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收入稳定、还小有积蓄的老人,本该享受安逸的生活和幸福的晚年。可由于一时糊涂,贪图小利,为了捡拾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却使自己掉进了难以自拔的网络电信诈骗陷阱。垂暮之年却丢了“老本”,追悔莫及。
近年来网络电信诈骗呈高发态势,日益猖獗,而老年人对现代网络知识及“神操作”技术知之甚少,且防范意识不强,最容易成为网络电信诈骗的受害者。
目前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为其打款或转账。
针对老年人实施犯罪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冒充社保、医保、银行、电信等工作人员。
以社保卡、医保卡、银行卡消费、扣年费、有线电视欠费、电话欠费为名,或以其信息泄露,被他人利用从事犯罪,或以给银行卡升级、验资证明清白,提供所谓的安全账户,引诱受害人将资金汇入犯罪嫌疑人指定的账户。
二、利用中大奖进行诈骗。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嫌疑人联系兑奖,对方即以先汇“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理由,要求受害人汇款,以达到诈骗目的。
三、网上售药的骗局。一些网上药品广告吹得神乎其神,号称包治百病,无效退款等。老人们出于对健康长寿的渴望,很容易选择“尝试”一下。但真的发现无效想要退款时,却已无法联系到商家。这些“药品”往往并没有相关许可,安全性缺乏保障。老人盲目在网上购药、吃药,不仅达不到包治百病的效果,反而会危及身体健康。
四、假借养生保健为诱饵,馅饼成陷阱。
年老了越发觉得生命的可贵。于是,不法分子便以关心老人为诱饵,以专家的名誉通过网络大讲养生之道,假借义务宣传,并施以小恩小惠,以邮寄无偿试用药品、纪念品或鼓励奖等方式来迷惑人心,最终达到把廉价保健品以天价的价格推销给被洗脑老人的目的。……还有什么祖专秘方,国家专利,把保健品当药卖等等,诸如此类的骗子,打着悬壶济世的幌子,以合法推销“高科技”产品来蒙人,想方设法掏老人兜里的养老钱。
面对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花样翻新的骗术,老年朋友一定要高度警惕。最近又出现了以免费发红包的方式,猎取点红包者的个人信息。一旦点开链接后,有的自动下载不明软件;有的则会提示用户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号码、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犯罪分子便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利用黑科技转走已知银行账户内的存款。另外,千万不要轻信那些冒充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发来的短信或打来的电话,以免上当受骗。
钱财虽说是身外之物,可钱确实是一个人生存立世的经济基础。特别是有些老年朋友生活并不富裕,一辈子辛辛苦苦,省吃俭用积攒了一点养老的钱,并不容易,事关老有所养,一定要谨慎行事,切实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