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沔阳州河与沧浪之水

(2011-09-23 15:42:46)
标签:

屈原

州河

沔水

沔阳县

沧浪之水

湖北

文化

分类: 沔阳史志
    沔阳州河与沧浪之水



  
春秋时期,汉江有一支流流经沔阳境内,就叫“沧浪河”,即今天张沟穿镇而过的“通州河”。屈原就是在此河边遇渔父,留下一段哲意深邃千古流传的对话。西汉景帝时期,沔阳人即在张沟镇建“沧浪亭”缅怀150年前于此行吟泽畔的大诗人屈原;唐代武则天时期,人们在“沧浪亭”的基础上增其旧制,扩建为“沧浪寺”(据说,遗址就在现张沟影剧院旁);元末明初,打鱼人陈友谅率众于沧浪河畔起兵,将“沧浪寺”改为“沧浪馆”,在此练兵习武;民国时期,参加过武昌首义的张难先曾在此馆教学;大革命时期,邓赤中在此设平民夜校;“洪湖赤卫队”攻打仙桃时曾在此馆中驻扎;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在“沧浪馆”门前杀了成千上万的抗日勇士和平民,尸体往馆后的万人坑中一丢,扬长而去;解放后,人们将“沧浪馆”的正殿改为“张沟小学”,后学校搬迁毁弃;人们在原地盖起了菜场和俱乐部,原迹荡然无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有人集资在镇北村(原名沧浪村)建起了一座道观,取名为“沧浪观”。 沔阳州河与沧浪之水
     通州河原称州河,长83公里,流经仙桃8镇。作为南干渠,它灌溉着82.48万亩农田,它在仙桃(沔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功不可没。
    州河,是通顺河最大支流。
明末清初,在通顺河未形成以前,上通芦洑河,西自池家湾入沔阳(今仙桃市)境,东流经杨场、潘场、通海口张沟彭场、沙湖至吴家剅入东荆河,是横贯沔阳的主流。清康熙五年(1666年) ,潜江排沙渡堤溃,水由同出一源的通顺河东下,冲断袁家口以下的凤凰河、洛江河至彭场汇州河。由于通顺河水流骤增,州河源头湮塞,将彭场以下州河亦改名为通顺河。1960年,开挖深江站至谢场小垸子长11公里的新渠与老州河相遇,上接通顺河〈总干渠〉。引水灌溉,因名南干渠,下经故道于解家口重汇入通顺河。
    州河,顾名思义就是濒临州治之河。沔阳称州始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沔州之称那就早在隋大业三年(607年),沔阳州、沔州治所均在今沔城。
           战国时期的《楚辞》,其“渔父”一诗曰: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初唐四杰之王勃《山亭兴序》有云“山情放旷,即沧浪之水清;野气萧条,即崆峒之人智”。

晚唐刘长卿《祭崔相公文》叹曰“顾婆娑之树老,歌沧浪之水清”。

沧浪之水乃是身处逆境的睿智通达之士宁静清澈的心态之比喻,人们歌之咏之,于悠悠历史长河中余音缕缕,不绝于耳。

       沔阳建制于公元503年,即梁天监二年,距今1500多年。建制前它属于云杜县。梁武帝萧衍登上帝位后,增设了若干郡县,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这样一来,沔阳境内就有四个县了:沔阳、云杜、州陵、惠怀。张沟一带属于沔阳县,排湖一带属于云杜县,沙湖一带属于州陵县,洪湖一带属于惠怀县。政区划小,是战争的需要。沔阳是南北对峙的前沿阵地,属于敏感地带。南北统一以后,沔阳的重要地位就丧失了。
  这就出现了一个新问题:自古山南水北为阳,沔阳在汉水之南,为什么不叫沔阴呢?这就要提到夏水。在水系不明朗的古代,沔水在沔境并非汉水,而是借用了夏水。借用的多了,连长江的一部分也曾经被称为沔水。关于夏水,《辞海》是这么说的:“折东北至沔阳县治附近入汉水,自此以下汉水兼称夏水。”当时的沔阳县治在夏水之北,沔城东30里(汉尺,约合10公里),“沔水在县南八十步”(《元和郡县志》),即张沟地域古州河以北。夏水的另一个名字叫沧浪水,有人怀疑它就是州河的前身。历代《沔阳志》有记载,张沟接阳在明嘉靖年间称为沧浪村,清乾隆年间称为沧浪里。
沔阳州河与沧浪之水
沔阳州河与沧浪之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