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曲阜访古(一)——孔庙

(2014-09-14 22:59:41)
标签:

文化

曲阜访古

曲阜三孔

曲阜孔庙

旅游

分类: 古迹、景点、纪念地

【曲阜孔庙】

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在世界上众多祭祀孔子的庙堂中,曲阜孔庙规模最大、最为古老,它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万仞宫墙:

阜明故城正南门,又名仰圣门,它既是孔庙外的大门,也是明清时期曲阜县城的正南门。明嘉靖元年(1522年)曲阜新县城落成后,山东巡抚胡缵宗题写了“仰圣门”三字,并刻成石额镶上。后清乾隆皇帝亲谒曲阜孔庙祭祀时,把原匾额换成自己亲写的“万仞宫墙”四字,将原“仰圣门”匾额移镶于北门上。“万仞宫墙”一词源于《论语·子张》:“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古时七尺或八尺叫作一仞,子贡以“数仞”来比喻孔子的学问,后人又增至“万仞”,以称颂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

曲阜访古(一)——孔庙
曲阜访古(一)——孔庙
曲阜访古(一)——孔庙
曲阜访古(一)——孔庙

金声玉振坊:

仰圣门后孔庙门前有“金声玉振坊”,其名源于《孟子·万章下》。孟子对孔子评价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金声”和“玉振”代表了奏乐的全过程,孟子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大成、尽善尽美的意思。坊上“金声玉振”四字为明代巡抚胡缵宗手迹。

曲阜访古(一)——孔庙

泮水桥:

属单孔石桥,上设龙陛,建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旧时桥下泮水上游接古泮池,下游流迳明城正南门西水门入护城河。

 

    棂星门

棂星门在泮水桥后,刻乾隆皇帝手书“棂星门”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天镇星是古代的所谓“文星”。古人认为灵星“主得士之庆”古代祭天先祭灵星。孔庙设门名灵星,是说尊孔如尊天

曲阜访古(一)——孔庙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坊: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是说孔子对人类做出的的贡献如同天地一样大,他的思想空前绝后,从古至今引导着人们的行为。

曲阜访古(一)——孔庙
曲阜访古(一)——孔庙曲阜访古(一)——孔庙

圣时门

是明代孔庙的第一道大门,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弘治十二年(1499年)扩建,清雍正八年(1730年)世宗皇帝赐名为“圣时门”,后由乾隆皇帝手书。“圣时”二字源于《孟子·万章下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意思是说,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适合时代的。

曲阜访古(一)——孔庙

    壁水桥

  过圣时门,豁然洞开,偌大方形庭院古木参天。迎面3架拱桥纵跨,一水横穿。水“壅绕如壁”,故名“壁水”,桥因而名“壁水桥”。桥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弘治十二年(1499年)增添石栏,河两岸为女儿墙体,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将墙改建为石栏杆。

曲阜访古(一)——孔庙
曲阜访古(一)——孔庙
曲阜访古(一)——孔庙

  弘道门

壁水桥为弘道门,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孔庙的清雍正七年1730年)雍正皇帝钦定为“弘道门”,后由乾隆皇帝题写竖匾额。“弘道”源于《论语·卫灵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曲阜访古(一)——孔庙

    大中门

大中门原名中和门,较弘道门长且狭窄,共5间,原为宋代孔庙的大门,后经明弘治时重修,今门系清代所建。


角楼:

大中门左右两侧各有绿瓦拐角楼一座,系元至顺二年(1331年)始建。角楼均3间,平面作曲尺形,立在方形高台之上,台内侧有马道可以上下。此两角楼与孔庙东北、西北两角楼构成一个巨大的长方形,以供守卫之用。

曲阜访古(一)——孔庙
曲阜访古(一)——孔庙
曲阜访古(一)——孔庙

    奎文阁

  过同文门为孔庙的第五进院落,院北端就是以藏书丰富、建筑独特而驰名中外的孔庙藏书楼——奎文阁奎文阁是孔庙比较早的建筑之一,明清时期是北方著名的藏书阁,也是中国古代十大名阁之一。奎文阁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始名“藏书楼”金章宗在明昌二年(1191年)重修时改名“奎文阁”,明弘治年间重修,清乾隆皇帝重新题匾。“奎”是二十八宿之一,位列西方白虎七宿之首,奎共有16颗,其形状“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汉代《孝经援神契》纬书中有“奎主文章”之说,后人进一步将奎星演化成天上文官之首,为主宰文运与文章兴衰之神。所以奎文阁也称奎星阁、魁星阁、文昌阁等。后代封建帝王为赞颂孔子,遂将孔庙藏书楼命名为奎文阁。阁前廊下石碑二幢,东为“奎文阁赋”,系明代著名诗人李东阳撰文,名书法家乔宗书写;西为“奎文阁重置书籍记”,记载著明代正德间皇帝命礼部重修赐书庋藏的情况。

曲阜访古(一)——孔庙
曲阜访古(一)——孔庙

    成化碑

  奎文阁前有两座御碑亭,亭内外共有四幢明代御碑东南露天的“重修孔子庙碑”为明宪宗朱见深所立。石碑立于成化四年(1468年),习称“成化碑”,是孔庙中体积最大的石碑。

曲阜访古(一)——孔庙

    十三碑亭

  过奎文阁为孔庙的第院落。院落狭长矗立着十三座碑亭,南,两行排列。碑亭专为保护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习称“十三御碑亭”,简称“十三碑亭”

曲阜访古(一)——孔庙
曲阜访古(一)——孔庙
曲阜访古(一)——孔庙
曲阜访古(一)——孔庙
曲阜访古(一)——孔庙
曲阜访古(一)——孔庙
曲阜访古(一)——孔庙

      龙凤呈祥

曲阜访古(一)——孔庙
曲阜访古(一)——孔庙

碑林:

第六进院落内东南和西南两角还露天竖立着许多碑刻,素有”小碑林“之称。这些石碑记载的多为历代大臣、文人们修庙、祭庙、谒庙后所刻。从书法艺术上来看,真草隶篆,各有千秋。另有几通石碑从不同侧面记载了元末红巾军、明正德年间刘六、刘七和明末徐鸿儒农民起义的情况,是研究中国农民战争史的珍贵史料。

曲阜访古(一)——孔庙

    勾心斗角:

清代将碑拥挤在碑亭在周围,出现了犬牙交错、两角相顶、巨檐相交的建筑特点,即建筑学上的“勾心斗角”,实为地域狭窄,建筑拥挤之故。

曲阜访古(一)——孔庙
曲阜访古(一)——孔庙

大成门:

十三碑亭的后面是大成门。宋初叫“仪门”,宋崇宁三年(1104年)因大成殿得名“大成门”。孔庙由此起分为三路布局,这一道五门,中为“大成门”,左为“金声门”,右为“玉振门”,再往西为“启圣门”,再往东为“承圣门”。“大成门”三字系雍正皇帝御笔。

曲阜访古(一)——孔庙

大成门龙柱:
曲阜访古(一)——孔庙

先师手植桧:

大成门里石陛东侧石栏内有手植桧,传为孔子亲手所植。此树最早记载见于唐人封演所著《封氏闻见记》。手植桧树原有三株,晋怀帝永嘉三年(309年)枯死;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复生,唐乾封二年(667年)又枯;宋康定元年(1040年)再生,金贞佑二年(1214年)毁于兵火。到此,相传原孔子手植桧树绝迹。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由三氏学堂教授张頿将原东庑废墟上发出的桧树苗移栽于此,即为第四代手植桧。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孔庙着火,此树被烧死,仅存树身;清雍正二年(1724年)再次着火,烧毁树身,仅存下约半米高的树桩。清雍正十年(1732年),树桩旁发出新枝条,被称为“再生桧”,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第五代“先师手植桧”。奇异的是清代复生的手植桧树的形状竟和明代万历年间的圣迹图石刻上原手植桧的形状几乎完全一致。先师手植树历来受到重视,“此桧日茂则孔氏日兴”,宋米芾将手植桧与孔氏家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有诗曰:“矫龙怪,挺雄质,二千年,敌金石,纠治乱,如一昔。”树东有一石碑《先师手植桧》,立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为明代杨光训手书。

曲阜访古(一)——孔庙
曲阜访古(一)——孔庙

    杏坛

宋代以前孔庙内并没有杏坛,现杏坛的位置是宋代以前孔庙的正殿。宋天禧二1018年),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将正殿后移扩建,在原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金代始于坛上建亭,由当时著名文人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杏坛是纪念孔子讲学的地方,最早记载见于《庄子·渔父篇》:“孔子游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书,孔子弦歌鼓琴。”

曲阜访古(一)——孔庙
曲阜访古(一)——孔庙
曲阜访古(一)——孔庙

    大成殿

杏坛后面是孔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殿原名文宣王殿、宣圣殿,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崇宁三年(1104年)更名为“大成殿”。北宋末年毁于战火,金皇统九年(1149年)重修,贞祐二年(1214年)毁于兵火,元大德六年(1302年)又重建。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扩建,弘治十二年(1499年)毁于雷火,之后重建。清雍正二年(1724年)再次毁于火灾,之后重建,雍正八年(1730年)完工,雍正皇帝手书“大成殿”匾额。现在看到的大成殿即系清雍正时期重建建筑。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大殿四周廊下环立28根雕龙石柱,均以整石刻成。殿内正中供奉孔子塑像,两侧为四配,东侧为复圣颜回和述圣子思,西侧为宗圣曾参和亚圣孟子。再外为十二哲,东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西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门外正中是清雍正皇帝题书的“生民未有”匾额,殿内正中是康熙皇帝题书的“万世师表”和光绪皇帝题书的“斯文在兹”匾额,南面乾隆皇帝题书的“时中立极”等匾额。

曲阜访古(一)——孔庙
曲阜访古(一)——孔庙
曲阜访古(一)——孔庙

寝殿

  大成殿是孔庙三大建筑之一的“寝殿”祭祀孔子夫人亓官氏的祠堂。殿内神龛内有木牌,上书“圣圣先师夫人神位”。亓官氏,宋国人,19岁嫁与孔子,生有一子一女,先孔子七年去世。其生平事迹古籍很少记载,唐代开始设寝殿专门祭祀,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赵恒追封为“郓国夫人”,元至顺三年(1332年)被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明嘉靖八年(1529年)孔子改称“至圣先师”,她也被称为“至圣先师夫人”。早期殿内曾有塑像,清雍正火灾重建,改为牌位,上罩木刻神龛

曲阜访古(一)——孔庙

    圣迹殿

  寝殿后面是孔庙的第九进院落,也是最后一进院落,因保存记载孔子一生事迹的石刻连环画圣迹图而得名“圣迹殿”。殿系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巡按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孔庙原有反映孔子事迹的木刻图画,他建议改为石刻,由杨芝作画、章刻石,嵌在殿内壁上,这就是为数120幅的“圣迹图”。圣迹图”前8幅为文字,后112幅是图画,也附文字说明,是我国第一套保存完整人物故事连环画,有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曲阜访古(一)——孔庙

后土祠:

即土地庙,是供奉孔庙土地神的地方,原为供奉毓圣侯飞地方,后毓圣侯移至尼山孔庙,改此庙堂为后土祠,用来祭祀土地神。

曲阜访古(一)——孔庙

以上文字参考资料:

《游读曲阜》,孔德平、彭庆涛主编,泰山出版社,20123月;

《山东省志·孔子故里志》,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华书局,19947月;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陈传平主编,三秦出版社,20045月;

《孔子与曲阜》,曲阜市档案馆编,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7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