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麻步镇小校本培训
麻步镇小校本培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55
  • 关注人气: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评课稿   温春莲

(2013-06-08 13:01:57)
标签:

教育

分类: 集体备课教案、专题文稿

                  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评课稿

 麻步中心小学    温春莲

《位置与方向》这节课是要让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整节课,老师以生为本,为学生创造最为合理的学习材料和教学路径,体现了生命的课堂,有以下几个特点:

杨老师的这节课是既是实在的又是实用的。首先,老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采用了学生熟悉的云碧峰国家森林公园这个简易的线路图来替代教材中的公园定向运动图。将学生的视野拓宽的他们熟悉的生活空间,让学生感到学习内容是如此接近,数学知识是如此的实用。不仅如此,教师还设计了具有现实背景的开放性练习:从家乡上饶出发,设计一条你喜欢的旅游路线。为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提供材料,既满足了学有余力学生的需求,为后几个例题的教学埋下伏笔。

整节课,教师放手让学生说,放手让学生做,放手让学生参与。善待了学生差异,将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学生在放手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量角方法,老师一一给予反馈,师生之间保持着有效的互动。

“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是想问的?”“谁还能再说一说。”“设计一条你喜欢的旅游路线”课堂上我们不难听到这样的问话,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杨老师创设了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教师两次巧用学生的认知冲突以学定教。当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出康乐亭和望江亭都在入口的东北方向后,老师紧接着追问:那我想去康乐亭和望江亭只知道往东北方向走行不行?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将它们的位置说得更清楚一点吗?巧妙设问引发了学生的第一次认知冲突。学生发现已有的知识已不能满足需求,即同方向但不同角度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尝试探究新知的欲望。学生的思维得到激烈的碰撞。这一环节的设计就巧在需要角度才能将物体的相对位置描述清楚这一知识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发需要,而不是老师强加的。当学生在知道了用角度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后,老师再次巧设问题情境:我知道了康乐亭和望江亭都在入口东偏北40°方向上,现在我能去了吗?引发了学生的第二次认知冲突,即知道角度但不知道距离。学生感受到只有角度还是难以描述清楚的,距离就成为学生自身的一种需要。这一环节的设计与上一环节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最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层层深入的分层设计也有利于让学生明白这个知识到底是怎么样形成的,明确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让学生经历了从旧知识到新知识产生、形成过程,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过少,课堂反馈面不够。

                                   2013.3.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