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人说”的内涵

(2013-01-23 12:14:59)
标签:

有人说

内涵

真实

名人名言范儿

自恋

杂谈

分类: 偶尔正儿八经地写

上中学那会儿,写作文偏爱在第一段引用名人名言,上来就先唬人先显摆的架势,但得瑟的确是需要强大内力的,半瓶醋的功夫难免露拙,比如逢考试或者限时写作文有时候,记起了名言但忘了名字,有时想起了名字却忘了原话,所以想了个妙法子,记不起名字的时候就前面冠之:“有人说”。

 

这个有人说内涵可大了,有时候是的确有人那么说,而且是一名人,但更多的时候是顺耳听来的一句觉得特别有道理的话,或者很不要脸地就是自己造了一句话,的透着“名人名言范儿。”因为你总不能很不谦虚地说:“我说”吧,那太自恋了。所以好多人写文章通篇的我有个同事,我有个朋友,我有个同学,人倒是有那么个人,但那个人未必是他同学同事或者朋友,有可能就是他自己,因为TA,这个第三人称,在某些方面的确是给我们自己一个台阶下,给我们一个不尴尬的发挥写作的机会。

 

有时候“有人说”还真是自己以外的人,但这个人你冠上他的名字,一点都不会给你锦上添花,甚至还会拉分,所以只好故作神秘地有人说,以显示自己耳听八方,博学多闻。这个有人可能就是你的七大姑八大姨或者路人甲,但是比起名人名言来,他们在权威方面的确要输很多筹,所以不如就省略还弄点神秘氛围。

 

有时候“有人说”是为了避免惹事,但又不得不陈述这个事实,所以只得不露锋芒地,含糊其辞地有人说,可是避了锋芒但也少了信服力,尤其在孜孜求实的新闻写作里,这是个大忌,非得把你逼到墙根里:“说,你说这个有人说究竟是谁说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