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3)
(2011-06-16 09:14:06)
标签:
杂谈 |
识性较强的东西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认识、了解。
二、教学目标
能够认识辨别青铜、雕塑、泥塑、中国画、儿童画等艺术表现形式的基本特征,知道很多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是艺术家在色彩、造型上进行了变形、夸张,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动物的特征,以及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
学习描述不同形式的作品,能抓住作品在色彩、造型、材质上的特征,正确表达自己喜欢作品的原因。
三、重点难点
重点:1、认识各种美术表现形式,能从色彩、造型、材质、呈现方式方面进行描述。2、了解艺术作品中经常运用的夸张、变形手法。3、初步了解动物在民间艺术中的寓意。
难点:体会不同艺术形式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美感,并将此感受加以描述。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珍视民间文化艺术的情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
六、材料准备
有关动物的图片,以动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上节课的动物头饰作业。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老师在动物园里给几种动物拍了照片,你们想不想看?”
出示课件:书中六种艺术作品的动物原型。
(看课件,认识马、牛、狮、鸡、猴的自然形象。)
(2)“后来我又在工艺美术商店里找到它们,你们看!”
出示课件:六种动物的艺术形象。
(3)点击鼠标,出示课题: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2、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对自然界中的动物与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对比。
①设问: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与自然界中的动物有什么不同?
出示课件: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与自然界中的动物对比。
②配合学生汇报的小组讨论情况出示课件。
小结:艺术作品中动物特点是造型夸张、外形简洁、图案漂亮、色彩丰富、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2)帮助学生了解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①设问:比较一下艺术家的作品在表现方法、材料上有什么区别?
出示课件:生活中的马和艺术作品中的马。
②设问:艺术家们是怎样表现动物的?
看课件,认识中国画、版画、卡通画、剪纸、青铜器、黑陶、彩陶、雕塑等艺术表现形式。
自由发言,相互启发。(结合自己带来的照片和实物资料、教材中的作品及课件中的作品向大家介绍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形象。)
(3)启发学生体会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人以不同感受。
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不同艺术形式的狮子。
①设问: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同一种动物,它们给你的感受一样吗?
②设问:这些艺术作品在生活中什么用处?
通过分析、比较,谈艺术品中的动物具有功能性特点,如装饰环境,传递感情,镇宅辟邪等。
(4)引导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在艺术作品的交融。
①出示课件:体现人与动物和谐相片的艺术作品。(将作品中的人物去掉,与原作对比)
②出示课件:寄托人的情感的艺术作品。
3、实践活动
和学生一起表演。
①用头饰、面具,以及自己带来的各种动物的装饰物,道具等对自己进行装扮。
②以小组为单位,摆六组动物造型;要突出动物的体态和神态,还可以有情节。
4、课堂小结
①用摄像头给学生拍照,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和他人的表现。
②小结:人借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传递情感,抒发感情。动物是人的好朋友。
欣赏自己和其它同学的动物造型,体会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带来的乐趣。
八、教学后记
第11课我的收藏卡
一、教材分析
一只美丽的蝴蝶标本、几块设计新颖的橡皮、张牙舞爪的恐龙模型、胖嘟嘟的毛绒玩具,甚至是使用过的各种磁卡、漂亮的服装标签……这些也许是会被大人们忽视的东西,却都是孩子们的宝贝。他们从喜爱的收集,从接触到熟悉,从只言片语到侃侃而谈,这些宝贝正带着他们悄悄走入收藏的小天地。收藏活动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学习。
《我的收藏卡》是一节“综合.探索”课。这节课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美术装饰知识与装饰技能,将生活情景引入到美术课中,通过为自己的藏品设计制作收藏卡的活动,了解各类器物的收藏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美术的实用性与装饰性,同时,也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兴趣起到推动作用。
二、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交流与制作,了解收藏卡布局与类型;自己制作或与人合作完成一枚或一册大小合适、设计合理的收藏卡,并能进行美化与装饰。
三、重点难点
重点:收藏卡的整体设计与美化,使学生设计出分类新颖、装饰性与体验性为一体的作品。
难点:选材与布局的设计。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热爱艺术品的情感,对艺术鉴赏活动的兴趣。
六、材料准备
收藏品、绘画用具、剪刀、胶棒、尺子、设计用草稿纸、各种媒材(各色彩纸、布等)。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
2、展示交流
(1)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见到名式各样的卡片,请大家介绍一下你找到的卡片。
(2)节日贺卡设计精美,有漂亮的图案;数据记录卡,采用表格形式简单清晰;服装品牌卡颜色鲜艳,设计大方……
这些各式各样的卡片有不同的用途,它们都在帮助我们更好地工作、生活和学习。
3、欣赏讨论
教师向大家介绍一种收藏爱好者使用的卡片――收藏卡。收藏卡是一种记录藏品信息的卡片,收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想法自行设计制作。
讨论:
(1)你能从这些收藏卡中,知道这些同学都收藏了哪些物品吗?
(2)谁也有收藏喜爱物品的习惯?你都收藏了哪些物品?
(3)大家想不想也为自己的收藏品制作一张收藏卡呢?
4、设计应用
组织学生分析:
(1)你想设计一种什么形式的收藏卡?收藏卡的基本布局?
(2)收藏卡上记录哪些内容?你想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制作?
(3)你觉得你收集的卡片上哪一点可以借鉴?
(设计时可以借鉴课前我们收集的卡片,并要有所创新)
(4)收藏卡的藏品形象使用绘画、拓印,还是照片的方式体现?
5、作业要求
每人为自己的藏品制作收藏卡,要求设计新颖、布局合理,并有一定装饰性。
积极参与活动内容,大胆发表个人见解。
自主创造,精心制作。
6、展示交流
游戏:组织同学将收藏卡与藏品的顺序打乱,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件藏品和一张卡,但不一定是配套的。
规则:随意请一名同学展示收藏卡并大声朗读内容,有相应藏品的同学立即举起手中藏品。能使同学从外观及内容等方面迅速甄别的收藏卡可以获得最佳创意奖、最佳选材奖、最佳设计奖、最佳组合奖……
7、拓展成果
(1)你对自己制作的收藏卡满意吗?有什么改进意见?
(2)你喜欢谁制作的收藏卡?为什么?
(3)你觉得收藏活动有趣吗?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4)你今后还想继续进行收藏活动吗?
八、教学后记
第12课假如我是巨人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根据新课标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设课。每一个孩子都幻想,不受时空约束地自由遐想,可以说,幻想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孩子们是在童话故事和动画的陪伴下长大的,在不断的梦想中长大的。一段新奇有趣的动画片,可以让学生神之以往;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更可以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小学低年级,正是孩子们的想像力最为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孩子们快乐的想象会像小小的火山一样喷涌不止,如果引导得当,就会有大量充满情趣的作品出现在我们面前。《假如我是巨人》这一课,就是让学生大胆自由、敢于打破常规地把想象的故事表现出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己编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他们乐意想象自己就是某一个童话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出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真实感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相关的联想。
二、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三、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灵活的比较,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
难点: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的探索欲,创新思维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六、材料准备
1、学生用具:学生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
2、资料:有关巨人的童话故事及卡通片光盘、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
1、激趣
同学们,你们看过卡通片《小人国》吗?故事讲的是海上的风浪打翻了一艘轮船,水手格列佛河漂流到了一个神奇小岛,这个小岛就是小人国。你们知道格列佛在小人国里看到了什么?遇到了哪些奇怪的事情吗?
2、欣赏
卡通片《小人国》片断。
引导学生观察格列佛在小人国的奇遇,及小人国景物与格列佛的对比。
3、想象
(1)你们想像格列佛一样成为巨人吗?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去现代的小人国,让你们每个人都成为巨人。
板书课题:假如我是巨人
(2)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现一个“巨人”和小人国城门。学生设想在小人国的各种场面组织在一个画面中,讲给同学们听。学生操作时,可以任意放大或缩小各种景物。
(3)小组讨论:
把你在小人国里和别人不一样的奇遇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并把你们小组同学认为最有创意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4、欣赏学生作品
分析教材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谈感受。
5、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想象你成为巨人的奇遇,并把它画下来,要注意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6、展示评价
自评: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
互评:说出你喜欢的其他同学的作品给你的感受。
八、教学后记
第13课拓印树叶真有趣
一、教材分析
树叶是学生身边最容易找到的一种创作素材,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由于全国各地自然气候条件不同,因此树叶的形态各异,色彩丰富,脉络清晰。树叶按叶形分主要有以下几种:卵形、心形、掌形、扇形、针形、披针形、带形等。
以树叶这一特殊的、有趣的材料为表现元素,学生通过收集、观察、组合、拓印树叶的这一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而体会和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养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想像力、动手能力都得到有效提高。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树叶形态的美感,启发学生通过探究的学习,创造出多种叶形的组合。指导学生有效地运用拓印方法创作出有趣的树叶拓印作品,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获得美术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不同叶形的观察与组合,进而与不同的事物进行奇妙的联想;用不同叶形组织出新颖别致的造型,并进行粘贴与美化。
三、重点难点
重点:不同叶形的组织与相似形的联想。激发学生创作出造型、色彩别致的装饰作品。
难点: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利用叶形的原始状态进行创造性的组织。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六、材料准备
收集各种树叶、绘画彩笔、纸、蜡笔等。
七、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
(出示一片拓印的树叶)
设问:瞧,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一片树叶,不过好像不是画的。
2、探讨交流
你观察能力真强!这片树叶真的不是画的。可是,它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呢?
回忆:我们曾经学过拓印的方法,还拓印过身边的痕迹呢。
谁还记得拓印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回忆简单演示,主要是帮助同学直观地回忆起拓印的要点)
3、感知启示
哈哈,一片脉络清晰的叶子拓好了!
同学们都喜欢玩脑筋急转变的游戏吧?就是突破正常的、固定的思路去思考。那么我考考大家:从这一片叶子的形状,你都能想象到哪些东西?
学生想象:
一只手;
倒过来像一棵树;
如果有两个叶柄就像一只蝴蝶了;
对折一下好像一只振翅高飞的大雁可天鹅……
真棒啊,一片树叶你们都能想像到这么多东西,要是几片不同大小种类的树叶组织在一起,你们想到的东西一定更有趣!
4、欣赏
欣赏书中学生作品或身边学生作品,谈谈你的设想。
5、设计制作
(1)可以想好拓印,也可以边拓印边根据效果修改设计。
(2)拓印时不一定将树叶用胶固定,那样比较费时间,容易令学生丧失兴趣。只需用手指将覆盖在上面拓印的纸按牢即可。
(3)一片叶子可以根据情况变换地点反复适用。
6、装饰美化
欣赏并演示,注意装饰要点:
不一定装饰的多就美,保持尽可能多的脉络纹理,使之更具有天然味道。
及时发现创意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将会起到带动一片的作用。
7、评价交流
组织交流:
勇于展现自己的创作成果并讲述画面情境。
给大家讲讲自己最满意的设计。
谈谈你发现的最有趣的设计。
8、课后拓展
欣赏实行拓印版画,进一步启发思维,构建新的知识链。
八、教学后记
第14课做笔筒
一、教材分析
在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笔筒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古代能工巧匠的杰出创造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笔筒作品。它们大多是瓷制,也有用玉、石、竹、木雕刻而成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