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游:通往灵性的心理治疗取向》书籍连载七

分类: 沙盘游戏知识 |
《沙游:通往灵性的心理治疗取向》
正文共:
预计阅读时间:
经过五个月的密集游戏后,我建议克里斯是否愿意再制作一幅沙图,他很快地点头同意(图18)。一座大桥从森林跨过一条河,河的两个方向都有船艇游走其上。桥上车水马龙,一辆火车和几部汽车匆忙地来回奔驰。
在这里,生命力茂盛的森林所代表的意识,是许多从无意识浮现的新能量又开始被启动了。经过仔细的观察之后,我注意到,其中有些交通工具都显现了调节的功能。
举例来说,消防车赶去灭火,以及垃圾车收集垃圾等,相较于先前在沙图中的混乱情境,现在都呼应克里斯比较有能力去“调节”自己的能量了。无论是在水上或陆上,都有交通工具在两个方向循环流动。
图18
这表明了,虽然这些力量可以完全自由地流动,但是仍遵循某些秩序前行。因此,它们正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建立相互的联系。这一次,我知道克里斯更近一步地在发展他健全的心灵了。
对我而言,克里斯似乎是一个天生的电子工程师。他不但可以非常熟练地修理火车,还会利用各种电气小常识来增强它的功能。为了让克里斯可以更自在地和他小弟单独待在家中的楼上,我建议他安装一组小型的密码,这组密码可以在不同的楼层之间运作。他们把讯号传来传去,全家人都觉得很好玩。当他在我家时,我就派他到三楼的娃娃室安装电灯。
由于房子是个体内在稳定与安全的象征,因此我想要他象征性地点亮自己的内心世界。
克里斯很兴奋地做这项工作,他全神贯注引导着纤细的电线,把它们嵌进小小的灯泡和开关里面。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六个房间内的所有灯泡都可以打开和关掉了。当爱迪生在上个世纪发明电灯泡时,所有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然而,当所有娃娃室的灯泡可以一次打亮时,我想克里斯内心所受到的冲击也不输给当年爱迪生所带来的震撼。最重要的,这一切都是他亲手独立完成的。
接着,我让克里斯又继续制作了一幅沙图(图19)。一名音乐家坐在沙图中央的一座小山上演奏手风琴,马戏团(circus)的成员在一个封闭的圆圈内,以顺、逆时针的方向绕着山丘移动。马戏团的成员包括:罗马的两轮战车、大象、老虎、马、小丑,和特技表演者。观众被放在圆圈外的左、右两侧。在前一幅沙图中,克里斯透过方形水域、桥梁,以及向四方移动的交通流向来表达他的本我,现在,这个本我很清楚地发展成一个在沙图中央附近移动的“圣物保护圈”(circumambulation)。
图19
在这里我想讨论一下有关“圣物保护圈”的象征意义。
在拉丁文里,“马戏团”(circus)这个字有“圆环”(ring)或“圆圈”(circle)之意。
在古罗马时代,“马戏团”主要是用于罗马的两轮战车赛,后来用于动物的打斗。在基督徒受迫害期间,他们被送到罗马竞技场与动物打斗。不过,这名九岁的小男孩之前有可能听过罗马的两轮战车赛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虽然他可能听过这个故事,但是他们家离城市很远,附近环境又很单纯,他甚至连马戏团都没有看过。
比较可能的情况是,他曾经听过诸如大象和老虎之类被驯服的野兽,在他的沙图中,这两种动物和马一起绕圈圈。由于现今的马戏团并不常看到罗马的两轮战车,因此我们在此所面对的应该是一个原型(an archetype)。
克里斯的解释是,坐在中央的音乐家正在演奏音乐给大家听。这幅沙图很清楚滴将焦点往“中央”移动。
经过比较仔细的检视之后,我注意到两个外围的圆圈是往逆时针的方向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象征往无意识层面移动。
里面的物件则以顺时针的方向画了一个圆圈,代表朝意识层面移动。
我们都知道心中心感(centering)对个体来说是一种神圣的经验,因为那是一种和人类与生俱来之宗教力量进行接触的体会。
天主教的弥撒仪式中,提着香炉的祭司围绕着祭品转三圈,其中逆时针转两次,顺时针转一次,藉此净化祭品,使其转化为神圣后献给上帝。
如果把克里斯沙图里的圆圈拿来和这个仪式做类比的话,他的沙图毫无疑问地是代表一种转化的历程。
在克里斯的沙图中,一个看起来似乎不重要得马戏团里,“原型”对心灵疗愈的功能正以撼动人心的方式被表达出来。
在沙图中,代表负面力量的罗马双轮战车和互相打斗的动物,是否正准备透过静止的无意识被转化为另一种新生的力量呢?
圆圈本身,特别是绕着中心点转动的圆圈,在其他文化中也具有神性的特征。
荣格曾经在《心理学与宗教》(Psychology and Religion)这本书里面提到:
自古以来,有中心点的圆一直是上帝的象征,因为它表明了上帝化身的完整性:一个圆点在中央,并且由一连串的点构成圆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配置方式等同于曼陀罗(manadala),因此是一种本我(Self)的象征,它不只是个别自我(the individual ego)的参照点,而是所有心境相似或者因命运而相系者得参照点。
本我不是自我,而是一种超乎寻常的整体性(a supraordinate totality),涵盖意识与无意识。
不过,由于后者没有任何可以认定的界限,而且在其较深层次通常具有集体无意识的性质,因此无法和一个人的整体性区分开来。
所造成的结果是,它会不断地创造所谓无所不在的神秘参与(participation mystique),它是许多个体的统一状态,也是所有人共通的源头。
于是,透过与治疗师之间的移情作用,克里斯成功地在他内心深处创造一个圣域(temenos),并且让母子间的关系变得较为和谐一致。
经由这种方式,他可以使自己免于崩溃,如同纷乱的图17中所令人担心的情形一样。
现在,他也许可以从这个受保护的空间当中应付外在世界的威胁。
如果我们回想第一幅沙图,会发现他当时的内、外在世界并不和谐。当有家庭保护时,他的状态还不错;但是到了山顶上,他就倍感威胁。
在他最近这幅沙图中,他象征性地表达出了中心化的历程倾向,这种倾向通常在两、三岁孩子的身上就可以发现了。
现在,我应该从这个心意集中点上,继续酝酿他坚强而健康的自我。
克里斯变得很喜欢绘画和创作黏土模型,在上述的工作中,他充分显现了灵巧的手工技能和卓越的色彩感。在这个阶段,我尽量让他在创意方面有表现的机会。这不仅关系到完美艺术作品的创造,也涉及透过媒材来让克里斯表达自己的意念。
我们必须在治疗期间重新建立Neumann对于婴儿发展层次的假设。
那就是母子间稳定的依附关系会使人产生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正是第一个自我发展阶段的活水源头。在此阶段中,通常会运用植物和动物的层次来展现他自己,就像克里斯在下一幅沙图中所表现的一样。
他在这幅沙图中描绘出丛林的景象(图21)。在林密叶茂的区域里面,一条拥有天然堤岸的河流过它的中央地带,此外,这个林区还连结着一处浅谈和一座桥梁,动物走向溪流喝水,在最右侧的河岸两旁各自站着一名摩洛哥人。
我在这两个皮肤微黑的人身上看到,克里斯的自我(ego)开始喝原始本能的觉察层次区分开来,这个本能层次位居无意识的底层。在这幅图中,幽暗的丛林即代表深层的无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克里斯越来越能仰赖自己的信心;同时,他的企图心也开始越来越彰显。相较于之前的翘课、逃学,他也更愿意将时间投入在功课上面。为了亲自见到他的进步状况,我也曾受邀前往学校探望他。
图20
接着,他很快地又完成另一幅沙图,图中景象令人耳目一新(见图21)。
相较于前一幅沙图里的水是在天然的河岸间流动,这一次却是流经人工运河,船朝着运河的两个方向移动。在河的两岸,有一些士兵正在打斗;克里斯告诉我,这些皮肤微黑的人正在争夺苏伊士运河。颜色较为浓密的林区让人想起丛林,这上面种植了一些生长在近东与南欧的棕榈树;此外,也可以看到大象在此出没。
让我们想象一个丛林的景象,就如同我们在非洲大陆所看到的一样。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景象又再度展现了深层的无意识意义。
我们可以假设,克里斯的自我发展正逐渐以更强的力量浮现出来。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那场为争夺运河所引发的战斗,这条由人工打造的运河是一项需要精密科学配合的伟大计划。当我们通盘考量这一切之后,发现除了绘画与电工之外,克里斯也展现了科学方面的潜力。
因此,我们很清楚地指导以后应该鼓励克里斯在各方面多加尝试,这对他未来的专业发展将很有帮助。
此外,他也主动地搭建一条缆车道,连结他家与朋友家。不过,所有的搭建计划他都有预先和我讨论过,再由我协助他完成。缆车道似乎代表他和外在世界之间某种连结,这种连结对他未来的社会适应其实非常重要。
图21
在治疗一开始让他感到惴惴不安的学校,如今几乎已不成问题了。他坚定不懈地研读那些最令他头痛的科目,而且早就不再担心自己会被转到特教班。
即使他不是一个聪明的学生,他也已经笃定地为自己日后的专业或职业训练做好准备。
在他治疗期间所制作的最后一幅沙图(见图22),出现了一座分割苏黎世湖与格里芬湖的山丘。他在山上还放置了几栋房子代表村庄,而靠近这些村庄的男子则是当地居民。此外,还可以看到一条街道绕着山丘蜿蜒而上,并且直达山顶,山路尽头坐着一个小男孩。他无拘无束地坐在上面,他的家就坐落在这块区域内。
图22
这表明他终于可以适应这个世界了,这幅沙图正代表力量的转化。
在第一幅沙图中,克里斯是以攻击的方式来表达这些力量的,而它们正是阻碍他成长的影响力。
战斗的士兵曾经包围这座山头,也曾经威胁到坐在白杨木下长凳上的小男孩,但是现在这里却站了一群可以宁静工作的男子。
在第一幅沙图中,克里斯眼中的自己,是一个被局限在狭隘居家情境里的小男孩,四周充满了战争的喧嚣;
现在的他却坐在靠近街边的山丘上等公车,
他说,「……公车回来接我走出山丘,尽到临近的村落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