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湿病的病因

(2011-12-05 14:59:44)
标签:

杂谈

  中医认识疾病病因的方法,主要是根据患者所表现得临床症状与体征,加以辨别分析归纳,推求其致病的原因,中医称之为“辨证求因”,亦即“审证求因”。

  中医很重视正气,强调正气在发病学中的地位。如《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平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指人体内在的功能活动和抗病能力;邪气,指外来的各种致病因素。人体正气的盛衰与人体体质禀赋、精神状态、心理因素、居住环境、生活习惯、饮食营养、劳动锻炼等方面密切相关。中医认为正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转归愈后方面起主导作用,这是符合唯物辩证法规律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如《灵枢·百病始生》篇说:“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只有人体正在虚弱,不足抵抗外邪时,邪气才能乘虚侵犯人体而发生疾病。

  在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中医始终从“人与天地相应”(《灵枢·邪客》),人体是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出发,把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结合起来,并把各种外来致病因素与内在因素综合作用于机体的不同发展阶段的证候联系进行分析研究,探求病因。以这种整体的、系统的、联系的、动态的、发展的观察来探求和认识病因是中医病因学的特点和优势。

  中医湿病的病因,常见的有外感湿邪和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的湿气致病。《丹溪心法·中湿》中说:“湿之为病,有自外入者,有自内出者,必审其方土之病源。东南地下,多阴雨地湿,凡受必从外入,多自下起,以重腿脚气者多,治当汗散,久者宜疏通渗泄;西北地高,人多食生冷湿面潼酪,或饮酒后寒气怫郁,湿不能越,作腹皮胀疼,甚则水臌胀满,或通身浮肿,按之如泥不起,此皆自内而出者也,辨其元气多少,而通利其二便,则其根在内也。”正确地认识中医湿病的发生原因和条件,有助于了解湿病的本质,从而指导临床对湿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