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已过。还是想说说关于吃饭的话题。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今天要说的吃饭,指的是生活与生存。远古时期人类以打猎为生,靠吃猎物生存。那个时候人吃饭是为了摄入负熵维持耗散体系的主要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如今吃成了一种文化。一般一日三餐,分吃早饭、午饭和晚饭。还有许多人形成了吃夜宵的习惯。从科学养生的角度上讲,通常粗茶淡饭也讲究“早饭要吃好,午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的健康生活方式。这无可厚非,为的就是营养均衡,科学进餐。其实,吃饭要吃出真味,还是大有学问的。
更有一些人既便是家常便饭,也一定要坚持吃饭“四项基本原则”。 即:“淡”、“粗”、“乱”、“色”。
所谓“淡”,就是吃饭以清淡为原则,做菜的时候最好少放油和盐。少吃或不吃油腻的食物,不吃过咸的菜肴。
所谓“粗”,就是尽量减少精白面粉、白米饭,也要少吃糯米、五谷杂粮食品。
所谓“乱”,就是在烹调饭食和米粥的时候,最好不要用单一的米、面,而是多吃米、面、粗粮、豆子、坚果等“杂”而“乱”的食材。
所谓“色”,就是在饮食上要合理搭配,让饭变得五颜六色,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其营养价值。
其实,看一个人的层次,不能只看外在条件,更要看生活的细节。而吃饭的方式,很容易就会暴露一个人的层次。
第一层:把吃饭当应付,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而不好好吃饭,都暴露出了这个人对健康的不珍视,对生命的不负责。
一个连自己的生命与健康都不好好爱惜的人,又能拿什么去爱身边的人呢?
第二层:把吃饭当情调,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一个乐观的人,就体现在能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找到平凡的乐趣。原来,生活最美好的样子,未必是琴棋书画诗酒花,也可以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因为盘中的一菜一汤,都传递着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家人的一颦一笑,都饱含着平安幸福的亲情温暖;美食的千滋百味,都蕴藏着烟火里的人间清欢。
人生的幸福其实很简单,无论是浓油赤酱,还是清粥小菜,好好享受美食赠予的快乐,便是平淡生活里最好的养生,也是最大的福报。
第三层:把吃饭当修行,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智慧。曾有一位初来乍到的僧徒问禅师:“您怎样修行?”
禅师回答:“饥了吃饭,困了睡觉”。
该僧徒不明白:“平常人不也吃饭睡觉吗?这算哪门子的修行?”
禅师回答:“平常人吃饭是千般计较,不肯好好吃饭;睡觉时又百般思索,不肯好好睡觉”。
原来,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就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那些什么时候都好好吃饭的人,不仅懂得健康的可贵,更深谙生命的智慧。
譬如:苏东坡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最会吃饭的人,虽说他命运多舛,多次被贬。然而即便命运给予他最深的恶意,他也不改“吃货”本色。
虽然他被贬去的地方一个比一个艰苦,可他却能越过越快乐。苏东坡到哪里都好好吃饭,好好生活。他不仅认真做饭,认真吃饭,还能把吃饭变成情调,把乐观的生活态度做进饭里,把最简单的家常菜做得别出心裁。如:他烹制的东坡肉,如今成了杭州名菜。这说明他不仅爱吃,而且还很会吃。
原来,在好好吃饭这件简单的小事里,藏着一个人生活的修行,也藏着一个人至高的生命智慧。
无论生活有多少苦难,能够好好吃饭的人,都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接受人生的不完美,保持对生命虔诚的热爱。而这,也是人生最高的层次。
吃饭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但是也是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件事。如果不好好吃饭,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或者经常暴饮暴食,或者经常吃一些垃圾食品,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都是特别大的。在吃饭上一定要讲究,养成一种好的饮食习惯,这样才能让身体越发健康,才能吃出人生的真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