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齐长城沂水段:有关穆陵关的部分诗文

(2012-01-05 23:59:00)
标签:

齐长城

穆陵关

穆陵关诗文

沂水县马站镇

关顶村

分类: 齐长城

【有关穆陵关的部分诗文】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唐]刘长卿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干。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注】

这首诗是诗人在穆陵关北遇人归渔阳而作。诗用第一人称的诉说,寥寥数语,勾勒出几家耆旧、处处蓬蒿的荒芜凄凉景象,不愧为“五言长城”。诗大概作于“安史之乱”以后。

在穆陵路上遇到你,正单人独马向桑干进发。古楚国的苍山久经风霜,昔幽州地在这寒冷季节散布着惨淡的日光。那里的城池经过多次战乱,故旧只残留寥寥几家,处处长满了蓬蒿,看到这一切,回归的人不禁掩面垂泪。

桑干:河名,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北部。这里指渔阳一带。

楚国苍山:战国时期楚国势力伸展到山东南部,以齐长城为界,和齐国对峙。楚国苍山指穆陵关一带的山。

 

 

过穆陵关 

宋延年

穆陵千嶂郁崔嵬,十二河山入望来。

霸业已随流水去,民居犹傍断岩开。

嵯岈路尽穿陵谷,畚■人稀盛草莱。

少日终军今白首,关门莫道弃繻回。

【注】

宋延年:益都人,礼部郎中。

 

 

穆陵关(三首录二)

[明]薛瑄

万山绝顶穆陵关,一上山楼五月寒。

烟树满川浮暝色,晚风吹雨湿栏干。

危哉穆陵关,高出众山顶。

地势愈觉宽,天宇相回迥。

林木何萧森,首夏风色冷。

山楼试一登,眺览恣遐骋。

沂岱环西阴,淮海接南岭。

齐州走北川,扶桑控东影。

道理会一门,山川挈要领。”

 

 

清明雨中过穆陵关

[明]王世贞

穆陵关头峰削悬,哀飔氵虢氵虢吹奔泉。

谁令冰雪渐成雨,岂为清明方禁烟。

桃花欲红不肯放,柳条既青犹未眠。

南人过此泪双落,耐可吴江十月天。

【注】

王世贞,明青州府兵备,太仓人。这首诗是诗人在人青州府兵备时,于清明节路过穆陵关时所作。诗中描绘了穆陵关春天凄凉岑寂的雨景,触发起对江南家乡的思念。

穆陵关头峭削的山峰悬空而立,悲凉的风吹着奔流的泉水,发出氵虢氵虢的声响。是谁使不久前还在下的雪逐渐变成下雨的呢?难道只是因为正当清明节而禁烟!桃花的花蕊就要变红了,还是不肯开放,柳条接近发绿了,还在随风摇曳不止。经过这里的我不禁双泪流落,怎得故乡吴江美好的十月天气。

耐可:怎得。耐,音nèng

 

 

穆陵关

[明]公鼐

昔日齐侯履,南疆尽此封。

诸山沂作镇,五岳岱为宗。

霸国犹余业,重关识旧踪。

故园相去近,回首海云重。

【注】

公鼐,明代蒙阴人。诗为作者回家路经穆陵关怀古之作。诗人东眺西望,面对这座处于泰、沂两座名山之间的雄关,不由触发怀古情怀。以此作为封疆南部边界的齐国,它称霸的业绩,至今流传,而雄关穆陵的遗迹,尚可辨认。但是昔日声威震慑诸侯的齐侯哪里去了呢?回首北望,只有茫茫云海。

    穆陵关过去是齐侯足迹所到之处,齐国的封疆南界到此为止。沂山为五镇之首,泰山则为五岳之宗。春秋时期称霸的齐国,还有遗留的业绩,陡险纵深的穆陵重关,还能辨认得出过去的踪迹。这里离我的家乡不远了,回首身后,云海相连,迷蒙无边。

 

 

过穆陵关

安■

将军岘口路盘纡,东国重关赐履余。

溪谷分流通沭汶,商车夹道走淮徐。

捐躯戍主灵犹壮,失险南燕计果疏。

何处寄奴遗垒是,废兴千载总成墟。

 

 

题沂阳八景

杨光溥

穆陵停雪

同云消尽墓天晴,山北山南一样青。

鸟向水晶屏外过,人从云母帐中行。

柳花冷覆长春苑,月影寒铺不夜城。

却忆蓝天迷逐客,马啼偃蹇踏瑶琼。

 

 

过穆陵关

[清]周亮工

大弁峰高雪意悬,几行冻柳映寒泉。

闲云自逐孤鸿去,衰草难留狡兔眠。

马首旌旗残岁月,溪边瓦砾旧风烟。

重裘不压岩关冷,却忆南来二月天。

【注】

此诗为作者在山东青州兵备道任上因事过穆陵关时所作。全诗描绘了穆陵关冬季苍凉的景象,追寻了他亲身经历过的战争遗迹。尾联以不胜岩关寒冷,却忆江南二月,表达了失意心境和对江南那段生活的留念。

大弁山孤峰高耸,天就要下雪了,路边几行冬天的柳树,倒映着寒冷的泉水。闲云追随着孤雁而去,狡兔难以在枯草丛中栖身。马前面的穆陵关上竖立的旗杆,使人联想起过去变乱的岁月,小河边的瓦砾标志着往日战争的痕迹。厚厚的皮袄也抵御不住高关的寒冷,倒让我回想起由江南北来时的二月天气。

 

 

穆陵停雪

[清]高侗

垂天宝磴朔风弹,腊雪曾经六月看。

去鹤饮泉分羽白,春山驰马怯衣单。

光添皓月寒生谷,气冽秋霜玉满岩。

霸业犹余威烈在,土城长峙碧流湍。

 

 

穆陵停雪

 [清]祝植龄

穆陵古道界青齐,路转峰回望欲迷。

北近岘山岚气合,南临沭水暮云低。

桓侯胜烈今何在,仲父高勋古未题。

惟有阴崖含腊处,三秋积雪画桥西。

 

 

穆陵怀古

[清]高淑曾

鹰扬盟带砺,赐履称东藩。

山河控十二,管钥惟南门。

霸气时间发,雄风千古存。

矫首望海色,泱莽连朝昏。

大岘自西来,嶻嶪树崇垣。

矗矗峰如削,沉沉云若屯。

巨壑蛟龙蛰,巉岩虎豹蹲。

曲栈戴危石,逼仄摧短辕。

一丸封崄巇,万骑迫崩奔。

咄哉慕容氏,失险安足论!

【译文】

齐太公姜尚雄才大略,佐武王伐纣有功被封为齐国国君的爵位,又封赐以广阔的管辖范围和征伐的权力,号称周朝东方的屏藩。齐国控制的地方占了全国的十分之二,穆陵关地位险要,是它南部的门户。齐桓公霸业的气势兴盛一时,他那雄武的风范千百年来存留后世。抬头遥望大海,从早到晚都是浩瀚迷茫的景色。大岘山自西而来,山势高峻,像是树起一道高大的屏障。山峰高耸,象刀削的一样,云层很厚,仿佛聚集起来的。大山沟里有蛟龙蛰居,高山有虎豹蹲踞。曲折的栈道上面覆着高峻的山石,它狭窄的即使小车通行也能被摧毁。穆陵关高峻险要,只要很少的兵力把守,敌方大队人马也会被迫溃退。可叹南燕的统治者们,丢失了穆陵关这样的天险,还有什么可说呢!

【注】

这首诗追怀了古齐国和东晋灭南燕等历史事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盟带砺:国王设誓封以爵位。《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大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带是衣带,砺是磨刀石。《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使黄河如带;泰山如砺,国以永宁,爰及苗裔。”意思是,即使黄河变得像衣带那样狭窄,泰山变得像磨刀石那样小,你们的封爵也永远存在并传之后世。后因以带砺借指封赐功臣爵禄永存不废。

赐履:即周王朝赐给齐国的疆土。

管钥:亦作管籥,钥匙,这里比喻险要的地位。

嶻嶪:音截业,山势高耸的样子。

    据《资治通鉴》:公元410年,东晋大将刘裕带兵自健康北上伐南燕,南燕征虏将军公孙五楼建议据守大岘山,沮刘裕军锐气,然后腹背夹击;或命诸将依险固守,坚壁清野。慕容超皆不从。刘裕得以顺利通过穆陵关。过关后,刘裕举手指天,喜形于色,说:“兵已过险,士有必死之志;余粮  亩,人无匮乏之忧。虏已入吾掌中矣。”接着连续攻克临朐、广固,捉慕容超,灭南燕。

 

 

增穆陵

嘉靖壬戍之夏,青州守四明杜公自淮上过穆陵。见关楼倾圯,兵防疏废,慨焉曰:“是尚不可以屹屹磊磊乎?乃兹塌焉毁也。”即至青,则明政刑慎,法度饬庶,官兴礼乐,东方之政行焉。乃下令曰:“夫穆陵界临朐沂水二县之中,盖徐淮之走集,三齐之藩蔽也。天险不修,何以言治其增防,补土量添弓兵二十人,通前四十人,为之室,令带家小随住,备非常严启闭。慕而就迁者听关上为之楼,关内为之馆。栖过宾便哨望焉。守关诸役许尽垦关旁荒地,过关商旅免盘诘随行货物或矿,盗横发仍令近关镇店保甲同弓兵并力捕获。有司恪遵如令。盖自是而楼馆巍岌,兵防密翼,望之屹屹磊磊,天除裒然。行旅惧法而珍繻,暴客望旗闻柝胆寒心栗。马将度而辔为之回也,斯杜公之绩也。冀子闻之曰:“高矣!杜公之治。”或问冀子:“何以高杜公之治?”曰:“关防疏废,非先王意也。书言慎固封守易言,王公设险,重门击柝,以待暴客。且圣人岂不知德礼政刑可以柔天下,而何急关梁为哉?夫固以蜂虿有毒桃■为鸟,小不慎则大废。是以王者之道如龙首高居远望,深视审听虑周千里之外,何有罢堠废险可无外患者乎?而况穆陵襟带徐淮横跨海□,盖南北海之喉也。昔刘裕北征,过大岘,指天而喜。夫大岘,即今穆陵观,是可知其胜矣。往吾两过穆陵,怪□无守,问之,云:“泰久略繻”。今杜公独建修之,振已废之险,谨无形之防,销未然之患非长驾远虑,抱龙首■■能然邪?边腹诸公咸若是销患于无形,息奸于未然。又闻杜以为政廉清明洁,约己济物,重礼乐敦■■■■简肃,创修郡志,是有志於尚父伯禽之遗烈者乎!岂但谨关梁已哉!吾故叹而高之,亦欲后贤■■■■。丑春三月上浣之吉■■■■,顺大夫、顺天府府丞前光禄寺少卿,郡人冀炼撰。

 

齐长城沂水段:有关穆陵关的部分诗文

 

 

常将军庙歌 

[明]方正玭

雄关杀气凝长云,流泉呜咽寒斜曛。

一方慕义有公道,高祠瞻拜常将军。

将军昔作五州牧,血战川原阵前没。

又闻筑城忤主将,尸立崇台耻雌伏。

碑铭雨蚀莓苔深,铁石矢抱平生心。

不负提携三尺剑,故应熔铸双南金。

昭宣迄今几千载,灵爽焕赫尚如在。

偶然伏莽肆蠢动,踏白军威宵砺乃。

君不见,封疆呵护凭天人,太守夜梦须眉真。

维新庙貌辉丹漆,岁奉椒浆荐白苹。

【注】

这首古风取材于民间传说,歌颂了一位壮烈赴死、死后仍然“显灵”庇护一方的将军,写得气势畅达,格调高昂。

常将军庙:在穆陵关后。据《沂水县志》刘倓诗《穆陵常将军庙》小注:常将军“相传战国时人,齐王命筑长城,以忤逆获罪,工人感其德,立庙祀之。”县志另引《沂水志·齐记补》曰:“将军,秦昭帝时为大岘戍主,至建元中战殁。”县志又称“秦昭帝并无建元年,建元乃汉武帝年号也,其谬不待辩矣。”按秦朝无昭帝,如系秦昭王之误,则昭王是秦并未统一六国,大岘尚属齐辖。据此,前说似较可信。

雄关杀气凝长云,流泉呜咽寒斜曛:穆陵关上充塞着肃杀之气,使得云彩停止了游动,泉水发出低微而若断若续的响声,落日的余辉也显得清冷。

一方慕义有公道,高祠瞻拜常将军:这一代人民仰慕常将军的高义和公道,而为之建造祠堂以瞻仰礼拜。

将军昔作五州牧,血战川原阵前没。又闻筑城忤主将,尸立崇台耻雌伏:常将军曾作为兼管几地的长官,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而英勇献身;又听人说将军因修筑长城违反上峰的命令而被杀,尸身挺立在高高的台子上,不甘心仆倒。

碑铭雨蚀莓苔深,铁石矢抱平生心:碑文已被雨水剥蚀,长满了深深的青苔,心如铁石的常将军一直坚持着平素的心愿。

不负提携三尺剑,故应熔铸双南金:常将军克尽职责,所以陶冶出双南金般的高贵品格。双南金,亦作双南、南金。荆州、扬州出产的黄金,品质纯良。双南金指南金中的优良者,即兼金,常被用来喻美才、忠义。这里是指常将军的品格。

昭宣迄今几千载,灵爽焕赫尚如在:表彰宣扬常将军到如今已有几千年了,他的神态(指塑像神态)依然光彩四射,宛如生前。

偶然伏莽肆蠢动,踏白军威宵砺乃:偶然有潜匿的盗匪蠢蠢欲动,常将军夜间“显灵”,指挥的兵马,就像踏白部队一样威武,很快就把他们镇服了。踏白,唐宋时的一种骑兵部队番号。

君不见,封疆呵护凭天人,太守夜梦须眉真:保卫国土要靠常将军这样杰出的人,知府夜间梦见了他的容貌十分真切。

维新庙貌辉丹漆,岁奉椒浆荐白苹:重修常将军庙,使之刷新,每年奉献椒酒、白苹进行祭祀。

 

 

穆陵常将军庙

[清]刘倓

金锥隐怨不堪闻,颈血横飞谢主君。

淄水久湮齐社稷,穆陵千古有将军。

  

【注】  

    原诗有小注:“相传战国时人。齐王命筑长城,以忤逆获罪,工人感其德,立庙祀之。”

在沂水和临朐两县流传的关于常将军的传说。相传常将军是齐王派在穆陵关一带监督修建长城的官员,因同情民工的疾苦,对齐王下令修筑长城这种劳民伤财的巨大工程,提出了反对意见,因而获罪,被齐王所杀,修长城的民工感其德,专门在穆陵关北为其修庙祭祀,并以此表达对齐王残暴行为的抗议。关于常将军被杀立庙的故事,不仅在民间流传,而且道光年间的《沂水县志》对此也有记载,从中可见人们对善良者的同情和怀念之情是多么深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