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5年下半年扫文成果(古代文学·文体学)

(2016-01-04 19:02:28)
标签:

杂谈

推荐:
1.葛晓音:《从五排的铺陈节奏看杜甫长律的转型》。《复旦学报》,2015.4
完成了变台阁体为咏怀诗的彻底转型。以变化多端的罗列方式构成横向的铺陈节奏,同时巧用多层次、多角度反复对照的句式,以双管齐下的笔法开创出长律的独特结构。从而突破了传统排律表现功能的种种局限,并在表现原理上形成与五古长篇迥然各异的鲜明特色。
2.葛晓音:《杜甫五律的“独造”和“胜场”》,《文学遗产》,2015.4
杜甫五律取景的特点:
王孟多写静景,杜甫构图不取静态,多表现动态和生气,且趋生避熟,不用常见景,注重日常景物;盛唐五律淡化人物,杜甫五律重在人事感慨,取景指归于人;景联构图紧凑,含义浓缩。
杜甫五律言理的特点:
尝试议论和叙述;探索五律表现功能,善言象外之理。
或用非常规的句法结构,或于常规句法结构中精于炼字,通过字词的巧妙组合暗示出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
3.钱志熙:唐人比兴观及其诗学实践。文学遗产,2015.5
汉魏以降,作为歌谣传统的兴法衰落。唐人以“比兴”并称,重点在“兴”,取“兴于诗”之义,“兴”成为一个活跃的诗学范畴,由此形成“兴寄”、“兴象”、“兴讽”等一系列诗学范畴。
4.孙少华《汉代赋论的文学实践与时代转换》。文学评论,2015.5
汉初:诗体与赋心,政教意义;中期:赋神与写诗,造奇诡之辞;晚期:赋情与体物。
5.王志清:吴风日渐与唐诗转型。河北学刊,2015.4
盛唐以后北地文人涌入吴地,引发了诗风的转变,表现在:
特别光鲜的审美感召;发乎兴致的审美介入;清婉日渐的审美风习。
6.王蕊:清代山东才女的写作与日常生活。东岳论丛,2015.10
清代山东才女群体主要出自士人阶层,写作得到家庭的支持,山东士人阶层夫妻关系并无明显的主从尊卑之分,冲突较小,但仍然遵循内外有别、从一而终的伦理规范秩序。这一群体于日常劳作之余进行创作,创作中反映出了士人家庭间的交往状况。
按:此研究从属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末民初民间习惯视野下北方女性日常生活研究”,此课题值得持续关注。
7.刘宁:文体与形名。北京大学学报,2015.5
《文选》不同文体作家排序不一致的现象,体现了编者希望将某篇作品安排为某类文体之“首篇”的用意。反映了《文选》突破了《文心雕龙》的传统文体观,弱化了对文体“六经之源”的推重。
8.宋展云:《文选》鸟兽赋之寒士心态探微。广西师大学报,2015.1
《文选》所录5篇鸟兽赋均为寒士所作,寄托了避祸自守、追求自由的寒士心态,体物手法多样,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9.赵艳喜:论张耒对白居易诗歌的接受。聊城大学学报,2015.5
张耒为北宋后期最肖白居易的诗人。
10.宋展云:论张协与两晋之际文学新变。《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5
《文选》所录张协作品大多作于“屏居草泽”期间。张协作品摆脱了太康诗歌采缛力柔的特点,引领着两晋之际文学演变的新趋向。其《杂诗》十首回归汉魏诗歌艺术传统。其“巧构形似”的特色,对东晋南朝山水诗发展颇有影响。张协诗歌还扩大了西晋诗歌审美境界,开启后世奇崛冷峭一派诗风。
张协的“巧构形似”包括描写动态场景、体物精微、炼字琢句等特点,如陈祚明所言,“风气微开康乐”。
存目:
1.龙文玲:西汉政局演变对汉宣帝乐府与歌诗的影响。《文学遗产》,2015.4
儒学,少数民族。由颂美武功向偃武修文转变。
2.许继起:乐府四厢制度及其乐歌考。《文学遗产》,2015.4
3.梁结玲:论乾嘉诗坛的“风趣说”。《文艺理论研究》,2015.3
4.陈雪军:梦窗词校勘、词学师承与晚晴民初词学思潮的演变。《文艺理论研究》,2015.5
5.柯鹤立:巽之祟。文史哲,2015.6
巽祟与产育有关。
6.岳进:明代唐诗选本与五言古律之辨。江西社会科学,2015.4
7.王见楠:晚唐咏物诗与怀古诗、园林诗的共通性研究。云南社会科学,2015.6
8.田恩铭:地域、士族与初唐文学格局重构意图中的文学图景。社会科学论坛,2015.11
9.葛晓音:从日本雅乐看唐参军和唐大曲的表演形式。北京大学学报,2015.3
10.钱志熙:陶渊明《形影神》的哲学内蕴与思想史位置。北京大学学报,2015.3
11.丁放:元代诗学与盛唐气象。北京大学学报,2015.5
元诗效法唐诗,尤重以李杜为代表的盛唐诗。
按:效李杜未必为效盛唐。
12.许结:《西经东史:汉赋演进之学术思考》,安徽师大学报,2015.4
两汉赋的演进,呈现出由西汉缘经到东汉重史的发展历程。
按:其中因果关系容再思。唐诗亦似有此。
13.程勇真:《论曹操诗文的死亡美学意味》,河南大学学报,2015.4
14.杨名:《唐代舞蹈诗中的舞姬形象探析——兼论唐人的女性审美取向》,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3
15.王见楠:晚唐咏物诗的声文之美与形文之美。聊城大学学报,2015.5
16.刘培:论宋赋的滑稽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