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负外部性的分析

(2013-03-15 10:16:00)
标签:

经济学原理

分类: 经济原理

※《经济学原理/{第04篇·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10章·外部性

※{第01节·外部性如何影响经济福利}/ 专题03

※《负外部性/ 续文01

 

负外部性的分析

 

既然社会成本中包括了铝生产者的私人成本和受到不利影响的旁观者的外部成本。那么铝的数量是多少时,才能使这个市场的总剩余——私人价值减去社会成本——最大化呢?

答案是:当选择需求曲线与社会成本曲线相交的数量时,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这个交点是最优数量(能使这个市场的总剩余最大化)。因为——

当数量低于Q最优时,私人价值(用需求曲线的高度衡量)大于社会成本(用社会成本曲线的高度衡量)。如下图中绿色线所处的数量。

当数量高于Q最优时,社会成本(用社会成本曲线的高度衡量)大于私人价值(用需求曲线的高度衡量)。如下图中橙色线所处的数量。

见下图所示

http://s11/mw690/002by4Lzty71ta8s8WK7a&690

若图片无法显示,刷新页面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均衡数量(Q市场)大于社会的最优数量(Q最优)。出现这种无效率是因为市场均衡仅仅反映了生产者的私人成本

在市场均衡时,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这就是说,在Q市场时,供给曲线(私人成本)位于社会成本曲线之下。即总剩余——

不是:私人价值-私人成本

而是:私人价值-私人成本-外部成本

因此,使总剩余最大化的最优数量(Q最优)小于均衡数量(Q市场)。

所以,将数量降低到均衡数量之下,就会增加总剩余。

【另见】《市场均衡的评价

 

那么如何达到这种最优结果呢?

一种方法是:政府对制铝征收税收。税收使铝的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移动量为税收规模。如果税收准确地反映了外部成本,新的供给曲线就与社会成本曲线相重合。在达到新的市场均衡时,制铝的数量将达到社会最优数量。

 

这种税收的运用称为外部性内在化,因为它给市场买者与卖者以考虑其行为的外部影响的激励。

征税后,铝生产者在决定供给多少铝时会考虑到污染的成本,因为现在税收使其要支付这些外部成本。相应的,由于市场价格反映了对铝生产者征收的税收,铝消费者也有少消费铝的激励。

这项政策根据的是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另见】《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小结——

存在负外部性时,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因此社会成本曲线在供给曲线之上。

那么,总剩余=私人价值-私人成本-外部成本

因此,负外部性使私人市场决定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

政府可以通过对有负外部性的物品或劳务(或经济活动)征税来使外部性内在化。

 

在本章后续内容中,我们还将详细考虑决策者解决外部性的其他方法。

 

概念


外部性内在化(internalizing the externality 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负外部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