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投其所好”,提高教学效果 ——“10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教学片断及感想 |
浙江省桐乡市启新学校人民路校区/徐娟 |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总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其基本知识点为: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数的顺序;比较大小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在学习时掌握得比较好。如何对这样的知识进行复习?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教科书总复习中只安排了按规律填数,数的组成填空,比较大小这三个类型的练习题,这些练习只能初步地考查学生这方面的知识,比较浅,缺乏全面性、丰富性。单调的、抽象的数字习题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能将在严肃的氛围中机械地进行知识重复。如果这样子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步伐重复书上的每一道习题,再让其进行一定量的相关练习进行知识巩固,应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但试想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学生的激情是否高昂,知识是否得到了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以及初学此内容时学生的表现(书上有一道翻书的练习,学生表现得很积极),试着把知识与学生喜欢的翻书游戏相结合,旨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更好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于是,在较快地解决教科书上安排的习题后,将游戏放入课堂有了以下教学片断。 教学片断: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来用一用我们的知识,看小朋友们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 生:好! 师: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请你根据我写在黑板上的话来判断这个数是几,知道后没有声音马上把书翻到这一页坐端正。明白吗? 生:明白!(说时已坐端正) 师:(边说边板书)第一个,比57小7。 (写完时只听见学生的翻书声一个个都很认真,有些学生很快就翻到了便立即坐端正,脸上挂满了笑容。) 师:好!好多小朋友都已经翻好坐端正了,接下来根据我的口令,举起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翻对了没有。1、2、3……(我把书举起,学生们也把书举起,随即听到的是一阵欢呼声,学生个个都很兴奋!) 师:应该是第50页。比57小7也就是57—7=50(教师板书:57—7=50) 第二个(学生立即坐端正,眼睛注视着我手中的粉笔)比48大40。 (学生表现同上,没有一个学生说话,只是快速地翻书并立即坐端正,有些平时上课从不举手发言的学生也表现得特别兴奋,端正并面带微笑地坐着。当举起书交流时,学生是那么的自信,当看到与我翻到的那一页一样时,学生是那么地兴奋,这一刻他们一定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师:比48大40也就是48+40=88,十位加十位,个位加个位。 生:再来一个,再来一个!(学生们兴奋地喊着。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已很好地被调动,他们处于愉快的学习氛围当中,拥有强烈的解决问题、挑战自我的欲望,是教学的良好时机。) 师:看来我们小朋友的知识掌握得不错。好,我们就再来一个,想好了,马上翻书坐端正。 生:好! 师:(边说边板书)18与20中间的数 …… 个位上是9,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小7,这个数是几 …… 这个数右边第一位上是8,第二位上是3,它是几 …… 比30大得多,比90小一些,这个数可能是几 …… (教室里欢呼声不断,学生的心情愉悦,一直处于积极思维状态。) 教学感想: 一年级的小学生其心理是活跃的。对于“100以内的数”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复习时让其进行枯燥的习题操练,学生的心灵是沉闷的。游戏是此年龄阶段学生比较喜欢的、热衷的活动。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得到了真实的、完全的展现,每个学生主体都是主动的、积极的。基于学生的这一年龄心理特征,在教学设计中“投其所好”,把知识内容与游戏相结合,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其在游戏中自主地、积极地运用知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个简单的游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心情处于愉悦状态。此时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处于最佳状态。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应用了自己已有的知识,发挥了其能力。 把知识复习与学生喜欢的、比较简单的便于操作并人人参与的游戏相融合,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激情,枯燥的知识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能力也会得到超常的发挥,并且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带动那些较差的学生也动脑,让其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有助于其产生自信心,促使其学习与发展。 在本教学过程中有些知识是比较难的,有些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这个数右边第一位上是8,第二位上是3,它是几?”这里包含了左右、第一第二的位置知识,第一位、第二位与个位、十位的关系等知识。要有相关的知识,再经过一个思考判断过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此问题的解决对有些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然而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游戏环境中,学生似乎变得比以前聪明了,教师的讲解他们能比以前更好、更快地理解。问题的解决也变得轻松了。此时,学生的能力是难以估量的。 本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其原因就在于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符合其心理特点,轻松愉悦的良好的学习思维环境,调动了其积极性。平时的教学中难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典型的错误教师讲了又讲,就是有学生记不住,老是犯同样的错误。试想,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老师是不是可以将这些知识与学生喜欢的活动或者小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在快乐的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对知识保持较深的印象,从而解决这一问题。 总之我们的教学应该尽量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来点“投其所好”,满足学生某方面的需要,由此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