弟弟写了一封劝其息事宁人的信,同时寄去了一个条幅,上面写着“吃亏是福”四个大字……
其实,吃亏是福,并不是一句客套话,而是在关键的时候要勇于吃亏。凡是肯吃亏的人都是大度之人,都是能容忍的人。不仅心胸宽广,宽宏大量,同时还有着做大事的格局,最终都会成为人生真正的赢家。试想,这吃亏不是福?又是什么?
窃以为,吃亏是福只所以被绝大多数人所认同,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吃亏确实能够给人带来好运和福气。清代康熙年间,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就是最好例证。张、吴两家后来以礼相让,都本着吃亏的原则化解了纷争,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之过,结果是化干戈为玉帛,化敌为友,两家言归于好,和睦相处。这充分说明了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在非原则的问题上或在自己应得的物质利益上,一定要本着吃亏是福的处世原则,才能取信于人,深得人心,只有得人心者才能成大器。这吃亏就是得人心的最好的姿态。
二、勇于吃亏才是大智若愚的聪明人。因为吃亏,可以学会善待生活与他人,并且陶冶情操,给自己的心理带来宁静与恬淡。有的人在工作上競競业业,任劳任怨,很是卖力,比那些能偷懒就偷懒的人干的多,可工资并不比那些偷懒的人得到的多,表面上看是吃了亏。其实不然,常言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吃亏的人迟早会得到应该得到的回报。
三、心甘情愿吃亏的人,终究吃不了亏。能吃亏的人,人缘必然好,人缘好的人机会自然多,人的一生能抓住一两次机会,那不是福气又是什么?吃亏的背后,总会有收获的一面,当一个人在利益上吃亏时,心平气和,内心安宁,不为外物所迷、所动,这其实就是一种福气。
四、善于吃亏,就是凡事不过于与人计较。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要亏欠别人,因为一旦亏欠就会理亏。理不直、气不壮,为人处世总觉得矮人半截,所以宁愿吃亏也不亏欠。吃亏是在为自己以后的生活之路奠定基础。
五、只注重索取,不注重付出与奉献,时间久了会为人所不齿。只注重蝇头小利,获小利而失大义,就等于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只注重利益,不注重个人修养的人,总是打破内心的平静,用身心疲惫换取短暂的物质满足感。所有这些都是得不偿失的,这正如有多人共享一盘菜,你喜欢吃盘中的肉,就满盘里扒拉、挑拣,吃的肉不可能在你胃里久存,也不可能满足你长久的营养需求。一句话,获得的只是暂时的,而你失去的则是你在别人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和对你的应有的尊重,招致而来的是别人对你的厌恶与反感。也就说爱占便宜的人,赢了微利,失去了品行与自尊。
六、吃点亏能保自己平安,就是最大的福气。这个世界上总是有很多垃圾人,不能和这些人斤斤计较,要大度一点,吃点小亏,就能让自己远离危险和灾难。
七、贪小便宜,吃大亏。这是一句至理名言。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小便宜就想沾的人,结果为了蝇头小利而吃了大亏的事例比比皆是。古今中外,所有诈骗案的受害人,无一不是因爱贪小便宜或另有所图而上当受骗的。骗子只所以能屡屡获得成功,并非诈骗手段有多么高明,明明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而完全是受害人却较信骗子能让其占到便宜的心理在作崇所造成的。如果能始终抱着吃亏是福心态,就永远不会上当受骗。
八、吃亏是福是自我安慰的一个好方法。至少吃亏可以买个教训。对待吃亏这件事还是要想开一点,重要的是让自己活得舒心。每天只想着占便宜的人,其人生的路就会越走越窄,愿意与交往供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总之,一个人在社会当中要学会吃亏。因为人都有趋利的本性,自己吃点亏,让别人得利,就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别人的认可与信任,为自己未来的人生和事业发展埋下伏笔。
古人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以,真正的有修为的人,一生中追求的境界,就是淡泊名利,只做该做的事,只取该取的利,不贪不占,活得豁达,就会快乐。福气便会不争自来。
近些日子,我只所以从自以为是的角度、连篇累牍谈自己的生活感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其实是心情使然;朋友们若能看到这些文字,那是我们有缘,是缘分使然。虽说我已经认识到的东西有些并非是自己已经做到了,或者说是做好了,可以肯定的说,并不尽然。平心而论,有些东西我也未必能做到,更难说能做好,但我愿意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与共勉。如有不妥之处,还敬请海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