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九册)全册教案

(2011-06-16 11:21:51)
标签:

杂谈

做风筝1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制作风筝,培养学生制作科学玩具的能力;

  2.在装饰风筝图案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作业要求:制作一个能够放飞的风筝。

  课业类别:工艺制作课。

  教学重点:完成风筝外形的制作。

  教学难点:使风筝能够放飞。

  用具准备:

  1.教师:风筝成品三个刀子胶水棉线方纸彩纸书

  2.学生:学具配套材料胶水彩纸铅笔书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做风筝

  三、讲授新课:

  1.风筝的构造:利用风筝的成品演示讲解

  (1)骨架:支撑整个风筝的架子

  (2)蒙面:承受升力的部分,大多用纸做成,也有用绢作的。

  (3)尾巴:起平衡稳定的作用。也有风筝没有尾巴,靠蒙面本身起作用。

  (4)提线:风筝和放飞的连线,也有调整风筝角度的作用。

  (5)放飞线:起两个作用,一是产生拉力,是风筝和空气产生相对运动;二是牵引风筝升高,上升的高度取决于线的长度。

  2.风筝起飞的原理:

  3.风筝的种类:立体风筝

  几何形风筝

  软翅风筝

  硬翅风筝

  分带风筝

  4.带领学生制作几何形风筝的制作:

  (1)制作骨架

  (2)糊裱蒙面纸

  (3)安装提线

  (4)安装尾巴和左右平衡条

  (5)连接放飞线

  5.调试风筝的问题:

  (1)风筝的中心影响平衡

  (2)左右对称

  (3)提线的位置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及制作情况

  二、讲授新课:风筝的装饰及美化

  1.图案的选择:

  选用对称的纹样,如金鱼、蝴蝶、青蛙等动物或几何形图案等

  2.起稿方法:

  因蒙面纸与竹条粘结处不平,所以不要用铅笔起稿,而是用毛

  笔蘸浅色。

  3.着色的注意事项:

  选择鲜艳及富有装饰性的色彩,由浅入深。可多是用暖色,适

  当加以黑、白、灰、金、银等协调色。

  三、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形象找准,主意左右对称。

  2.充满画面,不要过小。

  3.颜色稍稠些,使蒙面纸不至于起皱。

  四、学生绘制,教师辅导

  五、课堂小结:

  1.展示作业成果,赏析;

  2.收拾用具。

  课后小结:

 比例与美感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

  2.了解认识比例美感的规律;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业要求:用剪贴的方法表现器皿陶瓷瓶的比例变化。

  课业类别:绘画习作

  教学重点:了解形成比例美感的规律。运用欣赏资料分析比较解决。

  教学难点:剪贴陶瓷器皿造型的比例变化。用观察、分析、示范解决。

  用具准备:1.教师:几件陶瓷器皿课本彩纸底纸剪子胶水不合比例的范画

  2.学生:剪子胶水书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美的造型,美的建筑,我们感觉它美,一个是因为色彩美,形象美,再有就是它的比例美。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美感。”

  2.板书课题:比例中的美

  三、讲授新课:

  1.什么是比例:最早出现在数学中,一般质量与量的比率。

  2.举例:(两支粉笔)一至10厘米,一至5厘米,它们的比例关系就是2比1(10:5)如果长得更长,短的更段,那么它们之间的比例数就会更大。

  3.比例的作用:

  4.生活中常见的比例美感

  5.不注意比例美感的后果:

  6.看书P4-5欣赏

  7.学生例举生活中比例美的事物。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谈到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到的比例中的美感,那么今天,我们要用我们的双手创造合理的比例产生美感。”

  三、讲授新课:

  1.分析讨平器皿的造型特点

  2.剪贴方法:

  3.教师示范

  4.欣赏几幅学生作业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出示多宝格,请学生按照自己的编号分别上台量格子的高与宽比例;

  2.遵照格子的比例制作自己的瓶子。

  3.完成后,将自己的瓶子贴在前边的多宝格中。

  五、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

  六、课堂小结:

  附:板书设计

 

立方体和长方体的透视现象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物体的真实美;

  2.学习运用立方体、长方体的透视知识,画两种形体的透视变化;

  3.提高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

  作业要求:

  1.用铅笔完成“平行透视图”和“成角透视图”的练习;

  2.运用透视知识画词典的透视变化效果图。

  课业类别:绘画习作

  教学重点:学习立方体、长方体的透视知识。

  教学难点: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及表现方法。

  用具准备:1.教师:石膏型体大辞典示范图书

  2.学生:铅笔尺子课本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请两名同学到黑板前画一画立方体和长方体。

  2.教师:“因为他们没有把物体的透视现象画出来,所以画不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3.板书:立方体和长方体的透视现象

  三、讲授新课:

  1.透视现象:解词

  2.平行透视:出示石膏型体演示视平线

  3.成角透视:

  视平线

  4.带领学生以自己的铅笔盒为对象,分别放在视平线的上、下、左、右、正中,九个位置进行观察。

  四、画法步骤,带领学生作业;

  1.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图:

  2.立方体的成角透视图:

  五、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在如下作业纸中画出平行与成角透视图:

  六、课堂小结: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由透视图引入实物写生内容

  三、讲授新课:

  1.平行透视:(教师演示)

  2.成角透视: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写生自己的词典

  五、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附:板书设计

圆柱体的透视现象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圆柱体的真实美感;

  2.学习圆柱的透视知识,了解圆柱体的透视现象,并运用于绘画实践;提高学生的立体表现能力。

  作业要求:

  1.画一个表现平置圆的水杯和压力壶;

  2.画一个表现直立圆的电筒及电池。

  课业类别:绘画习作

  教学重点:学习圆柱体的透视知识,表现透视现象,采取教师示范的方法解决。

  教学难点:运用圆柱体透视知识,表现透视现象。

  用具准备:

  1.教师:圆柱体实物石膏书范画

  2.学生:水杯电筒电池铅笔书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由立方体引入圆柱体

  2.板书课题:圆柱体的透视现象

  三、讲授新课:

  1.出示圆柱体,分析其特点及用途。

  (1)特点:圆柱为筒状上下为两个平行的平置圆

  (2)用途:水瓶、暖壶、水管、烟筒、水桶、笔筒等。

  2.分析圆柱体的透视现象及规律:

  (1)学生拿各自的水杯进行观察,教师拿圆柱体

  平置圆两侧注意不是尖的

  (2)分析将圆柱体(水杯)放在自己的视平线上、下观察发生的变化。

  3.圆柱体透视现象的画法: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出示范画作品

  2.写生水杯

  五、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六、课堂小结: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讲评上节作业

  2.引出新课内容:直立圆

  三、讲授新课:

  1.直立圆

  2.分析圆柱体直立圆特点

  (1)学生将电池在眼前有规律地左右移动观察,说出直立圆的透视现象。

  (2)教师出示范画:

  (3)将圆柱体斜放于桌面:

  类似长方体的成角透视,近圆大远圆小;直立圆与桌面不垂直,而成角度倾斜。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此同时注意成角透视时直立圆的变化。

  六、课堂小结:

  1.展示作业,讲评

  2.提示下节课用具

  附:板书设计

物体的结构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物体的整体美感;

  2.学习分析物象形体结构的方法,并运用于绘画中;

  3.提高学生概括的表现能力。

  作业要求:临摹书上两幅表现物体结构的作品。

  课业类别:绘画习作课。

  教学重点:学习分析物象结构的方法,通过分析实物及教师讲解解决。

  教学难点:运用物体结构知识画实物。

  用具准备:

  1.教师:范画课本暖壶

  2.学生:书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讲评上节课作业

  2.板书课题:物体的结构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所有物体,都是由基本形体组成

  的,我们以前知道哪些基本型呢?”——正方体、长方体、

  球体、圆柱体、锥体等。

  2.分析复杂物体的结构:

  (1)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独立的基本形体,如:大衣柜(长方体),水杯(圆

  柱体)等。但是绝大多数的物体都是由许多的基本形组成的,如暖壶

  (2)观察分析可乐瓶:

  3.看书第10页

  (1)请学生分析小木人的结构

  (2)出示范画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按步骤临摹第10页,小木人。

  2.用线要大胆,辅助线布擦掉。

  五、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复习巩固物体的结构,看书11页,分析照片的组合物。

  (1)水罐:截圆锥体、截球体、圆柱体

  (2)羽毛球:截圆锥体、圆柱体、截球体

  (3)墨水瓶:圆柱体、棱柱体

  (4)喷壶:

  2.范画:

  三、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按步骤临摹第11页喷壶,不许用尺子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课堂小结:

  1.收作业,讲评

  2.下课

  附:板书设计

我们爱劳动3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版画的形式美感,并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教育。

  2.学生在纸版画的制作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制作劳动情节的作品。

  3.培养学生多种手法的艺术创造能力。

  作业要求:用油墨拓印一幅有劳动内容的纸版画作业。

  课业类别:制作与拓印

  教学重点:是学生了解纸版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制作与拓印

  用具准备:

  1.教师:纸版画作品示范用具书油墨水粉用具录像机

  2.学生:剪子胶水书铅笔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旧知识:

  1.设问:“什么是纸版画?”

  三、板书课题:讲授新课:

  1.欣赏:第14-15页作品

  (1)作品的选材:从劳动的各个不同角度进行选材。

  (2)作品的表现手法:版画

  木刻(黑白、彩色)纸版画(剪贴版、吹塑版)

  2.纸版画的基本技法:剪贴使版面产生凸起的变化,经托印,在层次交界

  处产生变化丰富的空白,形成了纸版画特殊的果。

  也可用尖利的物体刻画形成凹线。所以,制版时,

  要巧妙的运用凹凸效果的技法。

  3.看录像,了解纸版画。

  4.作业步骤:教师演示制作过程。

  (1)构思,设计人物动态,景物;

  (2)画出分解图;

  (3)将分解图按顺序剪下,依次贴在纸上,注意先贴远处的再贴近处的。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设计构思,制版。

  2.作品欣赏。

  五、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六、小结: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发作业,回顾上节内容

  二、继续制版:

  1.指出上节课出现的问题

  2.本课内容:完成版的制作。

  3.作业要求:制版完毕,注意层次。

  三、课堂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1.修改版面;

  2.注意层次。

  四、课堂小结:

  第三节

  一、下发作业:

  二、讲授新课:

  1.拓印方法:黑白、彩色

  2.拓印步骤:(教师示范)

  (1)黑白:均匀地往版上滚油墨;

  将作业纸覆在版上;

  用刮板刮,使作业纸上均匀着墨。

  (2)彩色:用一把夹子夹住作业纸和版的上部;

  用水粉笔蘸色刷在所需之处,拓印;

  再蘸另一种色刷在所需之处,拓印,如此做法使作业完成。

  3.纸版画欣赏。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课堂小结:

  1.展示作业,互相学习、欣赏;

  2.收拾用具。

 学习美化板报、墙报3课时

  教学目的:

  初步学习美化黑板报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构思,合理组织版面的能力;教育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宣传活动,为集体做有意义的工作。

  作业要求:

  在四开作业纸上为班级设计一期板报或自画报。要求包括版面、报头、图案、色彩、文字、标题等内容。

  课业类别:工艺设计

  教学重点:版面分割与设计要求

  教学难点:文章的布置,报头的设计及文字,格式整体的安排等。

  用具准备:

  1.教师:板报小样若干版示范图书录像机

  2.学生:铅笔尺子橡皮书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教师:“每个班都有个板报组,有几个同学负责班上的板报,老师觉得班上的板报是大家的,应该由我们每个同学出力去办好它,这样才能体现出班级的力量,今天老师带咱们一起学习美化板报、墙报。”

  2.板书课题:学习美化板报、墙报

  三、讲授新课:

  1.版报的内容:包括文字、标题、报头、图案、色彩及排版等

  2.版式的设计形式:对称式、均衡式

  3.版式设计要求:

  (1)报头放在显要位置;

  (2)主要文章要突出;

  (3)文章安排层次要分明,不要太紧,留有空隙;

  (4)文章排行不要太长,行距要大于间距;

  (5)图案花边要适当,不要过杂,图文一致统一。

  4.文题格式:出示范图

  5.根据以上要求,请两位同学上台将老师手里的板报内容贴在黑板上,形成一幅办报设计小样,之后大家评议。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先在草稿纸上设计出板报的形式,再放大到四开作业纸上;

  2.文字、图案位置先用方框空着。

  五、学生设计,教师巡视辅导;

  1.注意四周留边;

  2.文字的格式与标题格式的排列。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发作业,回顾上节内容

  二、讲授新课:

  1.报头设计:(出示报头设计范画)

  (1)报头由文字与图案两部分组成。

  (2)主体图案要突出,与文章主体一致。造型简单,标题醒目,少而精;色彩单纯,外形可以是基本型。

  2.文题:可以单行,可以双行,根据需要每篇文题的字体可以有变化,自形可长可扁,可正可斜,色彩要单纯。

  3.装饰:为了突出主要内容扩大宣传效果,不能过花,图案应与内容相关,力求简单、生动、活泼。

  4.色彩:整个板报的色彩不能过杂,力求做到和谐统一。

  5.观看录像,进一步掌握设计板报的方法。

  三、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按照自己预定的内容,设计出报头、标题。

  2.在文字部分将准备好的内容题目先用铅笔写好。

  3.用美术字体写好标题。

  四、学生设计,教师辅导:

  1.主体报头的设计

  2.文章的安排

  第三节

  一、发作业,回顾前一节自己设计的内容。

  二、将文字部分填好,用钢笔或签字笔。注意字体统一,大小一致。

  三、整理整个版面,完成板报设计制作。

  四、教师小结作业情况:展示优秀作业,讲评。

  附:板书设计

纸筒人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纸筒人的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电视节目中及其它艺术作品中的古今中外人物形象,进而创作出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达到提高学生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

  2.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剪、折、卷、粘及利用其他废物为自己构思设计的纸筒人服务的能力。

  作业要求:按照课本制作方法步骤做一个纸筒人。

  课业类别:工艺制作课。

  教学重点:设计制作纸筒人。

  教学难点:设计及装饰不同特点的纸筒人。

  用具准备:

  1.教师:纸筒人成品若干书演示用具

  2.学生:书剪子胶水彩纸学具配套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的准备及摆放情况。

  二、导入新课:

  1.展示纸筒人成品,提起学生兴趣。

  2.板书课题:纸筒人

  三、讲授新课:

  1.纸筒人制作方法:教师演示

  (1)卷纸筒:

  (2)设计人物形象:省略人物上肢,以圆筒为头、躯干、四肢,添加头发,头饰、帽子。

  (3)装饰人形:根据所设计的人物形象配置服装及其他饰物。

  尽量体现创新。

  (4)头发:用纸剪成细条若干,在圆筒上一条条粘贴,卷曲成型,也可以用毛线制作。

  (5)帽子:由于设计的人物各具特色,因此帽子要根据构思设计的人物来确定形状和颜色。

  2.欣赏第24-25页作品,启发思路。

  3.体会理解P24制作方法。

  三、布置作业,提出要求:设计一个纸筒人。

  四、学生设计,教师辅导: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纸筒人的装饰:

  (1)头发:卷曲成型。

  (2)帽子:用彩色纸贴花纹,进行装饰。

  (3)面部:装饰红脸蛋,五官剪贴时要格外仔细,突出特点。

  (4)服饰:可以用一些废旧物进行装饰、美化。

  2.欣赏几件学生作品大家分析,开拓思路。

  三、学生装饰制作,教师辅导。

  四、课堂小结:

  1.相互观摩自己制作的纸筒人。

  2.拼出优秀学生作品,大家欣赏。

  3.收拾用具。

  附:板书设计

难忘的一件事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唐代卢舍那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风格独特,自成体系。

  2.古代雕刻艺术是我国祖先的伟大创造,在学习知识,感受立体形象美的同时,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创作难忘的一件事,向学生进行热爱生活教育,启发他们用提炼概括的方法表现周围的生活情趣,加强学生对自己的自信心。

  课业类别:绘画创作

  教学重点:1.欣赏唐代卢舍那佛的立体造型,了解我国唐代的艺术风格。

  2.创作构思。

  教学难点:创作构思。

  用具准备:

  1.教师:书挂图学生作业

  2.学生:书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假期你们有没有外出旅游?在旅游、参观、看书、看电影时有没有见过雕塑作品?雕塑作品有许多种:浮雕、圆雕等,它们有的雄伟壮观,有的婀娜多姿。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洞穴造像。”

  2.板书:卢舍那佛

  三、讲授新课:

  1.介绍卢舍那佛像:“卢舍那”是光明普照的意思

  2.卢舍那佛像的艺术特色

  (1)龙门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三代石窟之一,以奉先寺的卢舍那佛像为代表。

  (2)塑像依山石而雕刻,雄伟壮观,雕刻手法流畅而圆润,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与表情,既表现庄重的一面,也表现了慈爱的一面。

  (3)头部略大,而瞻仰者从下向上看时却和比例(进大远小的规律),这尊雕像是中国雕塑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4)整体组合艺术的典型。既有主题的突出,又有艺术的个性塑造,达到统一有变化的艺术效果。

  3.交流假期中最难忘的事。

  4.小组讨论构思,并请想好了的几位同学上台画一画。

  四、课堂小结: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儿童画欣赏

  三、讲授新课:采用学生分析、感受、讨论,教师总结的方法。

  1.学生作品欣赏:

  (1)多彩的高楼

  (2)妈妈的发厅

  (3)游乐园

  (4)旱冰

  (5)神奇的冰

  (6)拍苍蝇

  (7)节日舞蹈

  (8)邮递员

  2.交流构思。

  3.学生创作。

  四、课堂小结:下节用具:剪子胶水书

  附:板书设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