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沂源猿人遗址(沂源县土门镇)

(2012-10-24 22:27:58)
标签:

沂源猿人化石遗址

上崖洞遗址

下崖洞遗址

沂源县土门镇

旅游

分类: 古迹、景点、纪念地

【沂源猿人遗址】

沂源猿人遗址位于鲁山脚下的沂源县土门镇九会村骑子鞍山,距县城6公里处。

1981918日,沂源县图书馆文物普查小组在土门镇骑子鞍山一处因修路发现洞口的洞穴中,发现一件人类头盖骨化石残片和一些动物化石。同年11年,山东省文物局组织发掘队,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吴文琪主持,对该地点进行了正式发掘。同时,还清理了附近的两处堆积物。本次新发现5枚猿人化石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19825-6月,山东省文物局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合作,组成12人的考古队,再次进行发掘,又发现2枚人类牙齿化石和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

骑子鞍山位于土门镇芝芳村西北约1.5公里处,山体由奥陶纪石灰岩构成,海波496米。茨峪河在山之东侧由北向南流入沂河的支流——螳螂河。出土人类化石和动物化石的地点位于东侧山根,高出茨峪河床4.56米,分布于南北80余米的范围之内。三个地点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数量甚多,以单个牙齿为主,也有一些残破的上下颌骨和大量的肢骨残块。

遗址出土的一块猿人头盖骨、六块牙齿、一块肱骨、一块肋骨、一块股骨和两块眉骨等化石,经中科院古人类和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及北京大学、山东省博物馆等权威机构鉴定,系旧石器时代早期、距今4050万年的猿人遗骨化石,其年代与举世闻名的“北京猿人相当地质年代属更新世中期,按全国古人类进化年代排列,属第五位。它是迄今山东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沂源猿人,为我国20世纪末期考古重大成果之一。

遗址出土的大量哺乳动物化石经鉴定,动物种属有硕猕猴、大河狸、棕熊、黑熊、鬣狗、变异狼、虎、梅氏犀、三门马、李氏野猪、肿骨鹿、斑鹿和牛等13种。沂源动物群代表温暖湿润的气候,表明当时的自然景观为森林草原类型。

沂源猿人化石的出土,是海岱地区第一次发现猿人化石,他将这一地区的人类历史提前了数十万年之久证明山东是我国人类起源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了解古生物、古人类的分布等提供了实物资料。同时,鲁中地区石灰岩发育,洞穴众多,是远古人类理想的栖息生存之地,沂源猿人的发现,为在这一地区找到更多的古人类化石提供了重要线索。在地理位置上,沂源县位于北京、和县和营口三角地带的中心,沂源猿人的发现,为研究北京猿人、和县猿人和金牛山人的相互关系提供了重要资料。沂源猿人头盖骨化石现珍藏于山东省博物馆该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沂源猿人”也被编入大、中、小学教科书。

骑子鞍山发育有十几个洞穴组成的奥陶纪石灰岩溶洞群,规模较大的有下崖洞和上崖洞,这也是两个比较有名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下崖洞出洞口位于土门镇芝芳村北700米,地处土门溶洞地下水文网的终点,是一条罕见的地下溶洞暗河,旱季可测长度720多米,最后有一水潭,潭中有鱼水潭以里尚无法探测。据民间传说,此洞发源于鲁山脚下的漏清洞,直线距离全长7.5公里,也有学者推断,该洞与直线9.4公里以外的东封山皇姑洞相通,深度达十几公里。下崖洞洞内的水以岩溶地下水为主在每年79月的汛期为地表水,并由出洞口流入南侧的茨峪河,据测算,每天的流量高达数十万立方米以上,在洞口附近可听到隆隆的水流声。上崖洞为下崖洞洞穴群”其中的一个溶洞,位于柏坪山(北平山西北坡,沂源猿人化石出土地东南,与隔螳螂河支流相望,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人类居住地。洞口朝南,高出河床20米,高约6米,宽约2米,进深约1000米,由洞口下斜向北发展,平均高度1012米,宽度810米。近洞口处面积较大,直径约50米,高约20米。洞内文化堆积厚约15米,曾采集到50多件石英石打制石器及动物骨骸化石。200612月,山东省地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对下崖洞已知洞段进行勘测。据勘测结果,下崖洞出洞口为半人工洞口。

上崖洞遗址位于土门镇芝芳村北约2公里九会村东北1公里,坐落在柏坪山西北坡,南距沂源猿人化石产地约0.5公里。19819月,沂源县图书馆文物组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遗址。1982年局部发掘,19925月,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和山东省文物局对其进行了调查和试掘。上崖洞高出茨峪河床约40米。洞口呈上大下小的倒梨形,高10.6米,宽7.3米,1000余米。洞内高大宽敞,主洞进深达数百米。由于施工的破坏,洞内堆积仅在洞口南北两壁有少量残留。1982年试掘时,将北壁的堆积划分为九层。16层为下部,是胶结坚硬的杂色粘土、亚粘土、粉砂—细砾层;79层为上部,是一种黄土状堆积,内含石制品,属更新世晚期。上崖洞发现的石制品共25件。原料均为脉石英,器形个体较小。打片方法有砸击法和锤击法两种,加工方式以单向加工(由劈裂面向背面)为主,交互加工者较少。石制品有砸击石核、石片和工具三类,工具类型则有刮削器、尖状器和石钻三种。石器的器形规整,类型明显,制作和修理技术运用得比较纯熟。上崖洞石制品的原料、制作技术和特征,均与千人洞十分接近,表明两者属同一文化类型。1992620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栾丰实著东夷考古,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山东省情网”有关介绍资料等。)

 

沂源猿人遗址(沂源县土门镇)

沂源猿人遗址(沂源县土门镇)

沂源猿人遗址(沂源县土门镇)

沂源猿人遗址(沂源县土门镇)

沂源猿人遗址(沂源县土门镇)

沂源猿人遗址(沂源县土门镇)

沂源猿人遗址(沂源县土门镇)

沂源猿人遗址(沂源县土门镇)

沂源猿人遗址(沂源县土门镇)

沂源猿人遗址(沂源县土门镇)

沂源猿人遗址(沂源县土门镇)

 

沂源猿人遗址(沂源县土门镇)

遗址东侧的茨峪河及河岸小洞穴:
沂源猿人遗址(沂源县土门镇)

沂源猿人遗址(沂源县土门镇)

沂源猿人遗址(沂源县土门镇)
遗址东面山貌:

沂源猿人遗址(沂源县土门镇)

上崖洞出土的旧石器(据栾丰实著《东夷考古》,1、2、6、7、8为刮削器;3、4为石钻;5为尖状器):
沂源猿人遗址(沂源县土门镇)

沂源猿人遗址(沂源县土门镇)  沂源猿人遗址(沂源县土门镇)

沂源猿人遗址(沂源县土门镇)

沂源猿人遗址(沂源县土门镇)

沂源猿人遗址(沂源县土门镇) 沂源猿人遗址(沂源县土门镇)

沂源猿人遗址(沂源县土门镇)

沂源猿人遗址(沂源县土门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