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曲阜访古(二十)——舞雩坛

(2014-09-27 21:05:46)
标签:

曲阜访古

曲阜旅游

曲阜舞雩坛

孔子与舞雩坛

分类: 古迹、景点、纪念地

【舞雩坛】

舞雩坛,又称雩台,是周代鲁国祭祀祈雨的地方,位于曲阜城南偏东3里处,小沂河以南,大沂河北岸,舞雩台路东首路南,公安局对过。舞雩坛是一座高大的人工筑建郊台,台分上下两层,大体呈正方形,现存台基东西120米、南北125米,通高7米,台基用夯土层层筑,四周围以青石栏杆,沿栏杆内侧种罗汉松北面一小广场据考古资料,舞雩坛始于西周鲁国建立之初,历战国,西汉修筑。它是鲁国故城的附属部分,历经三千多年的沧桑,1961年被并入鲁国故城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国起初为周朝元勋周公旦的封国,因辅佐年幼的成王,不能亲自就封,由其子伯禽代替,伯禽便成为鲁国的第一任国君。因周公父子对周王朝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在成王、康王时期给予了特殊关照和礼遇,允许鲁国国君使用王的礼仪与祭祀内容,举行至高无上的祭祀——郊禘。

史料记载,天子有不同的祭天礼仪九种,鲁国享有其中的两种:“郊禘”与“雩”,这是当时其他诸侯封国所没有的。郊禘,是表示对上天的崇敬;雩,则是一种祈求仪式。我国原始文化认为南向为“阳”,与天同属,故祭天的地方必须筑坛于都城的南郊,后世称其坛为“圜丘”或“天坛”。《正义》载:“雩坛者,雩时为坛设祭于此。有乐舞,故曰舞雩。”鲁国的祭天场所便筑在都城的南部,后世以“舞雩坛”命名。

    鲁国的郊禘场所,以“舞雩坛”之名著称于世,有别于他处“圜丘”、“天坛”之称谓,当与孔子有关。春秋末期的一天,阳光明媚、生机盎然,孔子带领冉有、子路、曾点、公西华四位弟子来到此坛,探讨理想、各言其志。当孔子最后问曾点的志向时,曾点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此坛便被后世冠以“舞雩坛”之名。

鲁国故城南偏西的雩门外的舞雩坛处,原有明代石碑2通:一题“舞雩坛”三字,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曲阜县陈又信立,后移入孔庙奎文阁前西碑亭内;一题“圣贤乐趣”四字,因曾点的主张,是一番升平景象,是国家强盛、富足的表现,符合孔子的“仁政”主张,所以得到了孔子的赞同,也为后人留下了“圣贤乐趣”的生动景象。


◆舞雩坛全貌  

曲阜访古(二十)——舞雩坛
曲阜访古(二十)——舞雩坛
曲阜访古(二十)——舞雩坛
曲阜访古(二十)——舞雩坛
曲阜访古(二十)——舞雩坛
◆近貌:
曲阜访古(二十)——舞雩坛
曲阜访古(二十)——舞雩坛
曲阜访古(二十)——舞雩坛
曲阜访古(二十)——舞雩坛
◆东侧弘道路对过是公路局:
曲阜访古(二十)——舞雩坛
◆北侧舞雩台路对过是公安局:
曲阜访古(二十)——舞雩坛
◆西面是咏乐街,南面是浴沂路:
曲阜访古(二十)——舞雩坛
◆舞雩坛历史旧貌,据《曲阜胜迹全景》(1919),编辑戴春泉(博兴人),摄影朱希方(高密人):

曲阜访古(二十)——舞雩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