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国槐(沂水县沂城街道)】
长安村位于沂水县沂城街道办事处驻地北6公里,东(营)红(花埠)公路西侧。为全镇乃至全县古老村庄之一。相传孟姓在南宋(1127-1279年)于此立村,以村西北沟涧中多桃树,春天桃花盛开景色迷人而得名“桃花涧”。清康熙十三年重修《五圣堂碑》刻有“桃花涧”之名。县内有“出来城,朝北看,七里堡子、桃花涧,韩家曲、道托店,高桥、沭水、共马站”的俗语。民国初,村里专司调处民事纠纷的刘建堂和塾师徐鸿龄等议,以“桃花”为村名,有伤大雅,遂呈请县公署批准备案,于1914年以吉祥意改村名为长安庄。2012年更名长安社区。1964年,在村北建一小(二)型水库,库容11.7万立方米。80年代,在村西南岭建起渡槽,灌溉条件得到改善,粮食产量逐年提高。
民国初期,村西北和周边桑树较多,50%的农户养蚕,但收入甚微,桑树被陆续刨掉。该村传统文化底蕴较浓厚。每年正月,有踏高跷、冲旱船道邻村演出的习俗。1929年,参与《八仙上寿》、《许仙游湖》等节目演出的村民有100余人。40年代,成立了秧歌队和剧团,排练节目到邻村巡回演出。孟良崮战役结束后,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南场、井峪休整,村剧团前往慰问演出,受到指战员的广泛好评。部队特意赠送该村民兵队步枪12支,子弹1000发。改革开放后,村剧团解体。
国槐位于村内东西路南侧,已枯死。国槐树龄据传已在千年以上,死亡时间、原因不明。如今枯树老干虬枝,仍屹立在路旁,仿佛是在向路过的村民们俯身申诉着自己的不幸……
参考:
《沂水县地名志》(内部资料),沂水县地名委员会编,1988年3月;
《沂水镇志》(意见稿),黄河出版社。
村中国槐残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