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个人文章 |
经过多年的发展,心理咨询行业在我国三百六十行中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心理咨询在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然而,既便如此,多数的人对于“心理咨询”依然敬而远之,依然存有神秘之感。甚至于在高校之中,从教授到大学生,也都会感到那是很遥远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并将做心理咨询工作的人至于另类之中。可是,心理咨询到底离我们有多远?且听我慢慢到来。
多数人一提到心理咨询,就认为那是有“神经病”的人才需要的“心理治疗”。这是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误解。在心理工作领域,人被划分为两个大类,第一个大类是“心理正常”者,第二个大类是“心理异常”者。关于第二大类“心理异常”者,人们都较熟悉,就是被成为“神经病”(实际上是精神病)的患者,此外还包括一些人格障碍和神经症患者。这一部分人具有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到精神疾病专门医院去治疗。根据卫生部门公布的数据,我国精神病患者的检出率约为千分之六,也就是说像我们这样的一个一万人的大学里,按平均数算,应该有六十个人存在人格障碍、神经症或者精神病等心理疾病。虽然这已经足以引起我们重视,但对于多数人来说毕竟还算的上是少数。
我们再看第一大类“心理正常”,这一部分有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所谓的心理健康有一些标准,归结起来主要是指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严格意义上来讲,完全的心理健康的人是不多,人们总是多多少少有一些心理问题,这就属于“心理不健康”的类别里了。“心理不健康”中又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三类。一般心理问题,是很多人都会出现由于现实事件导致、持续时间2个月以内、有自控能力的心理问题,比如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出现的一段时间内的情绪低落等。严重的心理问题,则是由于强烈现实刺激引起、持续2-6个月、出现泛化的心理问题,所谓的泛化就是脱离引发不良情绪的那个刺激事件,扩大的了其他范围,例如因为失恋而对异性一概持怀疑态度,或者像俗话说的“一着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与神经症相似,只是持续的时间还没达到神经症的标准。什么是神经症呢?我国心理学家许又新提出一个标准:持续三个月以上,带给患者的痛苦程度中度以上,影响患者社会功能程度中度以上。我们比较熟悉的强迫症、抑郁症、疑病症等,都属于神经症之类。相比较而言,神经症性心理问题表现与神经症基本相似,只是病程尚未达到三个月的情况。如此看来,心理不健康者应该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那么,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主要是针对那部分人群的呢?
心理咨询,是借助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语言、文字及其他信息传递方式,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指导的过程。心理咨询所针对的人群就是上文中所说的“心理正常”人群中的“心理不健康”者,其面对的人群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具体而言,心理咨询分为调适性心理咨询和发展性心理咨询两大类。调适性心理咨询主要是帮助来访者(对于前来进行心理咨询的人的称谓,以此区别“病人”之称,说明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并不是心理疾病的病人)疏泄不良情绪,改变不合心理信念,提高自我掌控力,解决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应该说,调适性心理咨询适用的范围也是很广的。发展性心理咨询则是帮助来访者了解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健全和完善人格,获得更好的心理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发展性心理咨询针对性则更加广泛,甚至可以说普遍适用于每一个人。
综上所述,心理咨询其实离我们很近,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我们没能坦然面对和接纳它而已。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心理咨询会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平常事,就像感冒了去药店拿药那样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