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平凡的世界》
(2011-03-31 10:45:21)
标签:
文化 |
分类: 个人文章 |
昨晚将近两点才睡觉。我的晚睡要么是因为完成某项工作,要么就是因为对某个感兴趣的电视、书籍欲罢不能,一般前者居多。昨晚就是因为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人物”栏目播放关于路遥的纪录片最后一集,看完之后总觉意犹未尽,便上网搜索了一下,没想到居然搜到了由《平凡的世界》改变的电视剧。 不知道这个电视剧是什么时候拍摄的,音像效果并不是很好,一共十四集,我便随便点到某一集,随便拉到某一个片段看。虽然是第一次看到这个片子,里边的演员并不是很熟悉,可是无论到哪一个镜头,我都立即就能明白描述的什么人物和什么情节。在看到某些镜头的时候我还是禁不住热泪盈眶,还是禁不住感到无限的温馨,还是禁不住生出许多的遐想。《平凡的世界》就像邻居家的大娘,其形象已经深入到了我的血液和骨髓,已经成为了我精神的一部分,不管何时提及,总会宛若眼前。
我是一个不大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人,荣格曾经说人类似乎都有这样的“恐新症”。第一次看平凡的世界是在高一或者高二的时间,我们宿舍的多数同学都已经传阅并盛赞之后,我才借过来看。然而,一旦开始阅读,就基本上没有停下来,感觉不少事情就是对自己的描写。比如,书中所说孙少平回家和金波换着骑自行车,要攀越一道道山梁,这几乎就是我个人经历的再现。应该说,高中的时候是我人生中一个十分困难的时期,归根结底的困境就像孙少平一样,是因为经济的困难。可是,经济困难往往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困难,它会衍生出其它多种困难,比如会让人自卑,会影响人的人格,这中衍生出的困难是经济困难本身更让人痛苦。在困难之中,人生的希望和精神的支持显得比任何时候更加重要,它不单是生活质量的问题,甚至关乎人的生存。《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就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寒冬中的一堆篝火,向人们传递着希望、向上、拼搏、不屈的信息,让出于困难的我获得了不竭的生的动力。
现在回望《平凡的世界》,有些人物和情节略显模糊,而有些人物和情结则日益清新,让人挥之不去,萦绕情怀。
一类情节是男女之情。之所以说是男女之情而不说是爱情,因为似乎这种男女之情并不是一般意义的爱情,或者说不是世俗的爱情。第一个情节,就是田润叶为了让孙少平给孙少安捎信,便把孙少平叫到县委大院,让孙少平美美的吃了一顿。其间描述的情景,让我情难自已,特别的感到。这当然不是爱情,这是一种类似于亲情的、默默无闻的、体贴周到的关爱,是一种姐弟之情?即便是,也是最纯最美的姐弟之情。第二个情节,则是孙少平在黄原打工其间,打算去观看电影《王子复仇记》,当他没有买上票回头的时候,田晓霞正在雨中默默的注视着他。我觉得,这一情景可以算的上全书中最美妙、最动人、最沁人心脾的一节。每次翻阅此书,我都会重读这一段,彼情彼景犹如亲历,宛若眼前。这两个情节是我记忆最深刻的,如果还要找几个类似的情节的话,可能会是这样几个:汽车司机田润生在集市之上看到郝红梅背着孩子卖饺子的那一节;孙兰香第一次进省委副书记家门的那一节;逛鬼王满银浪子回头妻儿团圆那一节。只是这几个情节的印象模糊了不少。
第二类情节是亲情。这一类情节在《平凡的世界》也时常描写到,或者这也是全书的主要内容之一。第一个让我感动的流浪的情节,就是孙少安因为包产到组而被公社批判,他的父亲孙玉厚和妹妹兰香蹲在电线杆下听批判现场广播那种恓惶的场景,以及之后当孙少安钻到玉米地里想平复一下心情,他的父亲也默默的尾随其后,无声的关怀他的场景,现在先来,我依然会泪水盈眶,感动不已。这种情感似乎还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一种触动,似乎这样的情怀正好填补了内心的某个缺失,添得恰到好处,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多不少,不高不低,极其完美。此类的情节,还有孙少平的姐夫王满银因为贩卖耗子药被批斗,少平一家乱作一团之时,年幼的兰香无声的完成了喂猪的任务;孙兰香打算不上高中却被孙少安教育了一番的情节;田福堂回心转意去看望刚出生的孙子的情节;王满银用自行车带着孩子去上学的情节,等等。
我为什么会喜欢这些情节呢?别人喜欢的、关注的也是类似的情节吗?第二个问题我没有与人交流过,并不是十分清楚。关于第一个问题却可以自我分析一下。简单的说,归根结底的说,其实还是透露着一股农家孩子的心思。尤其是在第一类情节方面,我喜欢的基本都是城里的女孩喜欢农村的孩子,不仅仅给了农村孩子的爱的感觉,也有生活中的关怀。孙少安与田润叶之间,孙少平与田晓霞之间,孙兰香与吴斌之间,都是如此。或许这也不仅仅是我的情怀吧,路遥本人肯定也有此类情怀,所以他才会这么多的描述这样的爱情关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呢,似乎很清楚,又似乎难以名状,是一种攀上枝头变凤凰的感觉,也是一种受到垂爱的感觉,还是一种农村孩子对大城市无比好奇而想通过某个人建立与城市的感觉。或者又不全是,又不不是。
其实路遥所描述的爱情模式几乎都是这样的,包括他另一部小说《人生》中的高加林和黄亚萍之间,一个是农村的、毫无根基的后生,一个是城市的、有着很好背景的女孩。城里的女孩偏偏爱上了农村的后生,爱的美好而浓烈,浪漫而温馨。可是,这种爱却让人有一种不安全感,让人没有根基感,让人有一种虚幻感。于是乎,这一对对都是无果而终,都未能终成眷属。孙少安与田润叶之间,孙少安自识时务,主动退出,使得二者的爱情扼杀在萌芽之中。孙少平与田晓霞之间,田晓霞英勇牺牲,使得这一形象愈发的完美无缺,愈发的让人遐思无限,但事实上的结果只有一个,孙少平与田晓霞天人相隔,再无机缘。高加林与黄亚萍之间亦是如此,因为被告黑状,高加林卷了铺盖回到农村老家,与黄亚萍之间的爱情也戛然而止。唯有孙兰香和吴仲平有情人终成眷属,须知这却有一个严格的前提限制,那就是孙兰香考上了大学,虽不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却也是挤进了城里人的行列。纵便如此,省委副书记的夫人、吴仲平的妈妈在见到孙兰香之前还是很不满意她的家庭背景。
或许,路遥本人也是这种爱情模式的践行者。他与林达之间,一个是出生于朝不保夕的农民家庭,一个来自大城市北京,二人却深深的相爱了,犹如孙少平与田晓霞那样。据说在生活中林达因为工资比路遥高所以对路遥照顾颇多,犹如孙少平与田晓霞那样。我不知道路遥是否因为受了自身情感生活的影响而创作了作品中的那些人物,或者说,路遥是否在实际的情感中也体验到了小说中那些人物的情感。
结果是,路遥和林达离婚了。犹如小说中的情节一样,但没有小说中那么美,因为是离婚而不是没有开始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