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访古(二)——孔府

标签:
文化曲阜访古曲阜三孔曲阜孔府孔府景点介绍 |
分类: 古迹、景点、纪念地 |
【孔府】
重光门,旧称“垂珠门”,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门为木构,四周不与垣墙连属,独立院中,类似遮堂门。门楣上悬“恩赐重光”匾额,应为孔氏族人所书。重光门又称“仪门”、“塞门”。
过重光门,院中有一长方形月台,台上有日晷、嘉量等物,其后便是孔府大堂。这是当年衍圣公辖区事务的决策中心,也是处理孔氏家族内部事务的地方。
三堂也叫退厅,为明代建筑,是衍圣公处理家族内务和处罚府内仆役的场所。三堂明间正上方悬挂“六代含饴”匾额,为乾隆御赐。当时孔府六代同堂,此匾意为六代人和睦相处,生活美满。三堂庭院中正南立一太湖石,寓意“开门见山”。
东西两房前各有一形似搓板的方石,常被人们误认为执行家法时罚跪之用,其实,因东西厢房经常要书写大量的文书及掌管大量的卷册,故需要经常在石上晾晒,并非家法量刑之物。
三堂后是孔府的内宅门,为明代建筑。内宅门是官衙与内宅分隔的地标性建筑,属于内眷居住的地方。为了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在内宅门专设两种传事的差役,一种称差弁,一种名内传事,共有三班人役轮番在门旁耳房内值班,传事向内传话,差弁向外传话,分工明确。门西侧有一个露出墙外的特制的水槽——石流,府内规定挑水夫不得进入内宅,只把水倒入槽内隔墙流入内宅。
穿过前上房,过一道低矮的小门,便进入了前堂楼院。这是孔子第七十六代孙袭封衍圣公孔令贻曾经住过的地方。前堂楼的后院就是后堂楼,是孔子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的住宅。前父后子,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父子相随的思想。后堂楼之后还有五间正房,叫后五间,旧称枣槐轩,原是衍圣公读书的处所,清末成为女佣的住宅。
◆后花园
孔府花园在孔府内宅后院,又名铁山园,是孔府主人休闲娱乐的地方,始建于明代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孔府花园中有山、水、林、曲桥、花坞、水榭、喷泉,还有水中石岛、乘凉的花厅、敬花神的石坛、赏月的凉台、焚香读书的坛屋。后花园里有两绝,一是五柏抱槐,二是一幅墙画。园内一株近400年的“五君子柏”,一树五枝,中生一株槐树,因此又名“五柏抱槐”,是花园一奇景。花园西南隅园门的照壁上有一幅西洋画风山水画。无论你站在哪个角度,画中的大路始终正对着你。这不是一般的风景画,而是中国最早的透视画之一,这是当年孔府花园的一个普通画工所画。
孔府后门:
孔府北墙外的后作街:
历史上的“批lin批kong”运动:
以上文字参考资料:
《游读曲阜》,孔德平、彭庆涛主编,泰山出版社,2012年3月;
《山东省志·孔子故里志》,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华书局,1994年7月;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陈传平主编,三秦出版社,2004年5月;
《孔子与曲阜》,曲阜市档案馆编,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年7月;
《三孔掌故》,侯新伟著,文物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