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金秋季节,新一轮的就业工作又要开始了,有一批大学生站在了就业大军的第一线,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选择。这期间,有激动、有喜悦,也有迷茫和彷徨。我想就大学生在就业中的几个主要心理困惑说一说我的看法。
一、选择的迷茫
一般刚进入大三下学期,就有很多同学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就业还是考研?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似乎是当前面临的任务的抉择,实际上却隐藏着大学生对自己一生的规划,也就是是从事学术研究,还是从事具体工作。当然,在这个问题上,大多数学生并不认为考研是为了将来做学术研究工作,在他们看来,考研不过是为找工作添加筹码。关于考研与就业选择比较难的一点,就是家庭经济的问题。大学生上了十几年的学,有些家庭的金钱几乎被用完了,还有的欠了不少债,能否有继续读书的经济支持,这也是不少学生要考虑的事情。除了考研与就业的选择之外,还有就业本身的选择,是回家乡,是去边疆,还是留在大城市。还有的选择了就业而不考研的学生,看到宿舍其他同学都早出晚归,努力学习,自己似乎无事可做,不免又对自己心生怀疑,我的选择是对的吗?而考研的学生也还继续面临着跟具体的选择,是边找工作边考研,还是全身心投入,是考一个好一点的学校好一点的专业,还是能上就可以。如此等等,毕业生面临的选择实在不少,怎能不让人发愁呢。
选择确实让人感到为难,带给人压力,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讲,如果做到明白自己的需要以及是否具备满足自己需要的条件,作出选择基本上就不难。当面临就业与考研的时候,自然要评估一下自己的家庭实力,是否可以支持自己继续读书,如果父母已经不堪重负了,先找工作以谋生,缓解一下家里的经济压力,这也为常数不是明智的选择。其实工作之后还是有很多继续深造的机会的,而且有一段时间的实践经验再来学习会让你明确应该学习什么,学习起来的动力也会更大。如果你愿意继续学习,家庭经济也还许可,那就不妨全力以赴去准备,既然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了选择,就要抵挡住其他的诱惑。同样,选择了就业的学生,也不要与考研的那些学生相比,因为你们在走不同的道路。与其惶恐、迷茫、焦虑,不如从实际着手,收集一些企业的资料,熟悉一下招聘的流程和技巧,认真梳理一下自己的专业知识,总结一下自己的优势,下一份比较完美的简历。这些具体事务不仅对就业有很大帮助,也非常有利于缓解当前的焦虑情绪。
实际上,在考研与就业的问题上,大部分同学都是骑墙派,就是准备着考研,同时关注就业,也在看考研的书,也在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招聘会。这似乎是一个两不误的做法,要是处理不好的话可能或造成两都误。所以还是要有明确的选择。
二、梦想与现实的冲突
对于就业的同学,其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学地质专业的学生可能憧憬着成为一名历史学家,学机电专业的学生或许计划成为一个老师,希望留在大城市的学生可能能去的单位多数在边远地区,希望赚大钱的学生可能找到的工作月薪不过两千,如此等等。这是一些具体的梦想,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有一个共同的关于梦想与现实的冲突,那就是大部分人都梦想着自己称为一个管理者或者是一个很风光的角色,而现实的结果却是接受他们的岗位基本上都是最基层、最不起眼的角色。
不管大学生有梦想与现实的冲突,几乎每一个人都面临着这样的冲突。就像一首歌里唱的一样,我想去桂林,年轻的时候有时间没有钱,年老的时候有钱却没有时间。人总是要面临冲突的,关键的是要如何去化解这些冲突。人的职业生涯还是比较漫长的,一般都要经历近四十年,在这四十年中,大部分人都要经历谋生、发展、提高、巅峰这样几个阶段。或许有人最后没有走向巅峰,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走向巅峰的人基本上还是要经过谋生阶段的。我们大学生现在面临的首要任务不就是谋生吗?从出生到现在二十多年的时间,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赚过钱,更谈不上养活自己,现在是你赚钱养活自己的时候了。所以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首要的是谋生,如此思考的话,就业中最主要的参考不就可以确定了吗。
肯定会有人认为,找工作当然是要找既可以谋生,又可以具有发展空间的了。这话不错,但是,如果而这不可并存,那么孰轻孰重还不好决定吗?没有生存谈何发展?关于那种志向于从事管理工作或想一下就成为一个重要人物的想法,更不应该是大学毕业生所应该存在的。任何一个成功的管理人都必须有深厚的经验积累,不可能刚大学毕业就让你去一个管理岗位。我想企业领导会这样想,大学生自己也应该明白。如上所述,职业生涯是要分阶段的,荣耀、金钱属于巅峰阶段,巅峰阶段又是从谋生阶段开始的,这几个阶段虽然可以缩短但却不可跨越,大学生乃至现实生活中的很职业人之所以苦恼是因为他们总是想跨越阶段。
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已经工作的人,还是应该老老实实经历每一个阶段,把每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在梦想与现实的冲突中,大学生还时常有这样的误解,就是把兴趣与职业捆在一起。诚然,做一件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但是再回到上文,大学生现在是要解决生活问题,兴趣的事情是必须吃饱喝足之后才能考虑的事情。更何况,兴趣不是一层不变的,随着你在某一领域的深入,你可能会从新认识这一领域,产生兴趣。即便是你对所做的工作永远都不会有兴趣,也可以在积累了足够的经验、财富之后去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那时考虑兴趣问题也为时不迟。
三、自卑与自负
自卑和自负似乎截然不同,其内在根本原因却是一致的,就是缺乏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没有形成对自己稳定的、明确的评价。有的学生参加过一两次招聘会之后就深受打击,看看招聘会上的人山人海,加上招聘人员对其所学专业的不屑一顾,使得他们发誓赌咒再也不参加招聘会。另外一个情况就是感觉自己师出名门,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生活多年,对偏远点的企业看不上,对薪水低的职位没兴趣。
自卑和自负都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也影响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克服这两种不良情绪根本的就是要认识自我。每一个就业的毕业生在就也之前都应该想一想,大学四年我学习到了什么,我的专业水平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高度,我有什么特长和优势,我的这些条件哪些对用人单位是最重要的。想明白这些问题,你就知道你应该参加哪些招聘会,应该向什么单位投递简历,既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也必然会少受打击。对于自负的学生如果想明白这些问题,也就不会盲目自大了,因为他们所自以为的长处可能对于企业来说反而是短处。比如我们学校地处首都,我们的学生见多识广,这似乎是个优势,但这样同样或使一些学生产生浮躁不踏实的缺点,用人单位自然不欢迎这样的毕业生。
以上三点是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就业对于毕业生来说是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会对未来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也十分正常,最后大部分学生也都能够应对,只是希望毕业生同学能够变被动为主动,把就业当作自己人生的一次大练兵,如果再就业这样的重大决策中可以做到有条不紊,在未来的生活中,应对重大事件肯定也会比较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