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略的变量和反向因果关系
标签:
经济学原理 |
分类: 经济原理 |
※《经济学原理》/{附录}
※《附录·绘图》
※{第02节·运用图形时容易出现的错误}/ 专题01
忽略的变量和反向因果关系
经济学用图形来说明关于经济如何运行的观点。换言之,是用图形来说明,一组事件如何引起另一组事件的发生,且不会混淆原因与结果。好比在需求曲线中,我们变动价格,同时使所有其他变量不变,就得知,价格的变动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
但上述的情况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的,当用现实世界的数据来画图时,要确定一种变量如何影响另一种变量,往往是比较困难的,这里一般存在两个问题,即“忽略的变量”和“反向因果关系”。
忽略的变量:变动是由图形上没有画出的第三个被忽略的变量引起的
在研究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时,要使其他条件不变是困难的;如果不能让其他变量保持不变,就可能会让人们认为图形中的一个变量引起了另一个变量变动;而实际上,这一变动是由图形上没有画出的第三个被忽略的变量引起的。
如图所示
若图片无法显示,刷新页面即可
图中,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明,家庭拥有的打火机越多,家庭成员越可能患癌症。
判断该分析是否正确时,首要问题是,在考虑一个变量时,是否令其他相关变量保持不变?如果回答是否定的,这个结论就值得怀疑。
对上图一个简单的解释是,拥有打火机多的人往往吸烟多,引发癌症的是吸烟,而不是打火机;若没有使吸烟数量不变,就无法告诉人们持有打火机的真正后果。
上述说明了一个重要原理:当看到某图形被用于支持一种关于原因与结果的观点时,应思考,有没有一种被忽略的变量变动能解释观察到的结果,这很重要。
反向因果关系:可能确定是A引起B,而事实上却是B引起A
即使确定了所要观察的两个正确的变量,也会遇到反向因果关系;换言之,可能确定是A引起B,而事实上却是B引起A。
如下图示
若图片无法显示,刷新页面即可
图中,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明,警察集中程度越高的城市越危险。
但是,上图并未让人们确定因果关系的方向,即到底是警察引起了犯罪,还是犯罪猖獗的城市雇用了更多的警察。
一种确定因果关系的简单方法是考察哪一个变量先变动:即“犯罪增加,警察增多”;或“警察增多,犯罪增加”。
但这种方法的缺陷是:人们并非根据其对当前状况的变动来改变自己的行为,而是常根据其对未来状况的预期变动来改变。
例如:预期未来有一次大的犯罪高潮的城市,现在就会雇用更多警察;另如:夫妇预期孩子的出生,而先于孩子出生购买家庭用车,但千万不要试图得出家庭用车销售引起人口增长的结论。
忽略的变量和反向因果关系的陷阱提醒人们,用图形得出关于原因与结果的结论时,要谨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