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回家过年的“尴尬事”
(2014-01-15 11:36:50)
标签:
过年尴尬事情感 |
分类: 个人文章 |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大的节日,不管我们如何抱怨“年”越来没有“年味”了,我们对年的期待在内心深处依然非常巨大。这种期待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一进入腊月,很多人都会放弃对工作的开拓,常常以“明年再说吧”来搪塞;比如对购买火车票的焦虑;再别如对小时候过年的回忆,这些都是我们对年期待的表现。
然而,我们对年期待的同时,也会有不同的忐忑,会面临着不同的尴尬事,尤其是那些一年只会一次家在外工作的人们更是如此。阔别家乡一年之后,我们再见到家乡亲戚、朋友或者左邻右舍的时候,我们害怕他们意味深长地询问“今年赚多少钱”、“升官了吗”、“有女朋友了吗”、“什么时候结婚”等等。为此,有些媒体还为回家过年的人们支招,像什么“转移话题之计”,就是答非所问;像“主动出击之计”,就是先问长辈的孩子们赚多少、是否结婚了之类的话题,先置对方以不利地位。看到这些,真不能不佩服中国人斗智斗勇的领域之广泛。
对于这些所谓的“过年尴尬事”,我倒不觉得是什么大事,回家过年的人们也大可不必太放在心上。老家的亲戚长辈们希望问收入、婚恋之类的隐私话题,这与我们中国人不太尊重隐私的习惯有关。我们这些在城市工作的人们,习惯了城市里关起门来谁也不理谁、说话留三分的生活,而身处农村的亲戚长辈们则还固守着“俺们家就是你们家”、“你的事就是我的事”的习俗,根本没有隐私的概念。回到老家,我们就要“回乡随俗”,暂时放掉“隐私”这个概念,也就不会觉得某些话题敏感了。
总得来说,长辈们询问我们在城里工作的情况也是对我们的一种关心,只是有些时候,这些关心变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让我们感到不舒服。我们不是常说要变压力为动力吗,压力让我们不愉快的同时,确实也会推动我们的进步。因为要面临乡邻的压力,所以我们要在新的一年里努力赚钱改善生活;因为要面临乡邻的压力,所以我们会在新的一年里尽快解决婚恋的问题;因为要面临乡邻的压力,所以我们在新的一年里要好好工作好好表现以求得升职。我们能直面这些压力,甚至把这些压力看做我们前进的动力,还会感到不悦吗?
换个角度讲,除了亲爹娘,没有几个人真的关心你一年赚多少钱、是否升官、是否婚嫁这些问题。那些远亲近邻们对你的相关询问与“吃了吗”这样的话语无异,都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而已。不然的话,那些常年不见的故人们跟你聊啥啊,聊国家大事?聊天气?还是聊今年的收成?所谓家长里短,不就是婚丧嫁娶、升官发财的一些事情吗?也就是说,家乡亲邻们并不在乎你的答案,只是寻找聊天的话题而已。至于你赚了多少、结婚与否,估计他们转瞬就忘记了。这样的话,回乡的人们还有什么好纠结的呢?
归根结底,纠结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因为自己觉得赚钱赚得少,或者没有结婚,没有升官,这不符合自己的预期,自己不满意自己的这些现状,所以在特别在乎别人的提及。如果你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现期不应该结婚,在别人问及的时候,你自然也会理直气壮的答复说还没考虑结婚的事情。从这个方面说,我们只要能够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现状,那么再遇到所谓的“尴尬事”之后也不会觉得尴尬。
春节是一年一次家人、亲戚和乡邻们的盛大聚会,在外漂泊了一年的人们回到家中尽情享受亲人们的团聚就可以了,大可不必在乎那些所谓的“尴尬事”。自己的生活自己过,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又会离别,各自寻求自己的理想,在这短暂的重逢中,有何别纠结于瞬间的对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