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呼风唤雨的世纪二次备课

(2014-12-27 14:38:03)
分类: 集体备课教案、专题文稿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

                                              (二次备课)罗金慧

 

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理解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谈出初步的阅读感受,结合所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深入学习课文。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由第四自然段入手,教学课件展示,学生通过朗读,感受20世纪的科技发展。在谈到人类生活的改变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谈人类的生活从古至今都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同时结合所查阅的资料,在讨论、交流中认识到古人的许多幻想都已经成为了现实,从而深刻地体会到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学习第二自然段时,通过理解“发现”和“发明”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科技造福于人类的现实意义。最后,在学习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畅想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感受,体会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

 

教学分析:

    本课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不仅层次明晰,同时使得原本枯燥的说明变得条理清楚,有条不紊。在说明方法上,作者运用了比较、举例子、引用、比喻等方法,将科学技术发展的百年历史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篇幅短小,说用力极强,给读者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教学目标

 

    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3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从读中学习写作。

 

教学重、难点

 

    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1、查找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一、导入。

 

1、词语复习

农耕社会 依赖     幻想  腾云驾雾 

潜入深海    程控电话    远洋船舶    

改变    归根到底    哲学 百年历程               

呼风唤雨 

 

2、谁能回顾一下,课文大概讲什么内容?

师:课文说,20世纪是个——(出示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师出示第二自然段,引读: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生接:当然是人类。

 

师: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

 

生接: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你发现课文的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了吗

 

师:准确的说是自己提问自己回答的句子叫设问句。设问句能一下子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用一用,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二、研读

师: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靠科技呼风唤雨?那就需要研究一下20世纪之前的上百万年,以及20世纪以来的100年了。(板书:百万年  百年)看这两个词语表述的时间,有什么感受?

 

2、在如此漫长的百万年间,在如此短暂的一百年中,人们生活状态分别是怎么样的?请同学们自由读34自然段,把相关句子画出来。

3、在第3自然段中你画了哪几句话?(出示)

师: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是怎样的社会,刚才我们说过了。假如老天爷不高兴,人们就得——

 

生:挨饿。

生:人们就得受苦。

 

师:是的,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那时没有——(生接读,下同)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多么有气势、有节奏感的句子,这是什么句?(排比)

读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什么?——农耕社会非常原始,物质贫乏。

请把你的这份理解读出来?大家一起读一读。

仅仅是没有这四样东西吗?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农耕社会里,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

 

生:农耕社会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没有远洋船舶,也没有空调。

 

师:我们说的时候,要是能按类别来说,就更好了。前面三个都是交通工具,建议把“空调”换成“飞机”,好吗?

 

生:没有电脑,没有空调,没有数字电视,也没有洗衣机。

 

师:在长达百万年的历史中,什么也没有,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读)你们从这句话中了解他们有什么愿望吗?

人们借助神仙表达想看得远听得远走得快有远愿望。

他们还可能在幻想什么呢?(出示图,待制作)

 

4、但是,20世纪,仅仅一百年人们的生活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画了哪些句子?

(交流出示)

4、看这两个分句,同学们有什么发现?第一个分句说的是人们的发……?第二个呢?这对应了课文的哪句话?——咱们这篇文章这是围绕这句话展开写,咱们今后写文章,也要像路甬祥爷爷一样,不仅关注写什么,还要想一想怎么展开写。

 

5、能根据这些说一说发现和发明的区别吗?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得相当准确。“发现”和“发明”这两个词表面看上去很相近,可仔细推敲,却差别很大。正如前面这位同学所说,“发现”是看到或找到原先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点红“看到或找到”),“发明”是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点红“创造出来的”)。

 

师:我这儿有两个句子,你能来选一选,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1、人们登上月球前(      )了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后,(      )月球上没有生命。2、人们为了(      )海洋深处的秘密,(      )了各种新型的海底探测仪。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填一填。

 

生自由读,填空。

 

师:谁来填一填?分别请请两位学生个别说,均选择正确。

 

师:通过词典中词义的验证,我们知道刚才这位同学没有分错。那么就请男生读“发现”部分,女生读“发明”部分。

 

男女生分读。

师:读着读着,你发现这个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写的举例子

生:他们用了

 

师:对,路甬祥爷爷为了让我们对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有真切的认识,举了大量的例子。(板书:举例子)20世纪除了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发现”和“发明”外,还有其他的“发现”和“发明”吗?交流出示)

师: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非常多,老师也去找了一些,你们看——(出示)

 

 

是啊,现代科技的发展,使沟通越来越便利紧密似乎地球一下子——都变小了,就如同同在一个村子所以成为——地球村。

 

 

师: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仅仅是课文中提到的和老师列出来的这些吗?

 

生:不是。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省略号。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读着这句诗,你有什么感受?

 

生:现在的科学技术改变了很多。

 

师:你从哪看出来?

 

生:从“千树万树梨花开”看出变化真大。

 

生:我感受到变化快。“忽如一夜春风来”指的是时间很短。

 

师:是呀,20世纪相对于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来说,是很短的一小段。作者引用一个诗句就把20世纪在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时间之短,但变化之多、之大、之快表现得淋漓尽致。多么让人惊叹!那就用惊叹的语气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句子,读出了“惊叹”!

 

师:我们看了古代和20世界的对比就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三、四自然段部分句子,再次感受农耕社会和20世纪的不同之处吧!请女生读写农耕社会的段落,请男生读写20世纪发明和发现的段落。

 

出示对比段落,男女生读相应的语段。

 

师:通过刚才的对比朗读,大家知道路甬祥爷爷在向我们阐明古今人们生活的巨大改观,用的是什么表达方法?

 

生:对比。

 

师:有更确切的说法吗?

 

生:作比较。

 

师:非常正确。(板书:作比较)通过古今作比较,让我们对科学带给人们的舒适和方便有了强烈的感受!这就是“作比较”的妙用!古今对比,让我们知道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了人们的追求更高了,科学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人们生活更舒适了,我们怎能不说──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读得自豪一点!我们怎能不说——

 

生自豪的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知道为什么“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吗?

出示: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

 

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百万年前和近一百年的变化吧吧!这一次看,要带着一个问题,边看边想:古时候人们渴望什么,现在人类又发明了什么呢?静静地想。

 

(看课前录像,生边听边看录像边想。)

 

师:你能选择一种自己印象最深的科学技术用上“作比较”的方法在作业纸上来写一写吗?(提供作业纸:过去——;20世纪——。三分钟后反馈。)

 

生:过去人们对海洋神秘的幻想,于是就有了美人鱼的传说。20世界人们发明了氧气管和潜水艇,实现了遨游海洋的梦想。

 

:过去人们希望可以千里传音。20世纪有了电话,实现了千里外通话的梦想,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交往。

 

……

师: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梦,然后把梦变成现实,要想把梦变成现实,我们今天的小学生该怎么做呢?

 

师: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此迅猛,如果我们不学好文化知识,将会被现代社会所淘汰,因此我们要刻苦学习,努力探索科学知识,做一个有出息的现代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