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教与学的一点感想

(2011-03-03 10:48:22)
标签:

杂谈

分类: 个人文章
 

春节期间回山东老家,去拜访了一位我的小学数学老师。我跟这位老师还是很有缘分的,先是他叫了我三年的数学,对我宠爱有加,没想到十多年后,他女儿考入了我所在的大学,成为了我的学生。老师请我吃饭,席间自然会谈起小学时候的一些故事,回想起并把它再说出来,颇为有趣。

其中,老师的一个观点我印象就十分深刻。他说,通过观察孩子上学上早了不好。对此我赞叹不已,因为我本人就有亲身经历。我曾经上过两个小学一年级,第一次的时候还不到六岁,当时我看小伙伴们抱着凳子说要去上学,于是我也抱了一个小凳子到学校问老师要不要我。老实说要,于是我就开始了第一次小学生活。不知道是因为年龄小,还是因为尚未开窍,结果那次上学基本上每次考试都是倒数,还时常被年龄大的同桌欺负。又一次被同桌打的胸口疼了好几天,父母便决定让我回家长长个再继续上。第一次小学的经历以半途而废告终。第二次上小学的时候,我已经接近八岁了,这一次算是一帆风顺,一直顶着尖子生的光环上到初中。因为了这样的经历,所以,我还是很赞成孩子不能上学太早。这样与格赛尔的成熟势力说相吻合。然而现在的父母却有一种相反的思维倾向,恨不得孩子尚未出生就要教育,不到两岁就要送到幼儿园。或许也是社会使然,仍然不值得推广。

现在回想一下过去的学习,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有的是开窍晚,有的确实资质不够。我的小学同学之中还有不少人到现在依然不识数,对于这样的学生,什么样的老师能教好啊?所以,现在有的教育部门的官员或者一些人,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有问题。当然他们强调教育者要注意方式和方法,无可厚非,只是真理向前半步就是谬误。过的的强调老师,给老师太大的压力,反而激起了老师的反感,于促进教学无益。

还有一种情况,在我给一些成人讲课的时候会遇到,一些人问一些既空且大的问题,或者对某些问题感到茫然,听不懂,不感兴趣。自认为讲课还是很通俗的,出现这样的情况,多数还是因为这部分人几乎没有什么心理学基础,就去学习较为专业的心理咨询技术,自然就会出现不懂、不感兴趣的现象。今天在上班的路上,我忽然想,对于站在老家村口的村妇们,如果你去给他们讲《论语》,估计孔子来了,他们也不感兴趣。要想让他们理解其真谛,还是要先叫他们基本的字词,培养基本的素养,才可以吧。总之,基础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

 

附:格赛尔成熟势力说简介

格塞尔的主要观点是所谓“成熟势力说”。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成熟和学习。他更着重于成熟,认为成熟与内环境有关,而学习则与外环境有关。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行为或心理型式在环境影响下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顺序与成熟(内环境)关系较多,而与外环境关系较少,外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以适当的时机而已。他的一个双生子爬梯实验是很著名的。在这个实验中,双生子T和C:T从第48周起每日进行10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周;在此期间,C不作爬梯训练,只从第53周起开始作爬梯训练。根据他的实验结果,C只接受2周的爬梯训练,就能赶上T的水平。因此,他得出结论说: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对于这个实验的解释曾经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和争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