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山记
陈
柏
沔介江汉之间,古称竟陵,岂惟无重岗复岭,即地脉坟起者亦罕矣。太蒙子家世江北,据古城之竹坞,具地视郡中独隆隆然。高而若藏,又赖先人之泽,以躬耕力读为世业,而子姓率彬彬然,人多谓其为地灵云。嘉靖戊戌,蒙子旋自北都,乃奉家君古庄翁之命,更卜乐丘焉。得地于家居之东不半里许,蒙子与家君周爰裴回,乐而卜焉。前对七里城,后据青石垸之堤。水自汉津而下,当其前独潆洄焉,又拆入小河而旋。其后广可二十五丈,延倍五丈,高视他处加尺余。实循泗水而若聚焉。堪舆者相之,得负艮面坤,乃作堤于其后。高丈余,种竹数百个,将筑土而垣之。距堤二十丈之前,其别筑为垣,前建草堂四楹,后作寝室如之。又前作卉圃,为别业焉。其外区田数亩,下者凿为塘,别缳为堤,植木而缭焉。中有乔木数十本,其一可丈围者,槁已二十余年,自余有之,倏尔有由蘖,今芃芃然清荫十余丈矣。来游者登其上,可眺城中,又俯视村落,且以兹木之更生也,相率呼为苏山。
丁未之春,蒙子七试于南宫,不第而归。又悔其所学,四十而无成,徒负畴曩之志,乃率儿子辈就草堂卒业焉。日游其中,课童子六七人,团土以埴,灌渠以圃,见其稼者、蔬者、植者,生意日油油焉,而予尚阿蒙也。乃奋然曰:“即人心之不若山木哉,顾养之何如耳。”即此地之芜秽也,讵有今日哉?况由兹而拓之,又何可量也?以余之知学道也,垂十年余,而所得廑廑若今日,顾不可畏也哉。独其竞业者,尚不敢自弃耳。况夫不翕聚者不能以发散,故必昃而升,必晦而明,虽日月亦然也,而独人心之蒙有不可苏者乎?是故,艮,止也;坤,载也;苏,生也。必得其止而后载,而后生,生则恶可已,惟学亦然,则余之学诚有取于兹山而始卜焉,亦非以徒乐也。继自今日泄泄焉,使夜气不足以息,而旦昼又牿亡之,宁不有愧于兹山之木矣乎?乃易其蒙曰“苏山”。山人扁其堂曰“苏山精舍”,因以自警,并以警我后之人之知学者。
【说明】
本文选自《苏山选集》卷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作者筒介】
陈柏,明沔阳人。字子坚,一字宪卿。嘉靖进士。累官至兵部职方主事,以忤严嵩,补井陉兵备副使、丁母忧归,优游于夏、汭之间。柏著有《苏山集》二十卷,诗文各十卷,《四库总自》传于世。
【注释】
彬彬:盛多貌,萃集貌。
嘉靖戊戌:嘉靖十七年,1538年。
旋;归还,返回。
周爰:舒缓周游。裴回:同“徘徊”。
堪舆者:即“风水先生”。堪舆,原指天地,后用以指风水。
堪舆者:即“风水先生”。堪舆,原指天地,后用以指风水。
艮:《易·说卦》:“艮,东北之卦也。”因以指东北方。坤:西南方。
缳:环绕。
由蘖:树木被砍伐或枯槁后重发的枝条。
丁未:嘉靖二十六年,l547年。
畴曩:往日,昔日。
泄泄:悠闲自得较。
牿:桎梏,束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