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沂水陈永杰
沂水陈永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597
  • 关注人气:2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2012-09-01 21:15:17)
标签:

天下第一镇山

东镇沂山

沂山东镇庙

东镇庙碑林

山东省临朐县

分类: 沂蒙山、沂蒙崮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沂山东镇庙坐落在山东省腹心地带沂山的东麓九龙口、东镇庙村东侧建于宋朝初年,至今已历一千多年。院内古松、古槐和银杏龙蟠虬结,参天蔽日,蔚为壮观。新修殿宇气势恢宏,殿前有大量古代碑碣,供游人赏评。

东镇是沂山别名,沂山是沂蒙山主脉。东镇庙历史悠久,始建于西汉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原址在沂山主峰玉皇顶巅。据史料记载:汉武帝东封沂山,于主峰玉皇顶,设泰山祠。至隋文帝开皇十四年(594年),“诏东镇沂山,并就山立祠”,同时将泰山祠迁至半山腰的法云寺边,称“东镇沂山神庙”。宋初建隆三年(962年),再迁于山之东麓九龙口处,即今址。现在的东镇庙是1985年在其旧址上重建的主要古建有三山门、将军殿、钟楼、鼓楼、大殿、后殿。相传宋太祖赵匡胤起兵创业之初,与后周大将韩通激战于齐长城穆陵关,连战败北,退兵大关,夜宿沂山山神庙,求助山神,山神托梦可助其打败韩通。翌日再战,韩通大败。宋太祖登基后,感神功德,敕令重修沂山神庙,重塑东安王金身。宋碑《创建东镇庙记》载:改址新修,共建庙殿道舍九十三楹,历时两年八个月,改称“东镇庙”。《齐乘》载:“山半有东镇东安王庙,石刻神像,俗传赵太祖微时斗韩通,于此弃衣,而石翁媪收之,神像犹作臂衣之形,故又云翁婆庙。本即沂山之神,历代封祀有典,碑志具存。”

东镇庙自宋奠基经元、明、清朝拓基修葺规模宏伟,庙貌巍然,其占地面积378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4100平方米。东镇庙倚山而建,背负凤凰岭,面临汶河。分为东、中、西三院。主要建筑在中院,前为拱形牌坊式山门,正门高出门上石匾额上镌“东镇庙”三大字。

山门东西各有将军殿又名神君殿,殿后东侧钟楼,西侧鼓楼均为亭阁式将军殿里面供奉尉迟敬德、秦琼。这两位大将是唐太宗李世民打天下时的两个护卫将军。传说李世民得天下后,杀人太多,常受孤魂野鬼侵扰而长夜难眠,知后,自愿到门外守护,使其安睡。唐太宗为体恤部下,把两位将军的画像贴在门上,同样起到了守护作用。自此之后,尉迟敬德和秦琼两位将军逐渐演变成了民间的门神。

再进为御香亭,亭后是正殿,又称大殿,也就是东安王殿。里面供奉的是东镇沂山之神东安王,在民间人们称东镇爷爷。右边是甘罗,他十二岁做了宰相,其实已晚了三春,为什么说晚三春呢?因为九岁时就应该宰相了,结果十二岁才做宰相,所以说他晚了三春。左边是岳良好,他八十二岁中状元,是早三春,为什么说早三春呢?应该八十五岁中状元,结果八十二岁就中了状元,所以说是早三春。两位名相为东安王侍奉,可知其神位高。每年四月初八,是东镇爷爷的生日,也是东镇庙一年中最大的庙会。大殿5间,进深3为东镇庙的主体建筑整个大殿造型、风格、彩绘与北京故宫殿宇相似。殿前祭台。台之左乾隆御碑右有元大德御碑亭。

大殿后为更衣殿、寝殿、藏经楼等。寝殿里面供奉东镇娘娘。东西院均为公馆,有轩、斋、道舍、神厨等

东镇庙计有庙殿、神堂、郎庑、楼亭、斋舍、道房170余楹,是古代青州境内最大的山庙。

自汉武帝至清末两千多年间,历代朝廷对东镇诏令加封,每祭必碑,又加名士慕名览胜,题咏诗刻,碑碣遍布寺院内外,耸矗如林,故有“东镇碑林”之称光绪三十年(1904年)不完全统计,碑数达360余通。宣统、民国间亦有增建。碑大小不一,高者近7米,低者仅米许。用料多为青石,极少花岗岩。时代最早者西汉,晚者民国,其中有御碑16幢,现仅剩4其中有宋太祖赵匡胤乾德三年御碑;宋仁宗景佑御碑;元成宗世铁穆耳大德二年1298年诏封沂山为东安王的蒙汉两文碑;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诏封“沂山之神”御碑;清康熙手书“灵气所钟”御碑;清乾隆亲笔“大东陪岳”御碑。其它碑刻,除御遣钦差和地方官告祭东镇所留外,余碑也是椽笔名流,游览沂山题咏。如明永乐四年1406年征伐安南黎苍父子犯边的祭告碑;宋户部尚书北海太守范仲淹诗碑;宋礼部尚书苏轼诗碑;明弘治进士陈凤梧赞咏沂山的手书行草诗刻等。古碑内容多样,不但记载了历代朝廷官府,对沂山的诏封祭告,膜拜祀事,还刻记了风雨不调、亢旱洪滥、地震陨落等自然灾害及征战军情、国家变革,也赞颂了东镇的奇山异水和秀丽风光,其撰文、书丹,尽出名人之手,碑刻字体,正、草、隶、篆、行书、狂草均有;镌刻形式,阴刻、阳文、双勾俱全。东镇碑林是国内少见的艺术珍薮,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东镇庙碑碣成林,四周苍松翠柏,古木参天,碑林与松林相辉映,蔚为壮观。由于碑置露天任风雨侵蚀日久年深一些碑文漫漶不清个别断裂倾倒,特别是近百年战乱频繁,东镇庙屡屡遭劫,加之人为破坏,碑林毁坏甚剧。为保护管理好文物古籍使东镇碑林复兴再世,临朐县组织对残碑断碣进行挖掘整理。发掘考察完毕于1985年秋后动工复立。再经1986、1987年两次施工共复立古碑近百幢并整理编写了《东镇碑林文集》2卷。至此使毁伐殆尽的千载碑林萌生再荣驶复回春。

东镇庙原建筑绝大部分已倒塌。钟楼始建于元代,塌于清末,1994年重修。鼓楼是东镇庙保存较完整的早期古建筑之一,于1989年重修。

庙内古树,自唐尧至清初,有历代古木40余株,今存者只有唐槐、宋柏、元银杏等四株唐槐,树周一丈二尺,原为三株,现仅存一株相传为唐中宗工部尚书尹思贞所植,此树在50年代曾枯萎,近年又重焕生机此树经1200年寒暑,老枝杈桠,高大摩天。两株宋柏,内枯外荣,干枝挺拔,枝叶繁茂,相传是宋太祖为纪念东镇庙落成亲手所植。列于山门内的银杏,18米,胸围4米,原为雌雄两株,西雄东雌。相传为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祭告沂山所植,南宋末年遭雷击毁,元初补植。距今已有700余年。西边的雄树于1968年被伐,打造成县城剧院整个礼堂的坐椅。此后雌树只花不果。然奇事巧成,雌树于干顶端自生雄树,复果,成为名闻遐迩的“母子连体树”。

    (参考资料:《山东寺庙塔窟》傅乃珍文及沂山国家森林公园导游词

 

大门: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大殿,即东安王殿: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大殿古遗址: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护法殿: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寝殿: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十六帝王蜡像馆: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文化墙: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东、西碑廊: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碑林旧貌: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唐槐: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宋银杏: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拍照留念(我滴妻、我滴女):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天下第一镇山——东镇沂山(二):沂山东镇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