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心理咨询行业的学习

(2010-02-28 00:45:23)
标签:

杂谈

 

关于心理咨询行业的学习

最近几天在看《谁在我家》,是关于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的书,书写比较凌乱,基本上都是一个一个的例子,虽然相对生动一些,却十分难以让人系统了解家庭系统排列这个理论,只能靠自己从每一个案例中理解和归纳。好在我不是特别愚笨,经过一番努力,对家庭系统排列的思想有了一点比较浅薄的了解。感觉其大概的观念是:1.人们存在心理问题是由于其家族的某个人或者整个家族有问题;2.如果家族中曾有过的非正常事件,比如自杀,都会对来访者产生影响;3.即便是早于来访者出生死去的家族成员都会对来访者产生影响,也就是说,整个家庭动力,或者家族的潜意识在起作用;4.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来访者发现家族或某个成员对自己的影响,就可以解决他的问题。我对这个理论总体的看法是挺好玩,不实用。如果要在咨询室里做,还要去寻找若干人来配合,实在不是简单的事情。

因为没有听过这个老头子的课程,只是花了二十多块钱买了一本书,所以我对他的理论的理解肯定不是很到位,好在有一点是肯定的,花二十块钱就能了解这么多肯定是物有所值的了。听说海灵格这个名字大概是一年前的一次课上,一个小女生,也就是我的学生,向我满怀憧憬的说,11月份还是什么时候在香港有一个家庭系统排列的课程,这次课程是海灵格这位伟大的人(她的意思)此生最后一次讲座,学费是一万四,她计划去参加这个培训。我当时很为这么高的学费所震惊,病委婉的劝他没必要花那么多钱去参加这样的培训。那个小女生本来是想向我炫耀一下的,结果被我这么一说,也没有了兴致。

现在看来我这个人确实太俗了,对钱看的太重,不过也没办法,谁让我是农民的孩子呢。农民的孩子都懂得收获的必须比种下的多的算计,于是,没听到一个培训收费多少多少的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的算计一下,收获是不是值那么多钱。而且我还有一个比较不务实的比较,就是常拿博士、硕士的学费跟培训的学费比较,比如上一个博士吧,三年的时间得学多少东西啊,一般的自费博士才交三万多的学费,硕士这更少,我们学校才只收不到一万多块钱,其他学校也大抵如此。基于这一点,我总觉的那些几天培训学费就在一万多的肯定不合理,打死我也不相信,几天的学习能与上博士或者硕士更学的东西多,即便是孔子复活,如来下凡,也不至于如此之贵。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人家愿意花钱愿意参加跟我也没什么关系。更何况,现在很多机构走所谓的高端,人家玩的就是要高收费,似乎高端与收费高就是一个概念。其实我也不反对一些有钱人参加类似的活动,对他们来说这点钱算不了什么,而对我们搞心理的人来说就解决了衣食之忧,何乐而不为呢。只是,我总这样认为,以心理咨询为职业的人还是要谨慎的选择培训课程。毋庸胡言,当前的心理咨询师基本上还没有太多的人可以凭借心理咨询而发家致富,能做到养家糊口已经不错了,挣点钱不容易,花起来自然要仔细。

我时常说,心理咨询行业的培训犹如卖衣服,买者都喜欢新款。一个培训是以前所没听说的,或者声称刚从国外引进的,那么其吸引力必然要大一些。而一些不是那么心新鲜的则乏人问津。比如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行为主义、认知流派中的一些基本方法,这都是几十年(须知心理学创建至今才不过130年,所以几十年就很多了)考验过的,反而现在培训中很少有涉及的。纵然有一些人所搞的其实就是这些东西,他们也会起一个新名字,以吸引人的眼球。

我觉得,心理行业的人,还是应该先学习和了解这些基本理论和技能,然后再有所选择的学习一些新的理论和技能,才是比较合理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