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阳渔鼓皮影戏——方寸之间,大千世界

标签:
沔阳皮影戏渔鼓皮影湖北仙桃江汉平原皮影戏文化 |
分类: 沔阳文艺 |
7月18日,偌大的沔阳会馆皮影馆内人才荟萃,台上“影子”绘声绘色,台下观众如痴如醉。蔡海林的沔阳渔鼓 皮影戏正在这儿扮演。
“一口戏说千古事,两手舞起百万兵,好!”扮演结束,场下观众缤纷动身,向这位73岁高龄的老艺术家问候。
皮影艺术源于西汉,兴盛于隋唐,至明末清初,皮影戏在仙桃、潜江、天门等地构成自个的特性。据《沔阳县志》记载:“清道光年间,沔阳绣花堤皮影演员皮思金、皮思银兄弟引入皮影戏”。
“看牛皮,熬眼皮,深夜回家撞鼓皮。”民间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沔阳渔鼓皮影戏又称“皮影子”,因配乐用具为“渔鼓筒”而得名。它以形象小巧玲珑、唱腔美丽抒发、台词饶有风趣、配乐典雅悦耳而深受大众喜欢。
蔡海林是沔阳渔鼓皮影戏第五代传人,主工下路子腔曲调。1943年出生的他,13岁师从曾庆发,从事皮影艺术已有60年。蔡海林知晓沔阳渔鼓皮影戏各种唱腔,常年在村庄茶馆扮演,扮演脚印广泛湖北各地及湖南。
渔鼓皮影戏以打击乐配乐,演唱方法为一唱众和。其以沔阳渔鼓为主腔,分为平腔、悲腔、凤尾腔、琵琶腔、花腔五大类,共50多种。唱腔种类有男腔、女腔、丑腔、天官赐福腔、八不就腔、杂花腔六大类。按不一样的声调分十字句、七字句、五五七五字句或五五七字句。词格韵有先、消、板、修、歌、麻、洋、语、亲、乖、为、克、四、中、福十五种韵脚。
其剧本分即兴创造和文学创造两种,演唱剧目多达三百多种。这些剧目大都只需条文,稀有现存的文学脚本。扮演时,全赖演员依据前史故事或剧情即兴表现,翻开情节和描写人物。筒子腔皮影四句即换韵,歌腔则要求一段情节,且文学性较强,故沔阳渔鼓皮影演员有“口头文人”之美誉。
渔鼓皮影的影子长70厘米至80厘米,属“门神谱”类大皮影,分“皮格”、“汤格”、“郭格”和“杨格”,用上等黄牛皮为资料雕琢而成。正派人物用阳刻方法,花脸、丑角等用阴刻方法,各行当脸谱外型和行头源于戏剧。文影装一只手,武影装两只手。雕琢技能总体上讲究圆润,既要有装修美,也要充分表现夸张、浪漫的方法。
渔鼓皮影戏唱词合辙押韵,言语浅显诙谐,曲调响亮豪宕、高兴生动,影子线条明白、形象传神。其保留的楚俗、楚文明和楚音乐之方位极其重要。
沔阳渔鼓皮影戏以其一起的艺术表现方法深受大众喜欢,在我市曾有“五里三台戏”的盛景。1951年,我市建立湖北第一个皮影队,应邀列入祖国犒赏团,赴朝鲜犒赏扮演;1955年,我市知名皮影演员龚本槐创造并扮演的《武松打虎》,在中南海会演中获一等奖;1957年,皮影戏《造车记》由湖北广播电台录音,中国唱片社向全国发行;1980年,前西德国家代表团在我市观看皮影戏后,讨取两个影子,陈列于该国博物馆;2007年,我市被公布“湖北民间皮影艺术之乡”称谓。
伴跟着民间习俗,沔阳渔鼓皮影戏在前史的打开中构成自个的特性特征,对民间习俗有相辅相存、相映生辉的共存性特征,在祭祀、庆贺、婚丧及节日等礼俗活动中,有相应的扮演仪式、曲目,构成了参与礼俗活动的程序性特征。
2009年,在蔡海林和市群艺馆的竭力下,沔阳渔鼓皮影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同年,他参与构成市皮影艺术家协会,遭到市文明有些的一定。
作业之余,蔡海林坚持学习,在实践中体会日子,了解民意习俗,创造了《西门豹镇河妖》《孔夫子周游列国》《商鞅变法》等皮影戏剧本。其编写的皮影戏《吊子卖鞋》参与原沔阳县1978年“桃花艺术节”汇演,获扮演一等奖、创造二等奖。2009年,在市文明产业园“构思杯”皮影会演中,蔡海林荣获领先作业者称谓。
据统计,文革前我市共有皮影队42个,从演员员250多人。跟着年代的打开,沔阳渔鼓皮影戏遭到现代文明和商场经济的两层冲击,从业人员因日子需求而大批改行。一些有影响的皮影演员因年岁已高退出舞台,一些也相继在世,许多技能、绝活、唱腔、门户面临失传。
“皮影戏商场不景气,许多本方案学习皮影戏的人都前功尽弃转行了,现在的学徒可欠好收!”蔡海林感叹,闭上眼,他回想起30年前沔阳渔鼓皮影戏在城镇巡演的场景,每到一处,皆是万人空巷。现在,物是人非,他不由摇头叹息。
蔡海林热衷于皮影艺术,先后授徒8人。当今,这8人中,有的已离世,有的已转行,最年青的已有40岁。
建立皮影艺术家协会,每年扮演150场皮影戏;排练新节目,为皮影戏增加新元素;联络旅游点,向外界展现沔阳渔鼓皮影戏面貌;广收学徒,寻找“诚意”传承人……蔡海林最大的愿望便是能将皮影艺术传承下去。(作者张曼)
后一篇:沔阳善书 善恶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