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荆楚沔阳
荆楚沔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200
  • 关注人气:1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沔阳方言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011-10-14 11:26:00)
标签:

彭场

沔阳

东荆河

方言

土家族

文化

分类: 风土人情
    沔阳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正所谓“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沔阳方言还可细分,大致为四片。
  一是仙彭沙片:以三伏潭镇的夏市为界,往东囊括胡场、城区三办、彭场、沙湖、杨林尾等镇;北抵汉江;南接郭河、张沟、东荆河;东北与长埫口、西流河相交。面积约720平方公里,人口近60万。可以说是沔阳话的代表片。
  二是陈毛郑片:三伏潭往西,北抵汉江与天门为邻;西接潜江;南依东荆河与监利相望;东至通海口、胡场。包括郑场、毛嘴、剅河以及陈场、三伏潭的部分地区。面积约690多平方公里,人口40多万。特点是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没有入声,更切近西南官话主流。
  三是沔通郭张片:东、北与仙彭沙片相邻;西接陈场;南抵东荆河与监利、洪湖对峙。面积约570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以沔城话为代表,明显有京腔的痕迹。
  四是西长片:长埫口以东,南接王场一带;北抵汉江;东望汉川、汉阳的扇形地带。即西流河、长埫口的部分地区。面积约416平方公里,人口过20万。
  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句俗话,叫“十里不同音”,生动地描绘了中国方言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出门在外的人,通过方言就能确认谁是自己的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化不开的乡情是与众不同的乡音所激发的。当浓重的乡音回响在耳边时,我们才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
  方言不仅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还体现在戏剧、曲艺等艺术领域,被记载,被流传。沔阳戏剧主要有沔阳花鼓戏、沔阳皮影戏两种。曲艺主要有沔阳小曲、沔阳渔鼓、三棒鼓和沔阳民歌等。品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幽默风趣的地方语音给观众带来不少乐趣。因此有这样的说法:戏曲戏剧,娱乐意思,因地不同,各有差异。不管是本地原创,还是移植的文学剧本,只有用本地话来表演,才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例如,沔阳小曲《秋江赶潘》中的艄翁有这样一段韵白数板:
  秋江河,一小舟,咿么子游,咿么子游,两边挂的金丝网,当中挂的钓鱼钩。钓鱼钩,钓鱼钩,钓不到虾子钓泥鳅,钓一条鳝鱼这么子粗,钓一条鲢鱼打鼓泅,打鼓泅。
  韵白中的“这么子粗”,“打鼓泅”,形象生动,幽默有趣。
  又如,沔阳民歌《小女婿》是一首全国著名的搞笑歌曲,有鲜明的沔阳特色。
  鸦雀子戛几戛,老鸹子哇几哇,人家的女婿多么大,我的妈妈子哟,我的女婿一嘀卡。
  说起他一嘀卡,他人小鬼又大,我与那旁人说闲话,我的妈妈子哟,他鼓眼翻绿花。
  隔壁的王大妈,跑过来劝奴家,一年小来两年大,我的妈妈子哟,好拐都不管他。
  站在那踏板上,还冒得两尺长,我把他拖去喂豺狼,我的妈妈子哟,他吓得像鬼嚷。
  睡到那鸡子叫,他扯起来一泡尿,把我的花被窝屙湿了,我的妈妈子哟,他真是个急着宝,他真是个急着宝!
  还有沔阳花鼓戏《王瞎子算命》中的道白:
  客们首不说话,不要打岔,今天听我说一段笑话。白天讲黑话,到了夜晚说白话。铁斧头,斗木把,句句说的是大实话。昔日有个算命王,他算八字不得比我强。他算天上有月亮,我算水里有鱼秧。他算庙里有和尚,我算绣房里有姑娘。我王先生不是此地人氏,我是沙湖沔阳州的人,自从来到这个码头上,住了好久就下了好久的连阴雨,真是吃的是冰块块,喝的西北风。今天好像没有下雨,待我掐指一算,今天逢丙,丙不藏日,今天是不会下雨的,不免将我的胡琴整顿整顿,上街去做几笔生意,赚几个钱来好吃饭啦!
  王先生的一席道白,一语道破天机,算命是假的,骗钱是真的。搞笑吧?得承认,我们在品味中获得了充分的精神愉悦。这一切,都来自于沔阳方言的魅力。
  沔阳建制至今,已历1500余年,而沔阳的文化史至少要推演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就是说,沔阳方言经历了几千年的积累,经受了重重考验。一方面,它继承了土著原民的语言精华,淘汰了其中的糟粕;另一方面,它吸收了外来的语言因子,使之更加大众化。总之,沔阳方言在变化中发展,在发展中变化,而且不排除它曾经一度消亡,然后浴火重生。通过流浪,我们输出了三棒鼓文化,也带回了五湖四海的文化;通过迁徙,江西文化大量渗透,原生态文化受到重创,我们甚至无法得知属于先辈的东西究竟还剩下多少;通过交流,回民文化、土家族文化也融入其间,我们发现,沔阳人的语言习惯和风俗习惯明显类似于邻近的土家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北呼应的襄河、东荆河,星罗棋布的湖泊,纵横交错的沟渠,滋养了沔阳人,培育了沔阳方言。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方言的追根溯源,其实是对心灵的呼唤,也是一种思想的回归。这也是本书的价值所在吧。
      沔阳方言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沔阳八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