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

(2011-06-16 09:00:30)
标签:

杂谈

 教师:大家在制作团花的过程中碰到问题了吗?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小结: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研究制作出了不同折法、剪法的团花,你们可真棒!根据已做好的团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制作,总结制作方法,向大家介绍。

  同学之间互相合作,解决制作团花所碰到的问题。

  ③创作实践。教师:听了每组同学的介绍,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或创造新制作方法,制作团花。

  ④发散思维。

  教师: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张张美丽的团花,请你说说这么美作品,我们可以用它装饰哪里呢?请小组讨论。

  教师:请大家欣赏用剪纸团花做装饰的各种实物。

  教师:你们想不想也把自己的团花做成一件装饰用的艺术晶,我们一起动手制作吧?

  (3)游戏活动,展示评价

  ①展示: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手多巧!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艺术晶,请大家介绍一下你制作的团花艺术品可以用来做什么?你想把它送给斑上的哪个同学?学生创作。

  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赠送礼物。

  

 

 第七课我们身边的痕迹

  教学内容与目标: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感知中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

  难点:拓印的技巧。

  学习材料:彩色铅笔、油画棒、比较薄的纸张。

  教学过程:

  1.摸一摸,猜一猜。

  准备两件质感截然不同的物品,如光滑的盒子与竹编的盒子;平滑的镜子与粗糙的砂纸,让学生触摸感受实物的质。

  2.看一看,想一想。

  提示学生,什么人用触觉认识文字,什么动物用触角探路,多认识体会一种功能,感受纹理。

  3.找一找,拓一拓。

  小实物:叶子,钥匙,鞋底,硬币。

  大实物:文件架,塑料包装盒,地面,墙角,井盖,木桌椅,纱窗。

  4.组织活动。

  (1)活动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教室,与学生对表加强时间观念。规定活动范围:教室,走廊,操场。

  (2)规定活动秩序:避免大声喊叫,影响他人上课,使学生心中有他人。

  (3)规定组长责任制:由组长按时带回教室。完成简单管理任务。

  5.整理材料。

  引导学生把采集的材料用文字简单地编辑一下,注明每块拓品来源于哪些实物,

  采集的时间、地点。

  (1)当你拓完作品,心中有什么感受?

  (2)看看你的拓品像什么?

  (3)对拓得模糊不清的图案,找一找原因。

  (4)想想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加工,使它更好看。

  把以上问题写在拓品的空间里,并用箭头标明方向,使整个作品图文并茂,标识说明性强,初级作品就很完整。引导学生把拓晶作为素材使用。帮助他们把拓品的纹理巧妙地利用起来构成画面。

 第八课大树的故事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权、树叶等)。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

  学习材料:彩色复印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利用课件,或者教师讲一个有关大树的故事。

  板书课题。提问:大树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根据教师讲的内容进行想象。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树根、树干、树枝、树叶等。)

  提问:树上、树下、树洞里可能有什么故事?

  提问:

  1.你能根据书上小朋友的作品,讲一讲他们画的是什么

  故事吗?

  2.你是通过哪些形象看出来的?

  邻近的两位同学之间互相讲一讲有关大树的故事。

  分小组研究教师提出的问题,每组可以重点研究1~2幅作品。

  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分组研究的情况。

  小结:总结本节课作业情况。展示其他同学画的“大树的故事”的儿童画作品,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大胆表现。

  提问:通过这节深你对大树有什么新的认识?今后应如何做?

  第九课新颖的泥名片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生活中有许多需要展示和介绍的东西,如动物园里的动物、植物园里的植物、商店中的各种商品,至于对人们自己的介绍,就要靠名片了。动物、植物、商品标牌、说明卡都需要用美术技法进行装饰和设计,名片也不例外,泥名片是儿童们介绍自我的一种尝试。

  应会:用泥设计、制作文字和日用以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

  2.隐性内容与目标:初步尝试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自我,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创造,增强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习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装饰、美化自名片。

  难点:制作得新颖、生动观,富于个性。

  学习材料:本课可使用瓦楞纸板做衬底,另用胶泥、彩泥、纸黏士等材料均可。备一把剪子,用来剪制底板。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讲授新课。

  (1)分组讨论:

  教师布置学生研究一组资料:从动物园、植物园拍摄介绍动、植物的文字图形照片、生活中多种商品的包装、标牌、名片等。这些资料有什么用途?如果没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会怎样?选出一件最喜欢的,说说为什么喜

  欢?

  (2)进一步研究资料的内容由哪几方面组成。

  (3)分组畅谈个人的爱好,长大后理想的职业、职务。

  (4)研究图案的选择与设计。

  (5)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

  (6)展示、讲评、小结。

 

 

第十课我们来跳舞

  教学目标与内容:

  1.显性目标与内容:

  应知:初步了解古今中外有不同形式的舞蹈,各个时代、民族的服饰各有特

  色,艺术家们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应会:学习从艺术晶中认识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学习分析、描述作品中线条、色彩的表现力以及对人物动态、造型的描绘。

  2.隐性内容与目标:在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对古今中外各民族文化的尊重,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能力:注意培养学生感受、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舞蹈是人类源远流长的一种艺术形式,欣赏古今中外以舞蹈为题材的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指导学生分析作品。

  难点:观察、分析作品,体会不同艺术品给人类带来的不同感受。

  教学过程:

  1.导入。

  (1)放一段欢快的民族音乐。

  (2)提问:听到音乐后有什么感受?你想做些什么?

  小结:舞蹈可以表达人们欢快喜悦的心情。

  2.欣赏〈〈舞蹈纹彩陶盆〉〉

  (1)提问:你知道在人类历史上,舞蹈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2)出示(舞蹈纹彩陶盆)。简要介绍:这是在墓葬中挖掘出的一个原始社会时期的彩陶盆。

  (3)提问:①上面画了些什么?②他们跳的舞蹈是什么样子的?请学生上前模仿。

  ③你知道为什么要跳舞吗?

  3.学生分组看中外部分民族舞蹈。

  (1)提问式导入:想不想对舞蹈有进一步的了解?

  (2)将全班分两大组,(一大组中有若干小组)分别观看课件中的中国民族舞蹈和外国民族舞蹈。

  通过课件分析〈〈新疆舞〉〉作品中对线条的感受。

  提问:①如果去掉作品中的线条会有什么感受?(轮廓感)②如果去掉衣裙上的一些线条会有什么感觉?③如果改变线条的倾斜方向会有什么感觉?(运动感、速度感)

  以各组为单位欣赏其他作品。

  课件出示:花山崖壁画、汉代圆雕(玉舞人)、透雕饰品(双人盘舞)、砖雕(舞伎)。

  绘画作品:马蒂斯(舞蹈者)、德加(从包厢剧院看芭蕾)、名家舞蹈速写作品、农民画作品、剪纸作品等。

  请学生选择工具表现出看到的或想象中的舞蹈。对构图饱满、抓住舞蹈特点、形象生动的作品加以鼓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