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喜欢看戏

(2011-10-16 16:38:43)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喜欢看戏作者:桃氏情歌

   喜欢看戏         

   收完秋进入农闲,村里人就开始组织唱皮影戏。戏台搭在村头平坦开阔的稻场上,场上埋两根大柱子,柱上挂上白幕布和马灯,就可以锣鼓喧天地开演。戏台上,唱的都是《穆桂英挂帅》、《薛仁贵征西》等传统剧目。幕布上,常见到皮影人儿长髯一掳,便掳下百条心机,马鞭一摇,便摇定万里关山。在有滋有味的渔鼓调里,白脸儿总是得意洋洋,红脸儿常常负罪问绑,大花脸儿吼一嗓子,满台的尘土团团飞转。儿时的我,虽然难得弄懂戏文,却是戏台热情的拥护者。常常手中拿着一大包瓜籽、花生来不及吃,心就跟着叮叮咣咣的戏台锣鼓声一起摇晃。台上的世界在天翻地覆地浓缩,我却在台下暗暗认真地数着,有多少个小孩在贪婪地吃东西,有多少个老头儿剃着脑门儿滋滋冒油的光葫芦,有多少人喜欢恣情地跟着台上打哼腔。

   记忆里皮影戏难忘,沔阳花鼓戏更是使人难忘。农村人土里刨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难得有腊月的清闲,正月的喜庆。这时候,谁村要是能把几十号人的大戏班子请进村来唱几场花鼓儿,年前年后能把全村搞得热热闹闹、乐乐呵呵的。在方圆几十里,那可是被议论的焦点和莫大的荣耀。一般来说,不等戏班子到,村长就会带着人马锯板条、栽大柱、扯幕布,早早地搭好戏台子。小孩子们一见那气氛,兴奋得了不得,天天围着戏台打转转,一味模仿电视中的武打片,台上台下地舞棍弄棒,到处乱蹿。大人们则带上一年最好的心情,走亲串友,奔走相告:开锣的具体日子,哪儿来的戏班子,唱的是哪几出,旦角是谁……

   唱戏时,邻村的人都会来赶戏。戏台下黑压压的一片人。一个个翘首踮脚,脖子使劲往前拽,眼睛盯着台上金榜题名的白面书生,香魂消断的千金小姐,忘恩负义的陈世美,不讲人孝的冤孽子,或嘴巴傻傻张着呵呵地笑,或垂头丧气轻轻地叹……

   临近戏台的树上,总会爬上许多顽童,猴似地手抓树干,坐在枝杈间,两眼掉到戏台上。有一次,哥哥费了好大的劲儿把我扯到一棵树杈上,我靠着哥哥,很投入很忘神地看着台上的闺中小姐倾囊解救落魄公子。谁知那树枝承受不住我们兄妹俩,啪地一声断裂了。哥哥眼尖手疾,很机灵地抱住树干没有掉下来,我却像只笨球一头闪了下来,那个痛啊,至今想起来都是火辣辣的。

   其实我一直都不相信,真有纤纤素手可以推开雷峰石塔,真有幽幽哀鸣能哭倒万里长城。但在沔阳花鼓戏里,那凄切委婉、直透肺腑高亢入云的一段段悲腔,却能把这类神奇的故事,唱得如泉水一般,一点一滴地渗透到我的心田。使我从幼时起,听她或看她,都迷恋得如一团燃烧的火。可惜的是,在城市闪烁的霓红灯下,若要再去寻找那柔情似水的唱腔,真的是好难!只是近两年,在距我家不远的小礼堂门口,才经常见有唱花鼓戏的海报贴出来。我去看过几出戏,但又不好意思常去。因为我身边的年轻人都不兴看戏,那里的观众都是头发花白的老者。每次和他们一起同出同进的时候,常会有老大爷老太太向我射来惊讶的目光。甚至有位老人很疑惑地问过我:“台上唱的说的,你看得懂听得懂吗?”唉,怎么能不懂呢?对那用我们自己婉转明亮的乡音唱出来的调儿。对我们仙桃人那用幸福和豪气甩开的水袖。对那最亲切、铺天盖地而来、声声唤童年的锣鼓声,对叩击着灵魂的、放在我们血液中的真善美。

   在江汉平原上,沔阳花鼓戏像灯火一样透彻地走进每个人的心中。

   现在,每当我在家里慵懒地打发时光时,我不太钟情于电视中那些女人哭男人痛,故作凄美状的悲情秀。我喜欢选择几张碟片让自己陶醉。不管是乡音袅娜的沔阳花鼓戏,还是柔润甜美婉约似水的黄梅戏和越剧,我都会边看边默默去响应她们炽烈的情感。我觉得,那平淡的道白,句句都像书生紧握着的浅愁和诗赋。那隽秀娓娓的唱词,段段都似穿过《诗经》后的心思百转,在我脑际徘徊。那铿锵的锣鼓声,唤出的是碎步而来的古典情怀。那起伏的曲调、盈耳的唱腔,是流泄了千年的柳绿桃红、烟花水暖,又和着悦耳的琴声在戏台上悠悠地飘逸……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