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的2011年:体验中年精神危机
(2011-12-26 15:53:27)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个人文章 |
岁末年尾,即将“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总禁不住要回望一下过去,展望一下未来,感慨时光流逝的同时,对未来又树立起新的希望。人类的这样的一个习惯,恰恰说明了我的一个想法,那就是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的,不仅仅是当下,更重要的是过去和未来。当下不过是一个过渡,过去是我们当下状态的基础,未来则是改变我们当下状态的动力。在这样的一个关口,我也禁不住会思索过去的一年,也禁不住会瞭望未来。
如何给我的2011一个总的概括?倒是不难,这过去的一年主调十分简单,主题十分明确,那就是我真真切切地经历和感受了中年精神危机,而且这个精神危机还没有完全结束,不知道是否要持续到2012年的什么时候。
何谓中年精神危机?我没有上网去查,反正我对此的理解和多数人认为的不同。过去我们常常认为,人到中年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承担着更大的压力,于是容易出现中年危机。在我看来,上有老,下有小,这绝不是中年危机的根源。换个角度想,上有老,使我们的心理还有一个可以获得安宁的场所,因为只有在父母那里我们才真正的放松,相反,没有老才会让我们更危机;下有小,使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生生不息,对未来才有希望,相反,没有小,我们会产生生命的停滞感,那样更容易危机。
在我看来,真正的中年精神危机,其机制是这样的:当我们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一般也就是四十岁到五十岁吧,我们的事业基本上已经达到了顶峰,基本上没有什么希望再获得新的发展了。这个时候,我们曾经的、雄心勃勃的人生价值体系已经失去了其作用。但与此同时,新的、适应人生另外一个阶段的价值体系还没有建立。这种新老价值体系交替期间,我们会感到无所依从,不知所需,拥有的不令我们愉悦,失去的会让我们惋惜,于是,心情总是很低落,内外都是拧巴的。这就是中年危机。
如此说来,我才三十多岁啊,应该是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啊,而且,不可否认的是,确实这两年成长和发展很快啊,为什么会有人家四五十岁才会有的精神危机?莫非是我未老先衰?虽然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外表确实属于未老先衰,三十几岁的人像四十几岁的样子,但是,这仍让不是中年危机的原因。我觉得,我之所以会中年危机,是因为:经过五年多的过渡,我的过去的价值体系已经接近于完全崩溃,但是,由于过去的朋友和现实的环境的影响,这就得价值体系的影响气息尚存。另外一方面,我的新的价值体系已经初步建立,然而,它依然尚不稳定,尚不足以让我死心塌地。在这样的情况下,旧的没去,新的未稳,新旧交替,便产生了无所依从、心神不定的情绪,这纵便不是中年精神危机,也与其无二。
因为这样的原因,我的2011的就是分裂,所谓的分裂就是不同的状态不能统和。就像当年的陶渊明,一方面向往采菊东篱下,一方面要为五斗米折腰,这就是分裂。没什么可怕的,当陶先生挂冠而去,悠然见南山的时候,就不分裂了,九就统和了。
分裂,是很痛苦的。因为,人的心理本能是要让分裂整合的,是要使心理重归于和谐统一的,所以,分裂的痛苦激发了内在的统一的力量,于是,我们越分裂,便越有强大的统一的力量。就像台湾和大陆一样,越是闹台独,统一的呼声就越高。除非哪一天彻底的分裂的毫无联系了,就像精神分裂一样,那我们的统和的力量也就不再起作用了,也就不再努力了。
痛苦是痛苦,但是我觉得这也未是坏事。应该每个人都会有这个经历的,就像青春期一样,早晚都有。有的孩子一直很听话,十四五岁了,别的孩子青春期闹得不行,唯独他一直是乖乖女或者乖乖男,父母还在人前炫耀。其实这不是什么好事,那些乖乖女、乖乖男们到了三十几岁再开始青春期,后果更严重,要么是家破人亡,要么就是不务正业,还不如早来早了的好。
中年危机也是如此。在三十多岁的年纪出现,此时内心能量尚足,未来空间尚大,取得新成就的可能尚有,所以即便是危机也不至于危机的太厉害。而且,克服危机之后,便是坚定的人生,纵不是一片坦途,却也要舒畅的多。
所以,回顾2011年,可以说,一则以忧,一则以喜。可以说,这一年我倒是踏踏实实长了真正的一岁。(魏广东 201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